戰國四大名將,指的是我國戰國時代最著名的四位將領,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

在《千字文》中,這樣形容四位將領的功績:“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秦國要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就是趙國,在戰國七雄中,趙國是最有實力與秦國相抗衡的。

秦國完成“商鞅變法”之後,趙國也發起了“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實力不相上下,我們從“戰國四大名將”中也可以看出:白起對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指揮軍事才能彼此難分伯仲。

白起(?—公元前257年),輔佐秦昭王,一生征戰37年,經歷大小戰役七十餘次,未嘗一敗。

伊闕之戰中,白起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中,白起率秦軍攻陷楚都郢城,屈原正是在此時得知楚國都城被攻陷,而投江自盡。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40萬趙軍戰俘,重創趙國主力。

據近代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多萬人,而白起一人就佔據有二分之一,當之無愧爲古今第一戰神,白起亦被後人稱之爲“殺神”

白起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皆爲之膽寒。白起爲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白起後來居功自傲,秦昭王命他再次帶兵攻打趙國,白起屢次拒絕。一個臣子,若不能爲君王所用,必然會被君王所棄。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在咸陽城外十里的杜郵,白起拿起秦昭王派使者帶來命他自刎的長劍,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然後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白起拔劍自刎,一代名將就此告別歷史舞臺。

白起最後雖然落了個自刎的悲劇下場,但他的軍事才能代表了戰國時期的領先水平,後來繼位的秦始皇能夠最終統一天下,與當年白起大殺四方,消滅了戰國七雄中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分不開的。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人們熟知的“負荊請罪”

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後,率領趙軍南征北戰,相繼於公元前279年擊敗了齊軍,公元前276年擊敗了魏軍,公元前269年擊退了秦軍,可謂連戰連捷,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虎狼之師的秦軍也不敢覬覦趙國。

在長平之戰前,廉頗在長平佈置了三道防線,以逸待勞,秦國大將王齕相持了三年,秦軍損兵折將,始終無法攻克趙軍防線。

秦國無奈,只得使用反間計,在趙國內散佈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趙孝成王隨即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擔任趙軍前線主將。

而秦國也祕密用白起擔任了秦國主將,最終成就了一代殺神白起。

長平之戰後,北方的燕國一看趙國元氣大傷,趁火打劫,起兵伐趙,趙王命廉頗與樂乘率趙軍抵抗燕軍。在此戰中,廉頗大破燕軍,斬殺燕軍主將慄腹,並一路乘勝追擊,包圍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市西南),燕國無奈,只得割讓五城請和。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廉頗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趙悼襄王一繼位,就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廉頗一氣之下,投奔魏國,魏王雖然收留了他,但卻並不重用廉頗。

廉頗在魏國時,趙國又多次受到秦軍的圍攻,此時,趙悼襄王纔想起廉頗的軍事才能,於是派宦官唐玖去魏國探望廉頗,看看廉頗是否還可用。

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唐玖,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唐玖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喫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

但是,唐玖回來卻向趙悼襄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

趙悼襄王認爲廉頗老了,就沒再啓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爲趙國報效的機會。這個故事,也成就了宋代詞人辛棄疾著名的一句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不久,楚國聽聞廉頗在魏國失意,就派使者迎他入楚。但是,廉頗擔任楚將後,也沒建立什麼功勞。

後來,廉頗對人說:“我還是想指揮趙國的軍隊啊!”最後,廉頗抑鬱不樂,最終客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廉頗死後過了十幾年,趙國也就被秦國所滅了。

李牧(?~前229年),生平事蹟大致可分爲兩個階段,前期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期以抵禦秦國爲主。李牧也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最傑出的將領。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李牧的代表戰績主要是趙破匈奴之戰”和大破秦軍的肥之戰”(戰場在今河北石家莊藁城區一帶,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李牧就是趙國邊境上一道令敵人難以逾越的鋼鐵長城。即使是同時代的另一位秦國名將王翦,他帶兵前來攻趙,知道有李牧鎮守,自己也難以取勝,因此,王翦又施展反間計,買通趙王近臣,說李牧要通敵謀反。

公元前229年,昏庸的趙王遷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李牧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三個月後,趙國被王翦所滅。因此,後人得出一句“李牧死,趙國亡”的諺語來。

王翦(生卒年不詳),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王翦一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並且深諳低調的藝術,這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爲可貴。

秦始皇親政後,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開始了。這場統一戰爭以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

期間,除了最先的滅亡韓國王翦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爲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爲其子王賁攻克而亡。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爲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

王翦的戰功顯赫,絲毫不比白起的差,而他的伴君藝術又是白起遠遠不能相比的。

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伐楚,出征前就向秦始皇“請美田宅園池甚衆”、“以請田宅爲子孫業耳”;出關時,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就連部下也擔心會不會太過份。

王翦這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爲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多次向秦始皇索要田園,以向秦始皇表明自己的凱旋之日,就是自己的解甲之日,然後在秦始皇封給自己的宅邸裏養老,表示自己絕不會功高震主。

果然,秦始皇對王翦父子絲毫不起疑心,很信任地將秦軍交給他們率領,去四處征伐,最終統一了天下。

而王翦也在大功告成之後,急流勇退,低調地告老還鄉,最後得以善終。這一點,王翦又比另外那三位戰國名將幸福多了,不得不說,王翦,纔是戰國四大名將中,結局最好的。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