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网络上始终争论不休,结果也是乱糟糟一片,该用事实来盖棺定论了。比如就要把“网红”张灵甫咔嚓出局,1944年刚刚混上第58师的师长,抗战末期才晋升第74军副军长,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抗日战绩,比他的老上司王耀武,差得都不是一点半点,而隔壁老王勉强才有上榜的资格!

(职务太低)

首先仍然要圈定将领们所处的职务层级,这既是争论的源头,也是最容易走进误区之处:若非级别相同的将领,怎么能够横向比较?

比如新38师孙立人曾经是郑洞国的下级,他可以跟同为师长的廖耀湘比一比,跟驻印军副总指挥兼新一军军长,则完全没有可比性,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军事委员会”的大员们不能参与评选,因为他们身居最高统帅机构,所有抗日军队理论上都是军事委员会所属,这玩意儿怎么计算?

所以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陈诚(注意有不少兼职)这“军委会四巨头”先得出局。至于集团军总司令(含抗战初期的军团长)、军长、师长、旅长等各级建制的军事主官,也不好混杂比较。

(孙立人1944年才当军长)

因为他们的军职不同、率领的兵力不同、并且存在严重的职务交叉情况,比如张灵甫的全部抗日战绩,都在第74军的编成之内取得,那他怎么跟历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相比,那不乱套了?

换句话说,张灵甫所指挥过的第305团、第153旅和第58师,杀过的所有鬼子数量,又都得算74军军长比如王耀武的。

而王耀武当军长、当集团军总司令的绝大部分战绩,又得算薛岳第九战区的,包括第59军军长、第27军团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的战绩,难道不算李宗仁第五战区的?

就这一层来说,跟之前讨论八路军将领哪个战绩最好是同样的道理,所有的中下级建制主官也得出局,包括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10军军长方先觉、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新六军军长廖耀湘等等。

因为“军级建制”都不是独立战略单位,哪派是军委会直属各攻击军,作战时也是配属各战区指挥,那么他们的战果就不可以单拉出来计算,否则是不专业的。

真正可以用来比较的,只能是战区、方面军和远征军这样的独立战略单位,这些司令部和主官直接对军事委员会负责,其下所有部队取得的战果,均可计入各战略单位的总成绩。包括前后组建的十二大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四个方面军、两期远征军的军事主官。

有些战区就是混事的,比如二战区阎老西、三战区顾祝同、四战区张发奎、七战区余汉谋(拢共组建没几天)、八战区朱绍良、十战区李品仙,至于抗战快胜利时新组建的十一战区孙连仲和十二战区傅作义,任职时间太短。

(薛岳)

能够上榜的有这么几个:第一战区卫立煌(程潜和蒋鼎文就算了)、第五战区李宗仁、第六战区陈诚(还干过第九战区和第一战区)、第九战区薛岳;以及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卢汉、张发奎也算了),两任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卫立煌(陈诚任内没开始反攻)。

目测一下,汤司令必须得淘汰,虽然抗战初期的南口战役和台儿庄战役打得可以,但是抗战中期的成绩单很差,且始终没有担任过战区主官,战果分属第五战区和第一战区。当上方面军司令官已经是1944年底,桂柳追击作战有小胜,然而歼敌数量太少。

陈诚虽然两次上榜,恐怕也得淘汰,这位“小委员长”治军治人尚可,作战指挥实在一般,亲自出场的鄂西会战、宜昌反攻战役都没有干掉多少鬼子,唯一的亮点算是常德保卫战,可惜余程万死守期间,第六战区又是孙连仲代理司令长官,此时陈诚去了云南。

(孙连仲)

王耀武歼寇如麻,这是历史事实,不过如前文所述,他直到1944年底才晋升方面军司令官,之前无论是当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果都不能单算自己的,还是要淘汰。

罗卓英1942年赴任远征军之前,担任的是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19集团军总司令,并非独立战略单位。而第一期中国远征军最后是大败的,自身10万人损失6万余,歼灭日军的数量也不多。

所以罗卓英尽管参战次数很多,也曾经独立指挥战区级单位,其实战果并不如人意,唯一的亮点是上高战役,还是那个道理,赣北的战果是需要计入第九战区整体战绩的。

这几轮淘汰下来,抗日战争中歼敌数量较多的前三甲,其实只剩下李宗仁、卫立煌和薛岳,后面就比较简单了,看看这三位将军在20多次大型会战中,分别参与了哪几场,又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主要经历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共五次战役,其中徐州会战毙伤日军26000余人,武汉会战第五战区毙伤日军20000余人,随枣会战毙伤日军13000余人,枣宜会战毙伤日军11000余人,豫南会战毙伤日军9000余人。

整体战果是毙伤日军79000余人,加上一些小型战斗,框算为歼敌8万余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主要经历了太原(忻口)会战、晋南会战、滇西反攻作战,其中忻口会战毙伤日军20000余人,晋南会战(中条山战役)比较惨,只毙伤日军3500余人,滇西反攻毙伤日军25000余人。

整体战果是毙伤日军50000余人,加上郑州反攻等作战,框算歼敌6万余人。

(卫立煌)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司令长官薛岳:

主要经历了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其中的淞沪会战他只是集团军总司令,不能单列战绩。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是可以计入的,因为薛岳是一战区前敌总指挥兼兵团总司令,抗战初期的兵团是超大级建制。

第一兵团在河南毙伤日军近10000人,万家岭毙伤日军10000余人,三次长沙会战累计歼敌50000余人(别信战报,水分太大),最关键的是长衡会战之衡阳保卫战,第10军毙伤日军数量不低于40000人。

这事别觉得离谱,因为第10军确实属于第九战区的战斗序列,尽管薛岳只是在湘东负责增援衡阳,但仍然是第10军的直接上级。至于他协助进行的南昌会战、常德会战、浙赣会战,还没有计算在内。

结论清楚了吧?无论薛岳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作为战略单位的军事主官,指挥或者参与指挥的大型会战数量,以及歼灭日军的数字,毫无疑问排名第一,框算战绩肯定超过10万+。

八路军将领上榜是不现实的,毕竟我军装备低劣弹药匮乏,连正儿八经的炮兵部队都没有,是无力与华北日军遂行大兵团会战的,比如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歼敌数字也只有20000余人(其他都是伪军),这是客观的历史。

比如华中日寇的精锐第11军,无论是兵力装备还是整体战斗力,都远超整个“华北方面军”,是日军在华唯一的野战兵团,确实是很难打的。换句话说,正面抗日战场和敌后战场面对日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再细分一下,在方面军级别上,消灭日军最多的是王耀武,一次湘西会战就毙伤日军30000余人;在集团军层级上,消灭日军最多的应该是张自忠;而在军级部队层面上,那就得算第10军军长方先觉了,衡阳一战贡献最大。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