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廚房“小白”,有了預製菜的助力,也能在較短時間內做出一桌大餐。

近年來,在新消費形式推動和疫情反覆影響下,具有方便快捷、種類豐富等優勢的預製菜持續走俏市場,成爲商家、資本和一些地方追捧的餐飲新“風口”。越是此時,越需要一些冷思考:預製菜如何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何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預製菜站上“風口”

今年7月,廣西啓動建設預製菜產業欽州基地,當地規劃建設“1+5”預製菜專業產業園區,推動預製菜全產業鏈發展,南寧、梧州、玉林等地也積極跟進。爲搶抓預製菜產業發展機遇,助推食品加工產業鏈提質升級,首屆中國-東盟預製菜產業博覽會9月在廣西南寧舉辦。

“預製菜簡化了繁瑣的菜品製作步驟,有效節省人力成本、壓縮出餐時間。”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祕書長吳東棟說,預製菜“幾分鐘一道菜”的特點,正好契合當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預計該行業今後還有大的發展空間。

從事餐飲業40餘年的陳木(化名)表示,現在預製菜品種越來越豐富,茶樓的點心、酒店的鮑參翅肚等,無論哪個檔次都可以做成預製菜,並滿足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我在外省開了幾家順德菜系的分店,也用了大量的預製菜,確實可以節約不少人工成本。”陳木說。

業內人士認爲,受疫情影響,線下堂食不穩定,預製菜能有效緩解店面租金、人工成本、食材成本的“三高”難題,產業基地、研發平臺、倉儲冷鏈物流的日趨完善也助力預製菜行業快速發展。目前,除連鎖餐飲品牌、外賣商家、大排檔等,生鮮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也紛紛跨入預製菜“賽道”。

對部分地方政府而言,預製菜在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等方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並有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爲此,多地正積極佈局預製菜產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預製菜相關企業超過6.8萬家。從區域分佈來看,山東、河南、江蘇的預製菜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三。同時,預製菜也收穫了龐大的用戶市場。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中,預製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

消費者不問,我們不會主動告知

業內人士介紹,如今預製菜成爲不少餐館外賣和堂食中的“常客”。在廣西本土的餐飲場所,檸檬鴨、螺螄鴨腳煲等經典特色菜都有預製菜。在大江南北的餐館中,堂食顧客點的宮保雞丁、酸菜魚、魚香肉絲甚至各種養生湯等菜品,最終端上桌的也可能是預製菜。

“一些餐飲企業剛開始推出預製菜只供應自己門店,現在嗅到了商機,部分轉型爲預製菜廠商,業務拓展到多個省份。”陳木說,相比現炒菜,預製菜的口味一般可還原七八成乃至更多,而且外地分店的消費者口味沒有本地顧客那麼敏銳,大多喫不出來。

“預製菜早已有之,只是近幾年發展迅猛,餐館使用預製菜並非行業祕密。”廣西南寧市一家餐廳的經營者說,預製菜的口感、營養價值與現炒菜還是有一定差別,“消費者不問,我們不會主動告知,擔心消費者說菜品不新鮮”。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使用預製菜的餐館不會主動告知消費者菜品是現炒或預製。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明確指出預製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製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受到損害。

“我不計交通成本特意跑到店裏去喫,就是希望喫到現炒現賣的特色菜。如果端上桌的是預製菜,那我還不如買現成的調料包或者點外賣。”一位美食愛好者說。

隨着消費者對預製菜的認知加深,不少“喫貨”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預製菜,但餐館應提前告知,讓消費者有選擇權,且在價格上應實惠一些。“一些餐館使用預製菜後,連大廚的開支都省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同等分量的預製菜理應和現炒菜體現出價格差異,否則不划算。”南寧一位市民說。

完善標準,提升質量

預製菜“走紅”,是餐飲市場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雙向奔赴”。一方面,消費者在餐飲選擇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時,愈發重視安全和營養;另一方面,商家也面對着節省成本、提高翻檯率等現實需求。當前,預製菜“賽道”十分熱鬧,需冷靜思考如何謀求行業更長遠的發展。

受訪消費者表示,他們對預製菜的主要顧慮是產品質量不穩定。業內人士認爲,預製菜屬於食品安全法調整範圍,應按規定製定食品安全標準。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萬青說,隨着預製菜市場規模擴大,需要制定統一行業標準,才能確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當前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都發布了預製菜團體標準,對預製菜定義、原輔料要求、產品標準要求等作出一系列規定。“現在全國多地出臺了相應地方標準。”吳東棟說,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考慮,需出臺統一的國家標準,加強對預製菜的規範和指導,增強行業自律。

同時,使用預製菜的餐飲單位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一般來說,消費者去餐館消費的目的是品嚐現炒菜,而非預製菜。”北京市盈科(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韋霄雲認爲,商家應當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將預製菜或現炒菜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權,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實現各取所需、各有所獲的雙贏局面。

此外,預製菜須平衡好“便捷”與“健康”。吳東棟表示,預製菜必須符合健康、綠色、環保等理念,這需要企業下大力氣研發產品,讓預製菜更好地適應市場,讓消費者更好地接納它。

半月談記者:覃星星  陳一帆 / 編輯:李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