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終於死了,這次是真的。過去這三十多年,他已經死了很多次了,都沒死成,這次終於死了。大家都很開心,都在咒罵這個該死的地圖頭,都在懷念蘇聯。

十多年前有個電視劇挺好的,叫《中國1921》,是講建黨歷程的,但是從清帝遜位、民國初建開始講起。裏面有一段是張勳復辟的時候,勸溥儀復辟當皇帝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現在是網絡上一個著名的梗: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清。

這個話現在在網上聽着有點無厘頭,但擱在民國初年那個混亂的局面下,其實還是成立的。民國初建,國民黨和袁世凱鬧得不可開交,邊疆多故,南北對峙,各省動輒脫離中央宣佈獨立,確實看上去一片混亂。這也是後來一些人勸袁世凱當皇帝的時候的說法,共和已經失敗,說明中國不適合共和制度,還是適合帝制,所以還是恢復帝制爲好。

誰來當這個皇帝呢?那當然得是袁大總統了。於是袁世凱粉墨登場,認認真真的演出了一出帝制自爲的醜劇。

共和初年的問題確實是很大,這沒有什麼問題。爲了論證國內共和失敗,當時還有美國的憲法專家古德諾和日本的憲法專家有賀長雄分別撰著長篇論文,來論證中國的共和爲什麼失敗,爲什麼帝制纔是中國唯一正確的選擇。十多年前,我有幾個搞憲法的朋友,都寫文章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以清帝遜位爲中心展開討論的,有以古德諾和有賀長雄的文章爲中心展開討論的,大體上都能自成一說,還有著名的學者在此基礎上迅速出了一本關於清帝遜位的書。

當時共和確實失敗了,但共和失敗了,所以就真的“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清”嗎?所以,中國就真的只適合帝制,不適合共和嗎?歷史已經做出了回答,所謂“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清”只不過是少數人的臆想和《順天時報》造出來的輿論而已,袁世凱恢復帝制和張勳復辟都草草收場,也並沒有讓中國恢復政治穩定,內戰還在繼續打,列強還是在欺凌,老百姓苦完了一茬還要接着苦下一茬。

《舊制度與大革命》也是前幾年一度很火的名著了,其實核心的意思也不復雜。托克維爾本人政治上傾向保守,但在歐洲各國紛紛指責法國大革命帶來了法國無窮無盡的內亂和屠殺的時候,托克維爾本人反倒老老實實地說了一句實在話,大革命中確實出了很多問題,但那些問題本來也不是大革命帶來的,而是舊制度留下的,只是在大革命中爆發出來了而已。

所以托克維爾的意思是,不能因爲大革命失敗,就大家都開始懷念路易十六,把他塗抹成仁德之主。大革命有大革命的問題,但舊制度的問題更大。總而言之一句話,還是要向前看,光是向後看,想倒車,是沒有出路的。

因爲托克維爾經歷了歐洲1848年之後的混亂局面,在帝制與共和的動盪中螺旋上升,歐洲的問題直到二戰之後才逐步穩定下來,除了英國之外,德國、法國、意大利最終都還是選擇了共和。中國也在清末到民初的動盪之後,先後經歷了劉小楓所說的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的失敗,才走到了改天換地的1949年,但終究還是選擇了共和,而且還是最先進的人民共和。

蘇聯確實曾經爲人類帶來一條新的道路,而且確實也一度在許多國家都成功過,無論是增進全人類的福祉,還是在二戰中作爲對抗法西斯的中流砥柱,還是支援全世界革命,還是在探索人類發展新道路上,都有過重大貢獻,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僅僅有曾經是全世界唯一有實力硬鋼美國和西方的國家這一條,就已經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了。這都是事實,都沒有問題。

問題依然是,曾經如此先進、如此充滿希望、如此發達、如此強大的蘇聯,爲什麼最終還是黯然落幕,僅僅是因爲戈爾巴喬夫的破壞嗎?

早上上班路上,在地鐵上看了朋友圈轉發的一篇文章,是講戈爾巴喬夫與西方的關係的。文章很長,我沒看完,大體意思是他從在莫斯科大學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被滲透了,並且長期受到英國和美國情報機關的關注和扶植。在契爾年科死後,在蘇共中央委員會還沒有確定戈爾巴喬夫繼任的時候,英國和美國的情報機構已經非常確定的知道,戈爾巴喬夫一定會贏。

當然,這樣的文章的套路我們今天都非常熟悉了,內事不決境外勢力,外事不決罵美帝。這個文章的意思大概就是,戈爾巴喬夫是從上大學的時候就被英美情報機構選中並培養,最終成功登上蘇聯王位,一手埋葬了蘇聯。總而言之,戈爾巴喬夫就是境外勢力在蘇聯培植的代理人,是行走在蘇共高層的五十萬。

這種捕風捉影、將縫插針的宮廷陰謀故事自然曲折離奇,驚心動魄,引人入勝。但看完之後很容易讓人產生的感覺不是憎恨戈爾巴喬夫這個壞人,而是感嘆英美情報機構的強大無敵,他們居然能夠把一個年輕人一手扶植成最大敵人的最高領導人,並且讓他親手引爆蘇聯的政治地雷,西方就這樣“不戰而勝”了。

另一個容易讓人感覺不太合理的地方是,英美情報機關如此強大,蘇聯克格勃也不差啊,也有全球情報網絡,爲什麼一直沒有抓住這個潛伏在蘇聯高層的五十萬,提前排雷,保衛蘇維埃呢?克格勃可不就是幹這個事兒的嗎?他們幹什麼去了?難道他們就在等着一個克格勃員工在幾年之後接管俄羅斯,恢復俄羅斯的往日輝煌?

另一個問題是,戈爾巴喬夫作爲接班人,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被培養了很多年,是安德羅波夫就選定的接班人,反而是契爾年科是強行插隊的那個人。而戈爾巴喬夫被選定爲接班人,恰恰是因爲大家都對勳宗勃列日涅夫後期的蘇聯感到厭倦和絕望,希望蘇聯能大刀闊斧地改革,刷新蘇聯的政治和經濟系統,讓蘇聯更上一層樓,戈爾巴喬夫就是被寄予改革希望的那個年富力強的改革領導人。

換句話說,在勃列日涅夫後期,改革在蘇聯上下就已經形成了普遍共識,沒有要不要改革的問題,只有誰來領導改革、怎麼樣改革的問題。

當然,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很失敗,作爲司機,他把蘇聯這臺老舊的車開到了溝裏,翻車了,蘇聯這架本來就已經破舊的車隨即粉碎性解體。之後俄羅斯和前蘇聯其它加盟共和國經歷了更加劇烈的改革陣痛,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經歷了不同的命運。而作爲蘇聯家中的老大哥和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人,俄羅斯相當一部分人在葉利欽時期就開始後悔,早知今日,還不如一直像勃列日涅夫時期那樣,起碼大家都還能過下去。

改革是爲了讓大家過得更好,但是當改革失敗的時候,一些人就會開始指責改革本身,而一個比較有效的論證方式就是,改革以來還不如改革之前,所以還不如退回到以前去。但問題是,如果勃列日涅夫時期真的有那麼好,爲什麼會出現全社會都期待改革的情況呢?改革失敗了,並不能證明以前的蘇聯的那些問題就不存在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就不保守、僵化和停滯了。

這也就是普京曾經說過的那個話的意思,誰不懷念蘇聯,誰就沒有良心,因爲大家都要承認蘇聯帶來的好處;誰想回到蘇聯,誰就沒有腦子,因爲第一回不去了,第二蘇聯後期的那些問題大家都經歷過,不能因爲改革失敗就無視那些問題。所以,俄羅斯的未來也仍然只能向前看,去尋找新的出路,光是懷念蘇聯是沒有用的。

現在關於戈爾巴喬夫和蘇聯後期的研究已經比較多了,大家都知道戈爾巴喬夫確實很渣,很無能,是個潛伏在蘇聯高層的五十萬,是個境外勢力,是個壞人,但如果一個看上去強大的國家,沒有能力阻止這樣的人登上整個國家的權力巔峯,而且沒有能力自我糾錯,整個國家只能眼看着一個又蠢又壞又無能的司機把車開到溝裏,卻無力阻止,那麼這樣的國家本來就該完蛋了。

當然,這也是戈爾巴喬夫這些年自我辯解的主要套路。但問題依然是存在的,即便戈爾巴喬夫是個壞人,是五十萬,是境外勢力,蘇聯沒有能力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也沒有能力阻止戈爾巴喬夫惡意開車,這樣的蘇聯也已經走到頭了,該完蛋了。

總之,一個國家的命運如果完全取決於能不能等來一個天降猛男來力挽狂瀾,那麼這種的國家可能不適合繼續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還是早死早超生吧。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