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優寶 

所有圖源:極目新聞、頭條新聞、自說自話的總裁視頻截圖等
 
“我們家整整兩個抽屜,都是奧特曼卡牌。”最近北京一位家長忍不住吐槽起孩子的小愛好。

 
原來自從兒子迷上了奧特曼卡牌,她已經陸陸續續花了近200萬元幫兒子抽卡,最離譜的是竟然還沒集齊。

 
最開始,一包卡牌也就幾十塊錢,孩子回家後又天天說着誰誰誰家小朋友有哪些款,他沒有,這位家長也沒猶豫就給孩子買了。

 
可誰知道奧特曼卡牌不斷出新的系列,越新的系列越貴,事到如今她仍然搞不懂爲何一定是奧特曼卡牌,而不能是其他玩具?

 
是的,誰也沒想到,這個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經典IP,時隔多年又翻紅了,還成爲了當代孩子圈中的“頂流”。

 

商家的財富密碼

 
說起來,對於奧特曼,恐怕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比孩子還要熟悉,這可是我們從小就天天看的一部日劇。

 
如今電視劇早已不再播出,甚至網上都找不到任何片源,但其衍生品卻年年層出不窮。

 


猶記得前兩年,各大視頻平臺成功掀起了一波奧特曼熱潮,各種爲了自家孩子開心而裝扮成奧特曼的父母頻頻出鏡。

 
男人們紛紛曬起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奧特曼手辦,順便嘲諷一波女朋友對這些寶貝的“無知”態度。

 
彼時大家對這些還都只是看個樂,愉悅一下神經,殊不知其背後的資本已經蠢蠢欲動,蓄勢待發。

 
當一個IP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熱度,其周邊產品還愁賣不出去嗎?而其中最好賺的莫過於孩子的錢,最好賣的莫過於卡牌。

 


作爲成年人,或許你已經對奧特曼沒有多少留念了,我當年集水滸卡時也沒花過多少錢(那時一包小浣熊乾脆面內有一張卡,不過1塊錢,水滸角色也不過108人)。

 
但現在的奧特曼卡牌卻已經成爲了商家手中的財富密碼,這點從兩家代表性公司的業績就可以看出來。

 
目前市面上的正版奧特曼卡牌大多由兩家公司生產,一家是某立科技,另一家是浙江某遊。

 
某立於去年成功上市,其招股書顯示,旗下3大動漫IP衍生品近3年的收入分別是4160.23萬元、6558.66萬元、6821.90萬元;

 
其中光奧特曼的收入便達到了1181.35萬元、3990.57萬元、4168.02萬元,總計帶來了1.75億的收益,比公司營收排名第二的項目,同比增長達156,52%。

 


而某遊更是不得了,通過生產和銷售奧特曼卡片,在2020年實現了高達30 億元的年營收規模,2021年再創新高,達到了40億元。

 
奧特曼曾對孩子們說:“爲了正義,請相信光!”

 
而商家會對父母們說:“爲了孩子,請務必把錢掏光!”

 

集卡套路坑似海

 
一張小小的卡牌,除去IP授權費用,製作成本不過幾毛錢,爲何產生的收益恐怖如斯?

 
除了孩子對它的熱愛,還離不開商家層出不窮的套路。

 
猶記得我那時的卡牌還屬於某個商品的附屬品,或附在乾脆面裏,或附在泡泡糖裏。

 
但如今的卡牌卻已經成爲了獨立的存在,一盒卡牌若干張,就像是在拆盲盒。

 


不需要合作商賺差價,大街小巷,從文具店到小賣部,哪裏都有的賣。

 
價格也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爲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那是因爲你想要的稀有卡牌永遠不會出在便宜的卡包裏。

 
概率這種東西是可以人爲控制的,因爲從卡牌生產的根源上,就有一小部分卡牌永遠不會量產。

 
於是在買了一包又一包後,孩子能得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重複無用的廢卡。

 
每當他們感到無望之際,世面上、圈子裏便又會流出某稀有卡牌現世的消息。

 


而且比起以往頂破天也不過一百多張的卡牌角色,奧特曼這個存活了幾十年、產出過無數系列的IP,簡直爲商家提供了取之不絕的寶藏。

 
不斷有新的奧特曼角色出現,身份從原來的兄弟姐妹擴展到七大姑八大姨,乃至平行世界、多元宇宙裏不同形態的自己。

 
同一個角色換個皮膚與數值便可成爲SP、XR、GP、ZR、LGR、OR、CP、USR、UR、HR、SLR、LR、TNR、TZR、TGR、TSR、TR、WCR、GMR、SSR、PR、SR、R,共計23種稀有程度上的劃分。

 


商家還會格外重視卡牌的正版屬性,用不可替代的素材、設計讓卡牌一眼可知真僞,其用心程度簡直堪比國家印鈔。

 
因爲這樣一來不僅杜絕了山寨搶飯碗,還讓孩子之間自然形成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神馬?你這是假卡啊,簡直太low了,抱歉~我們不能帶你玩!

 
久而久之則又形成了一條鄙視鏈,總花費萬元以上只能算一般愛好者,超過十萬元才能被當做行家,當花費上百萬元后,在圈子裏就會被尊爲“卡王”。

 


能夠擁有一張稀有的正版卡牌無疑是孩子在社交圈中彰顯個人實力的最佳名片,不但讓他們快速融入進一個小團體,還能輕易收穫其他小夥伴的崇拜與簇擁。


這點道理,身處其中的孩子比大人更清楚,無怪他們爲了集卡狂熱至此。

而最清楚這一切的,還是卡牌背後的商家。
 


綜上種種,三言兩語尚不足以詮釋集卡套路之萬一,其中花費又豈是孩子的那點零花錢、壓歲錢能夠填滿的?


真可謂一入集卡深似海,從此歲錢成路人。
 
對於孩子的社交問題,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認爲正確的方式應該是:

 
1、要鼓勵孩子主動表達,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但是卻都有表現慾望和表達慾望,爲了調動孩子自由表達的積極性,父母應該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

 
2、給孩子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表達實際上是一種技能,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引導孩子多提問、多傾聽;

 
3、引導孩子積極面對不同的意見,讓孩子學會用更多的角度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不要讓心智輕易被資本套路所支配,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自己。

 

不止孩子易上頭

 
幾乎所有卡牌產品外包裝的背面都印有:

 
“熱愛學習,拒絕盜版,自我保護,謹防受騙,合理消費,切勿沉迷”的字樣,同時標註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

 


然而這種提示,到底能夠對缺乏自制力的中小學生起到多大作用呢?

 
“孩子不識字,我念給他聽,他也聽不懂。”

 
家裏有4歲小孩的武漢市民周女士表示,這些提示對於低齡兒童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可別說低齡兒童了,大人玩起來也一樣上頭,集卡和抽盲盒、卡牌手遊中的抽卡有什麼區別呢?它們不都是在利用概率玩弄人心嗎?

 
只要是和概率沾邊的事情,人總是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因爲這裏面涉及到一個經典的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箱


 
1931年,行爲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一個大膽的理論:

 
人類所有的行爲並不是來源於自由意志,或者某個凌駕於人類之上的神,而是源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等層面的不斷強化。

 
人爲什麼有道德?爲什麼遵紀守法?爲什麼具有人類的行爲?這些都不過是人在人類社會中不斷被強化而得到的條件反射。

 
人類的一切行爲都能夠被控制,甚至就連人類對神的崇拜也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而已。

 
這個理論對當時宗教的衝擊力一點都不亞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可怕的是進化論難以被應用,而斯金納的理論是可以被應用在我們每一個身上的。

 
1934年,斯金納做了一個鴿子實驗,他先選出8只鴿子,餓上它們好幾天,然後分別裝入8個箱子中。

 

 
箱子裏有一個自動投餵食物的裝置,每隔15秒會自動投餵一粒食物,也就是說無論鴿子在箱子裏做什麼,每隔15秒都會得到一份獎勵。

 
實驗持續了幾個月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實驗人員沒有對鴿子進行過任何干涉,但鴿子自己卻產生了不同變化。

 
有的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有的不斷用頭去撞箱子的某個角落,有的出現了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杆子下面並反覆抬起它。

 

 
斯金納又將食物投放間隔延長至1分鐘,這時鴿子表現得更加精力充沛,種種迷信行爲非但沒有停止,還更加複雜了……

 
似乎箱子中出現了一尊神,每一隻鴿子都在用自己固定的方式來祭拜這尊被斯金納創造出來的神。

 
如果消除了這尊神,鴿子多久之後纔會放棄呢?

 
於是不論鴿子們再怎麼賣力表現,也不會有食物掉落出來,最終結果顯示,有的鴿子重複了超過1萬遍才停止祭拜,還有的鴿子不停重複直到餓死。

 

 
通過這一簡單的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讓鴿子們學會了認單詞,讓它轉圈就轉圈,讓它啄地面就啄地面,甚至還讓鴿子學會了打乒乓球。

 
1944年,在軍方的邀請下,斯金納的實驗再度升級,鴿子被替換成了更容易養的老鼠,並在食物獎勵之外添加了電擊懲罰。

 
至此,斯金納成功控制了老鼠的每一項行爲與思想,他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版圖也最終得以成型:

 

 
斯金納告訴世人:

 
1、自由只是幻想,你以爲你有,但其實你沒有。

2、只要改變人造環境,就能改變人類的行爲,進而改善社會問題。

 
他的最終目的是好的,但這個理論卻逐漸被後人用在了其他地方,就比如盲盒、集卡。

 
從外部環境上進行強化:比如用抽卡的機制讓你的大腦預期會有好的事情發生;比如你偶爾能抽中好卡,看到別人抽中好卡。

 
從產品本身上進行強化:比如正版IP加持、每張卡牌都有特定的數值及效果、卡牌之間還有羈絆設定、故事背景加成等等。

 
而負向強化則只需要一條——便宜的卡包裏抽不到好卡。


 
當你不甘心、不信邪堅持買便宜的卡包時,那些重複到只能扔掉的卡牌便成爲了正向懲罰。

 
當你好不容易離集齊卡牌只差臨門一腳時,新出的系列又成爲了負向懲罰,催促着你投入更多金錢讓集卡進入到一個新的循環當中。

 
於是在多巴胺的刺激下,從小孩到大人永遠沉迷在買盲盒、抽中好東西的慾望中無法自拔。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恐怖?實際上,還有比這更恐怖事物,它廣泛存在於我們每一個的身邊——同樣被設計成一個斯金納箱的手機。
 
你以爲是你在玩手機,但其實是手機在控制着你的思想與行爲,讓你在某款遊戲中花費幾百、上千個小時,讓你總會下意識打開手機刷一下某款APP。

 
當第一個同樣15秒鐘的廣告出現後,我們和斯金納的鴿子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再把這個理論延伸一些,比如學校中的獎狀、分數、排名、體罰、寫檢查、請家長等等或正向或負向的獎勵與懲罰,你想,你細想……

 

 
其實理論本身沒有好壞對錯,問題出在我們將它用在哪裏,用什麼的方式,爲了怎樣的目的。

 
奧特曼,可以滿足孩子對英雄的幻想。

 
但父母也要用正向強化來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英雄觀和價值觀,告訴他奧特曼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購買只是喜歡英雄的一種方式,學習英雄的精神纔是最重要的。

 
通過強化英雄的正義讓孩子學會感恩,認識到只有付出才能打敗生活中的怪獸。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