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新聞週刊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去年夏天,蜜雪冰城發佈了全新的主題曲MV。魔性的旋律和洗腦的歌詞,讓這首主題曲迅速火遍全網。網友也將其戲稱爲蜜雪冰城的“精神控制術”。

此後的蜜雪冰城,就像開了掛的“雪王”,頭戴王冠、手握冰淇淋權杖、身披紅色披風,不是在別家奶茶店門店跳舞,就是在去跳舞的路上。

藉着爆火的路人緣,“雪王”也叩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近日,蜜雪冰城披露了其招股書,正式開啓衝刺IPO之旅。招股書顯示,目前蜜雪冰城已成爲一家年入百億、坐擁2萬門店的企業。

網友這才知道,看上去土味十足的蜜雪冰城,原來竟是低調的吸金之王。

年入百億的“雪王”

蜜雪冰城的創業史相當勵志。

據公開資料顯示,蜜雪冰城起源於創始人張紅超的一次勤工儉學。1997年,還是河南財經學院學生的張紅超趁着暑假在鄭州金水路燕莊擺冷飲地攤,並取名“寒流刨冰”。生意起初不錯,但很快便進入發展瓶頸,第一年便經歷“三死三生”。

1998年,張紅超的冷飲店終於穩定下來,面積也擴大到60多平方米,並且正式更名爲“蜜雪冰城”。不過由於招牌做錯了,第一家蜜雪冰城店其實叫“密”雪冰城。

2007年,張紅超弟弟張紅甫加入,成爲蜜雪冰城第一代加盟商,用他自己的話說屬於“創1.5代”。在此後的10多年裏,兄弟二人分工明確——哥哥管後端生產,弟弟管前端門店,同時將擴張模式從直營改爲加盟,蜜雪冰城也從此開啓一路狂奔。

目前,張紅超爲公司董事長,張紅甫爲公司董事、總經理,分別持有蜜雪冰城42.78%股份,擁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已有22276家門店,門店網絡覆蓋了境內31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加盟門店數量爲22229家,直營門店47家。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統計,蜜雪冰城門店數量位居國內現製茶飲行業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已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在印尼、越南分別開設門店317家、249家。

圖/圖蟲創意

2019-2021年,蜜雪冰城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5.66億元、46.80億元和103.51億元,2020年、2021年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38%、121.18%。

根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21 年度中國現製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爲2796億元,公司“蜜雪冰城”品牌門店2021年度終端銷售額約爲200億元,約佔現製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的7.15%。

另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現製茶飲門店約39萬家,公司“蜜雪冰城”品牌境內門店2021年末數量約2萬家,約佔現製茶飲門店總數的5.13%。

更值得關注的,是蜜雪冰城超強的“吸金能力”。2019-2021年,蜜雪冰城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45億元、6.32億元和19.10億元,後兩年同期分別增長104.58%、106.05%。此外,今年一季度,蜜雪冰城實現營業收入24.34億元,同期淨利潤約爲3.90億元。

與之對比的是,早前登陸港股的奈雪的茶一直掙扎在虧損邊緣。其2018、2019年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5660萬元和-1170萬元,2020年短暫盈利後,2021年再度虧損1.45億元。今年上半年,奈雪淨虧損2.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0.48億元盈利下降了618.75%。

要知道,奈雪的產品均價高達20多元,而蜜雪冰城的主力產品是3元一支的冰淇淋、4元一杯的檸檬水、6元一杯的珍珠奶茶,明明便宜得多,爲何卻能年賺近20億?

表面賣奶茶 實則供應鏈

特許經營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維華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利潤的最根本模型其實就是收入減去支出,想要獲得利潤,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做高收入,減少支出。

資深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進一步解釋道,從經營模式來看,蜜雪冰城本質上是一家供應鏈企業,以賣食材和包裝等產品爲主,因此門店越多收入越高。

據招股書,食材是蜜雪冰城第一大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奶昔粉、奶茶粉等固體飲料,蔗糖、果汁等風味的飲料濃漿,以及果醬、茶葉、水果等各類食材。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營收佔比分別爲69.59%、69.76%、69.89%、72.16%。

包裝材料則是公司的另一大收入,包括杯子、包裝袋、吸管、封膜等。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該類產品營收佔比分別爲16.68%、15.80%、17.19%、15.55%。

以吸管爲例,2021年,蜜雪冰城吸管銷售收入爲3.06億元,佔公司全年營收的2.96%,以吸管的平均單價爲0.1元/根來計算,蜜雪冰城當年吸管賣了逾30億根。

相比之下,加盟商數量龐大的蜜雪冰城,對加盟費的依賴卻不高。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加盟費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爲2.34%、2.14%、1.89%、2.62%。

這或許與蜜雪冰城較低的加盟費有關。資料顯示,蜜雪冰城不從加盟商的經營收益裏提成,僅象徵性收取加盟費。在省會城市、地級城市、縣級城市開一家店的加盟費分別爲11000元/年、9000元/年、7000元/年。

“另一方面,由於採用加盟模式,所以蜜雪冰城不需要揹負門店成本。而且隨着門店的增多,公司的邊際成本也會隨着規模效應的釋放逐漸降低。”文志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營收隨着規模的擴大一路高歌猛進,但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卻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35.95%、34.08%、31.73%和30.89%。對此,招股書解釋道,主要系公司產品銷售結構、銷售單價及單位成本的變化所致。

李維華指出,由於蜜雪冰城的獲客邏輯之一是薄利多銷,所以成本稍微上漲就會影響盈利能力。

比如在2021年度,公司食材的毛利率較2020年度下降2.34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原料端果葡糖漿、全脂奶粉的市場價格上漲,以及檸檬的平均採購價格高於2020年度。

此番上市,蜜雪冰城將繼續加碼供應鏈。據招股書,蜜雪冰城IPO計劃募資約64.96億元,大部分將用於供應鏈和倉儲物流搭建。其中,約29億元投向食品加工、產業園等生產建設類項目,約11億元將用於倉儲物流配套項目。此外,1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約5.5億元用於營銷服務體系、研發中心等項目。

規模增長考驗管理水平

不過靠供應鏈賺錢有個前提,就是具備一定的規模以及規模持續擴大。“因爲只有更多的門店才能帶來更多的食材和包裝材料收入,同時也才能將成本不斷攤薄。”李維華解釋道,對於薄利多銷的蜜雪冰城更是如此,由於品牌調性的緣故,蜜雪冰城很難通過服務或品牌效益溢價化解成本壓力。

爲此,蜜雪冰城不斷加快開店速度。從招股書可以看到,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門店總數分別爲7225家、13126家及20511家,門店年均淨增加超過6643家,複合增長率接近70%。在短短兩年時間裏,蜜雪冰城的門店總數已經達到2019年總數的2.84倍。

在文志宏看來,2萬家遠不是蜜雪冰城的天花板,“相對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其規模依舊有着較大的上升空間。”

持續上升的門店收入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報告期內,蜜雪冰城對門店的單店銷售額分別爲41.33萬/家、44.40萬/家和58.72萬/家。

不過瘋狂擴張的規模,也給蜜雪冰城埋下隱憂。

有媒體報道,部分地區由於門店分佈過密,出現了加盟商過度廝殺的情況。比如在蜜雪冰城分佈最密集的河南和山東,門店數量分別達到1495家和936家。在這兩地,多次出現加盟商抱怨近距離開店。

李維華表示,雖然蜜雪冰城呈現出來的關店率在5%左右,但是對於體量2萬多家的蜜雪冰城而言,關店的絕對值數量已經不小了。以2021年爲例,一年的時間蜜雪冰城就關店585家。

因此,也有人調侃:“蜜雪冰城的競爭對手就是一街之隔的另一家蜜雪冰城。”

有分析指出,出現上述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蜜雪冰城的加盟制度並沒有明確規定一個區域內能開多少家門店,而市場人員爲了完成開店KPI,忽視了分佈過密可能帶來的內耗問題。

在文志宏看來,未來蜜雪冰城在佈局時要設定好上限保護,避免門店過度廝殺從而損害總部利益。

規模過大帶來的問題還不止於此。

近年來,伴隨蜜雪冰城規模的急速擴張,也屢屢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3月,信用中國(甘肅靈臺)官網公示的行政處罰決定顯示,涇川縣百香蜜雪冰城飲品店因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被涇川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萬元;4月,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站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恭城縣恭城鎮蜜雪冰城奶茶店因多袋“焙炒咖啡粉”過期,被罰款2000元;6月,龍山縣蜜雪飲品店因消費者在外賣的冰鮮檸檬水中發現蟲子,被湖南省龍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2萬元。

對於加盟門店的監督管理風險,蜜雪冰城表示,“公司加盟門店數量快速增加,使得公司對加盟門店的監督管理難度也隨之提高。”

對此李維華並不認同。在他看來,將食品安全問題歸咎於門店數量太多,是企業爲管理能力不足找的藉口。隨着店面的增多以及上市之後成爲公衆公司,其食品安全問題會更被各方關注。

“從理論上看,公司規模越大,管理複雜程度確實越高,但恰恰是管理水平的高低,將公司區分出三六九等。”文志宏認爲,未來蜜雪冰城需要儘快提升管理水平,來匹配不斷增長的規模。

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對蜜雪冰城而言,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參考資料: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甫講述萬店創業史,FoodBud食品資本局,2022-07-20;

蜜雪冰城:躺在加盟商身上賺大錢|深網,深網騰訊新聞,2022-09-26;

蜜雪冰城IPO:靠6元一杯奶茶年入百億,食安風波會成“攔路虎”嗎?中新經緯,2022-09-24。

者:餘源

編輯:李志全

運營編輯:馬曉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