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外敌侵略,推翻封建压迫,建立崭新中国,创造众多丰功伟绩的一代伟人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有许多年了。

岁月不可回首,后人已经无法再瞻仰到伟人的音容笑貌。

虽然,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了伟人的生平事迹,但时间久远,加之当时的摄影技术落后,资料已经逐渐模糊不清。

所以,后来就有了许多影视文化作品,通过特型演员的倾情演绎,来展现伟人风姿。

尤其,第一位扮演伟人的演员第一次上台演绎毛主席,当时,主席还健在,表演现场还有周总理等许多领导观看——对演员的表演,领导们都大笑地予以肯定。

第一个模仿表演毛主席的演员于是之,出身贫寒、天赋不凡

1951年夏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展现共产党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特意抽调了许多优秀演员,排演了舞台歌剧《长征》。

在安排演员角色时,表演红军士兵、反动派敌人等角色的演员都好说,在歌剧中表演领袖毛主席的演员,让编剧、导演们犯了难。

经过编剧、导演们的认真考察,提前选择的几个演员人选都不太合适,这些优秀的演员在演技方面问题不大,但是在其他方面就让考察组不太满意了。

不是演员个人形象与领袖不适合、不完美,就是演员扮演领袖时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歌剧《长征》的筹备工作,竟然一下子卡住了。

在这个时候,歌剧《长征》的编剧李伯钊,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曾经在话剧《龙须沟》有过精彩的表演。

而且,在编剧李伯钊看来,这个人的形象与毛主席还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编剧李伯钊决定找这个人试试看。

这个让编剧李伯钊认可的话剧演员,名字叫于是之。

于是之,1927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山的一个平民家庭,幼年时跟随父母搬到北京生活。

京城大、居不易——北京城的生活成本很高,在于是之中学时,他的家庭已经无法负担他继续求学的费用,年轻的于是之只能很遗憾的辍学,出去找工作挣钱养活自己。

当苦力的活,找起来最简单,于是之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仓库搬运的工作,但还是个年轻学生的于是之,根本就适应不了仓库搬运这种高强度的力工工作。

不过好在,仓库里的管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怜悯于是之,年纪轻轻还是个读过书的人,认为他不应该与大字不识、只能出力的力工,混在一起工作,就给于是之换了一份轻松的抄写文书的工作。

就这样,遇到好心人的于是之,拥有了一份挣钱比较多,还较为轻松的工作,不但能够挣钱养活自己,还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年轻人喜爱热闹,有了空闲的于是之,爱去仓库附近的戏院里看戏,看着台上的演员,以小小的舞台,演绎出古今千年事、王侯将相人,引得众多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

于是之非常羡慕,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戏剧知识,希望自己未来更够向戏剧方面发展。

在剧院里待得多了,逐渐地,于是之结识了一些戏剧方面的朋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于是之开始尝试着演一些闲杂的小角色。

在这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身上,于是之学到了很多表演技巧,为自己扎下了深厚的演艺基础,在磨炼了一段时间后,于是之的表演天赋爆发了出来。

在认清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后,于是之离开了在仓库抄写的工作,带着工友们的真诚祝福,开始了自己在戏剧行业中学习、表演的生活。

有的时候,天赋比努力还重要,于是之很快就把戏剧演绎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优秀。

无论是神情演绎、台词唱腔、动作表演,还是舞台走位,都表现得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于是之已经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表演者。

剧院的负责人,对于年轻帅气的于是之,能够取得如此快的进步,感到非常惊奇。

也很愿意照顾这位戏剧天赋很好的青年,所以在于是之17岁的时候,他得到了出演正式的机会,在舞台剧中《牛大王》饰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于是之没有辜负剧院负责人的信任,他借助这次难得的出演机会,全面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功底和演员天赋,让许多初次见到他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身边的许多人好像又重新认识了于是之一次。

在新中国建国后,于是之在戏剧表演的圈子里,已经是小有名气,出演过《龙须沟》等话剧作品,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为了饰演好表演毛主席的角色,于是之想尽各种办法下足了苦功

在确定于是之演绎毛主席的角色后,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为了演好伟人的神韵,于是之不但在剧本理解方面,仔细阅读、深入研讨,在角色方面,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想法。

于是之,想要找机会了解毛主席在工作中、生活里的情况,好让自己更够仔细揣摩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神态、动作习惯。

剧团领导十分支持于是之的表演工作,他们没有办法让于是之近距离观察、接触毛主席,就想方设法地找到毛主席接待外宾的影像资料,让于是之仔细观看、细细揣摩。

但是,影像资料毕竟是间接的观察,很多在舞台表演中,需要角色展现的动作、角度、神态,在影像中都找不到合适的观察素材,这让于是之很是头痛。

于是之想了很多办法,向许多领导进行申请,但没有人能让一个演员凭借这个理由见到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甚至还要仔细观察国家领导人的日常生活——这种想法很不靠谱,也更加难以去实现。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是之得知剧团的锣鼓队要进入中南海进行表演,他灵机一动,就去找锣鼓队的负责人,说自己会打锣鼓、能搬东西,请他们带着自己进去。

很幸运,锣鼓队的负责人,很高兴有个勤快出力、表演出色的同志来帮忙,就将于是之带上来,一同进入了中南海。

更幸运的是,在于是之跟随锣鼓队进入了中南海后,正好毛主席在百忙中抽了点时间来观看表演,这让于是之得以近距离地见到了毛主席。

于是之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地观察毛主席在生活中的举止神态、言语表情,他借着好机会,把这些都牢牢地刻在脑子里。

于是之认为:表演来源于生活,要想演绎出一个人或者角色的神韵,就要了解这个人或者角色的生活,只有全身心地进入人物的生活中,才能够体现出这个人或者角色的特点,才不会让表演跑偏。

在第一个次登上舞台饰演毛主席时,于是之的心中忐忑不安

在话剧舞台上,没有电影拍摄那样犯错误后,可以重来的机会,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让台下的观众们“出戏”,从而毁了整台剧的表演,让所有人的心血都浪费掉。

于是之深深地知道,自己出演的毛主席角色,在整部《长征》歌剧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自己不能把毛主席的形象演绎好了,那么观众对于整部剧的感觉都会降低,甚至于可能会抵制角色、抵制整部歌剧。

在舞台上,于是之演绎毛主席角色的出场时间非常短、台词也不多,很难塑造出丰满的毛主席形象。

而毛主席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又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用表情神态、简短台词,把毛主席角色演足了,让观众认可于是之对毛主席的表演,让这个角色符合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上台表演的前一刻,于是之还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过剧情、背台词,还在努力地准备着。

在舞台上,《长征》歌剧的剧情在一步步推进,所有的演员都表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和表演水平,在前排就坐的周总理等领导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演员们的表演,不时地对精彩段落的演出,报以掌声。

很快,剧情推进到于是之负责的部分,他忐忑地走上了舞台——这时,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聚拢过来。

无论是十分熟悉毛主席的领导,还是渴望看到领袖的普通人,大家对初次登上舞台的毛主席角色,都感到了万分的关注和好奇。

这些带着好奇、疑问的审视目光,仿佛要比舞台上投射着的灯光,还要炙热、还要炫目——这给饰演毛主席的于是之,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感觉舞台上的温度好像都提升了许多。

但是,精心准备的角色、刻苦练习的成果,还有于是之不俗的表演天赋,在这一刻都爆发出来,于是之所扮演的毛主席,在踏步舞台的一瞬间,就仿佛真的跨越了时空,让观众看到长征路上的那个伟岸身躯。

虽然,在长征歌剧中,于是之塑造的毛主席形象,在舞台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于是之精彩抓住了毛主席个人的特点,表演出了人物所处场景的精神韵味,于是之在舞台上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一致欢呼和大片掌声。

看着舞台上于是之的精彩表演,周总理等领导人们,仿佛也回到了战火纷飞、浴血拼搏的年代,仿佛又看到毛主席沉稳果断、指挥若定,带领红军突破强敌的包围,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于是之的表演非常成功,不但观众们非常认可他对毛主席的演绎,观看过表演的中央领导们,对于是之的表演也是非常认可。

熟悉毛主席的领导们,对在舞台上看到演员饰演毛主席,既感到形象贴切又感到有趣,他们纷纷地鼓掌大笑了起来。

歌剧《长征》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商农工学等各界人士都踊跃地前来观看表演,而于是之的精彩表演,成为了歌剧中的一个亮点。

在这之后的历次表演中,每到于是之塑造的毛主席角色出场,都会让台下的观众们激动不已、雀跃欢呼,大家都认为毛主席就应该是这样的,看到于是之塑造的角色,就等于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

1952年,在杨尚昆的介绍推荐下,毛主席也观看了歌剧《长征》,在表演结束后,毛主席对整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部剧展现了红军形象、体现出长征精神。

毛主席在最后还特意地嘱咐说,长征是千万红军的奋斗,表现好红军战士的形象就行,不能把我表现得像个菩萨,长征不是我个人的成绩。

毛主席的话,不仅仅是对整部剧、全体演职人员的肯定,也是对所有角色形象塑造的认可与肯定。

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对自己舞台形象的认可,更说明于是之对毛主席模仿、演绎,是到位和成功的。

作为第一个饰演毛主席的演员,于是之的表演精湛,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认可。

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表演艺术家,认为他的演技精湛,能够塑造出与角色十分贴切的艺术形象。

许多涉及新中国开创者们的剧本、戏剧、电影等,都找到了于是之,希望他能够出演毛主席的相关角色,并给出了丰厚的报酬。

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处都需要金钱、资源的投入,在文化事业中投入不是很大,戏剧表演的演员们收入并不是很高,于是之的生活并不是很宽裕。

但是他没有为金钱迷住了眼,十分慎重地进行选择,推掉了许多不适合的角色。

于是之淡泊名利,他与普通的追逐名利的表演者不同,始终认为自己从平凡中来,也应该到平凡中去。

曾经,有人问过于是之,表演艺术家和演员,他更喜欢那个称呼,于是之毫不犹豫地选择演员,而在于是之的名片上,他写的也是“演员于是之”。

参考资料:

【1】中国作家网.舞台人物.演员于是之.2016年7月4日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