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外敵侵略,推翻封建壓迫,建立嶄新中國,創造衆多豐功偉績的一代偉人毛主席,離開我們已經有許多年了。

歲月不可回首,後人已經無法再瞻仰到偉人的音容笑貌。

雖然,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記錄了偉人的生平事蹟,但時間久遠,加之當時的攝影技術落後,資料已經逐漸模糊不清。

所以,後來就有了許多影視文化作品,通過特型演員的傾情演繹,來展現偉人風姿。

尤其,第一位扮演偉人的演員第一次上臺演繹毛主席,當時,主席還健在,表演現場還有周總理等許多領導觀看——對演員的表演,領導們都大笑地予以肯定。

第一個模仿表演毛主席的演員於是之,出身貧寒、天賦不凡

1951年夏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十週年,展現共產黨紅軍萬里長征的偉大壯舉,特意抽調了許多優秀演員,排演了舞臺歌劇《長征》。

在安排演員角色時,表演紅軍士兵、反動派敵人等角色的演員都好說,在歌劇中表演領袖毛主席的演員,讓編劇、導演們犯了難。

經過編劇、導演們的認真考察,提前選擇的幾個演員人選都不太合適,這些優秀的演員在演技方面問題不大,但是在其他方面就讓考察組不太滿意了。

不是演員個人形象與領袖不適合、不完美,就是演員扮演領袖時的心理素質不過關,歌劇《長征》的籌備工作,竟然一下子卡住了。

在這個時候,歌劇《長征》的編劇李伯釗,突然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曾經在話劇《龍鬚溝》有過精彩的表演。

而且,在編劇李伯釗看來,這個人的形象與毛主席還有着某種程度的相似,編劇李伯釗決定找這個人試試看。

這個讓編劇李伯釗認可的話劇演員,名字叫於是之。

於是之,1927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山的一個平民家庭,幼年時跟隨父母搬到北京生活。

京城大、居不易——北京城的生活成本很高,在於是之中學時,他的家庭已經無法負擔他繼續求學的費用,年輕的於是之只能很遺憾的輟學,出去找工作掙錢養活自己。

當苦力的活,找起來最簡單,於是之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倉庫搬運的工作,但還是個年輕學生的於是之,根本就適應不了倉庫搬運這種高強度的力工工作。

不過好在,倉庫裏的管事是個很善良的人,他憐憫於是之,年紀輕輕還是個讀過書的人,認爲他不應該與大字不識、只能出力的力工,混在一起工作,就給於是之換了一份輕鬆的抄寫文書的工作。

就這樣,遇到好心人的於是之,擁有了一份掙錢比較多,還較爲輕鬆的工作,不但能夠掙錢養活自己,還有了一定的空閒時間,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年輕人喜愛熱鬧,有了空閒的於是之,愛去倉庫附近的戲院裏看戲,看着臺上的演員,以小小的舞臺,演繹出古今千年事、王侯將相人,引得衆多觀衆發自內心的喜愛。

於是之非常羨慕,他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戲劇知識,希望自己未來更夠向戲劇方面發展。

在劇院裏待得多了,逐漸地,於是之結識了一些戲劇方面的朋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於是之開始嘗試着演一些閒雜的小角色。

在這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身上,於是之學到了很多表演技巧,爲自己紮下了深厚的演藝基礎,在磨鍊了一段時間後,於是之的表演天賦爆發了出來。

在認清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後,於是之離開了在倉庫抄寫的工作,帶着工友們的真誠祝福,開始了自己在戲劇行業中學習、表演的生活。

有的時候,天賦比努力還重要,於是之很快就把戲劇演繹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優秀。

無論是神情演繹、臺詞唱腔、動作表演,還是舞臺走位,都表現得輕車熟路、遊刃有餘,於是之已經成爲了能夠獨當一面的表演者。

劇院的負責人,對於年輕帥氣的於是之,能夠取得如此快的進步,感到非常驚奇。

也很願意照顧這位戲劇天賦很好的青年,所以在於是之17歲的時候,他得到了出演正式的機會,在舞臺劇中《牛大王》飾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於是之沒有辜負劇院負責人的信任,他藉助這次難得的出演機會,全面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功底和演員天賦,讓許多初次見到他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身邊的許多人好像又重新認識了於是之一次。

在新中國建國後,於是之在戲劇表演的圈子裏,已經是小有名氣,出演過《龍鬚溝》等話劇作品,贏得了許多觀衆的喜愛。

爲了飾演好表演毛主席的角色,於是之想盡各種辦法下足了苦功

在確定於是之演繹毛主席的角色後,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爲了演好偉人的神韻,於是之不但在劇本理解方面,仔細閱讀、深入研討,在角色方面,也是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想法。

於是之,想要找機會了解毛主席在工作中、生活裏的情況,好讓自己更夠仔細揣摩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的舉止神態、動作習慣。

劇團領導十分支持於是之的表演工作,他們沒有辦法讓於是之近距離觀察、接觸毛主席,就想方設法地找到毛主席接待外賓的影像資料,讓於是之仔細觀看、細細揣摩。

但是,影像資料畢竟是間接的觀察,很多在舞臺表演中,需要角色展現的動作、角度、神態,在影像中都找不到合適的觀察素材,這讓於是之很是頭痛。

於是之想了很多辦法,向許多領導進行申請,但沒有人能讓一個演員憑藉這個理由見到日理萬機的國家領導人,甚至還要仔細觀察國家領導人的日常生活——這種想法很不靠譜,也更加難以去實現。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於是之得知劇團的鑼鼓隊要進入中南海進行表演,他靈機一動,就去找鑼鼓隊的負責人,說自己會打鑼鼓、能搬東西,請他們帶着自己進去。

很幸運,鑼鼓隊的負責人,很高興有個勤快出力、表演出色的同志來幫忙,就將於是之帶上來,一同進入了中南海。

更幸運的是,在於是之跟隨鑼鼓隊進入了中南海後,正好毛主席在百忙中抽了點時間來觀看錶演,這讓於是之得以近距離地見到了毛主席。

於是之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認真地觀察毛主席在生活中的舉止神態、言語表情,他藉着好機會,把這些都牢牢地刻在腦子裏。

於是之認爲:表演來源於生活,要想演繹出一個人或者角色的神韻,就要了解這個人或者角色的生活,只有全身心地進入人物的生活中,才能夠體現出這個人或者角色的特點,纔不會讓表演跑偏。

在第一個次登上舞臺飾演毛主席時,於是之的心中忐忑不安

在話劇舞臺上,沒有電影拍攝那樣犯錯誤後,可以重來的機會,一個微小的失誤,就可能讓臺下的觀衆們“出戏”,從而毀了整臺劇的表演,讓所有人的心血都浪費掉。

於是之深深地知道,自己出演的毛主席角色,在整部《長征》歌劇中,都佔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自己不能把毛主席的形象演繹好了,那麼觀衆對於整部劇的感覺都會降低,甚至於可能會抵制角色、抵制整部歌劇。

在舞臺上,於是之演繹毛主席角色的出場時間非常短、臺詞也不多,很難塑造出豐滿的毛主席形象。

而毛主席的形象在觀衆心目中又非常高,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用表情神態、簡短臺詞,把毛主席角色演足了,讓觀衆認可於是之對毛主席的表演,讓這個角色符合觀衆心目中的形象,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在上臺表演的前一刻,於是之還在腦子裏,一遍一遍地過劇情、背臺詞,還在努力地準備着。

在舞臺上,《長征》歌劇的劇情在一步步推進,所有的演員都表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和表演水平,在前排就坐的周總理等領導們,興致勃勃地觀看着演員們的表演,不時地對精彩段落的演出,報以掌聲。

很快,劇情推進到於是之負責的部分,他忐忑地走上了舞臺——這時,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聚攏過來。

無論是十分熟悉毛主席的領導,還是渴望看到領袖的普通人,大家對初次登上舞臺的毛主席角色,都感到了萬分的關注和好奇。

這些帶着好奇、疑問的審視目光,彷彿要比舞臺上投射着的燈光,還要炙熱、還要炫目——這給飾演毛主席的於是之,很大的心理壓力,讓他感覺舞臺上的溫度好像都提升了許多。

但是,精心準備的角色、刻苦練習的成果,還有於是之不俗的表演天賦,在這一刻都爆發出來,於是之所扮演的毛主席,在踏步舞臺的一瞬間,就彷彿真的跨越了時空,讓觀衆看到長征路上的那個偉岸身軀。

雖然,在長征歌劇中,於是之塑造的毛主席形象,在舞臺上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於是之精彩抓住了毛主席個人的特點,表演出了人物所處場景的精神韻味,於是之在舞臺上的表演,贏得了臺下觀衆的一致歡呼和大片掌聲。

看着舞臺上於是之的精彩表演,周總理等領導人們,彷彿也回到了戰火紛飛、浴血拼搏的年代,彷彿又看到毛主席沉穩果斷、指揮若定,帶領紅軍突破強敵的包圍,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於是之的表演非常成功,不但觀衆們非常認可他對毛主席的演繹,觀看過表演的中央領導們,對於是之的表演也是非常認可。

熟悉毛主席的領導們,對在舞臺上看到演員飾演毛主席,既感到形象貼切又感到有趣,他們紛紛地鼓掌大笑了起來。

歌劇《長征》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商農工學等各界人士都踊躍地前來觀看錶演,而於是之的精彩表演,成爲了歌劇中的一個亮點。

在這之後的歷次表演中,每到於是之塑造的毛主席角色出場,都會讓臺下的觀衆們激動不已、雀躍歡呼,大家都認爲毛主席就應該是這樣的,看到於是之塑造的角色,就等於見到了敬愛的毛主席。

1952年,在楊尚昆的介紹推薦下,毛主席也觀看了歌劇《長征》,在表演結束後,毛主席對整部劇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這部劇展現了紅軍形象、體現出長征精神。

毛主席在最後還特意地囑咐說,長征是千萬紅軍的奮鬥,表現好紅軍戰士的形象就行,不能把我表現得像個菩薩,長征不是我個人的成績。

毛主席的話,不僅僅是對整部劇、全體演職人員的肯定,也是對所有角色形象塑造的認可與肯定。

這也說明了毛主席對自己舞臺形象的認可,更說明於是之對毛主席模仿、演繹,是到位和成功的。

作爲第一個飾演毛主席的演員,於是之的表演精湛,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認可。

因此,許多人都尊稱他爲表演藝術家,認爲他的演技精湛,能夠塑造出與角色十分貼切的藝術形象。

許多涉及新中國開創者們的劇本、戲劇、電影等,都找到了於是之,希望他能夠出演毛主席的相關角色,並給出了豐厚的報酬。

對於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到處都需要金錢、資源的投入,在文化事業中投入不是很大,戲劇表演的演員們收入並不是很高,於是之的生活並不是很寬裕。

但是他沒有爲金錢迷住了眼,十分慎重地進行選擇,推掉了許多不適合的角色。

於是之淡泊名利,他與普通的追逐名利的表演者不同,始終認爲自己從平凡中來,也應該到平凡中去。

曾經,有人問過於是之,表演藝術家和演員,他更喜歡那個稱呼,於是之毫不猶豫地選擇演員,而在於是之的名片上,他寫的也是“演員於是之”。

參考資料:

【1】中國作家網.舞臺人物.演員於是之.2016年7月4日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