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在雲市場的佈局速度正不斷加快。

“從雲網邊端佈局角度講,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補充,所以我們計劃2023年通過上市補充資金、技術短板和能力,以及佈局的空白。”近日,浪潮雲總經理顏亮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稱,目前浪潮雲的短期目標是推動上市,中長期則是搶佔行業雲市場。

雲市場競爭激烈,浪潮雲尋求以政務云爲基礎,突破市場空間。“突破的對象就是我們鎖定的目標行業,這些行業是以政務爲基礎延展出來的相關行業。”顏亮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些行業與浪潮參與的政務雲有強關聯,如健康雲、國資雲等,因此有一定準備。此外,在數據上浪潮選擇與行業政府的數據密度相近或者略低,能解決行業複製的問題,同時還需服務基層治理需求。

所謂行業雲,就是在通用的雲平臺上增加了行業合規和相關的行業應用,滿足行業細分特點,是近年雲市場建設的熱點。顏亮稱,雲服務正從以政府和互聯網企業爲主的早期市場邁向以傳統行業客戶爲主的主流市場,行業用戶在數據的安全性與創新性、模式的可控性與靈活性、產品的完整性與開放性等方面的需求差異產生市場割裂的鴻溝,主要因爲算力分佈、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能三大因素。

在行業雲市場選擇上,包括國資雲、媒體雲、能源雲等,是浪潮雲發力的重點。顏亮以面向國資企業的國資云爲例稱,當前國資企業在數字化建設上呈分散狀態,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建設分散,數字化監管和數字化水平低,數據安全隱患較大。在浪潮參與建設下,山西省實現18家省屬國資企業上雲,實現數字化運營費用降低53%,

在雲計算技術路線上,浪潮雲選擇分佈式雲以解決算力分佈不均衡問題。顏亮解釋稱,在與公有云的異同上,分佈式雲和公有云有相同的雲技術棧,統一迭代、統一運營、統一運維,資產爲雲服務商投資。然而,分佈式雲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將雲節點部署在用戶位置,相較於僅設置個位數雲節點的雲服務商能滿足就近算力需求。

在模式上,顏亮表示, 在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鏈接打通,即數字化“羽化”過程,浪潮雲希望整合生態能力去共建,使用戶快速地具備數字化的能力,融合用戶業務去實現合營,形成新型雲業務模式。

顏亮強調,浪潮雲在前期服務政企客戶時,按照“數據不出省”“數據不出市”等要求,進而定義了其雲節點的位置,奠定了分佈式雲的地理位置基礎。根據浪潮雲披露,浪潮雲在全國共設置了7個核心雲中心,95個區域雲中心,358個Region(可用區)。“公有云廠商裏很難想象有這麼多的區域,數量今年還能再翻一番,再增加300個左右。”

如今,中國雲計算市場已進入綜合能力比拼時代,除了要加大IaaS層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各雲廠商還要在芯片自研能力、低代碼開發、構建SaaS生態、深入下沉市場、開拓海外市場等各個領域進行貼身肉搏,向細分市場要增長。能否定製化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成爲了搶佔市場的關鍵。年初浪潮雲曾宣佈,將通過百億投入打造聯合運營模式,加大生態投入並推動行業上雲。

浪潮雲成立於2015年,2018年7月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浪潮電子、中財資本等;一年後完成6億元B輪融資;2020年3月,浪潮雲宣佈完成Pre-IPO的C輪融資,同年8月又獲得來自千山資本1.5億元人民幣融資。

除了資本運作補充“彈藥”外,浪潮雲還尋求對外收購獲取優質標的。9月27日,浪潮雲與杭州思福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約,正式簽署收購協議。思福迪爲網絡安全廠商,涉足政企、金融、醫療領域的運維安全管理產品服務與信息安全審計等業務。

“今年浪潮雲在做多個維度的加強。”顏亮表示,過去浪潮雲動用資本併購、收購較少,更多地是圍繞和政府、行業客戶進行合資。而收購思福迪一方面是因爲其技術專注度高,對浪潮雲安全技術能力提供了補充,另一方面則通過併購、深度合作的方式突破了原有投資瓶頸,並在政企業務外,有機會在其他行業上發現新商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