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原標題:現在不是2008,也沒有下一個雷曼,那瑞信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最近一個星期,圍繞着“瑞信是否會破產,是否將成爲下一個雷曼兄弟,以及是否會重演2008年”的質疑不絕於耳。

隨着利率不斷上升和資產價格暴跌,投資者爭先恐後地想找出全球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

有分析稱,每次大熊市都會出現接連遭遇打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比如在1997-1998年的大潰敗中,泰國經濟和對沖基金LTCM遭遇了世紀大崩盤,而在2008-2009的金融危機中,冰島和雷曼兄弟也是如此。

如今,投資者已經能夠明顯感受到的是,英國經濟正在面臨衰退:不僅英鎊在大幅貶值,而且英國養老金也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抵押品危機。在股債動盪下,養老金被追繳保證金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債市崩盤,這使得英國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預英債市場以救助養老金體系。

與此同時,在今年廣泛的拋售潮中,瑞信成爲了那個承壓的金融機構。

瑞信是全球頂級的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業務包括財富和資產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

令投資者普遍擔憂的是,如今的瑞信是否真的會成爲下一個雷曼兄弟、並重演當年的“雷曼時刻”,乃至演變稱全球金融危機。

“瑞信不是雷曼”,但瑞信的問題在哪?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喬治城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金融學教授James Angel提出了較爲積極的觀點——“瑞信不是雷曼,現在也不是2008年”。

在Angel看來,當下的金融市場已經與當年有很大不同,因此“雷曼時刻”不會重演,也不再會撼動全球金融體系。

那麼,這次瑞信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最新的信用違約掉期(CDS)顯示,市場定價預期瑞信在未來五年內宣佈破產的隱含可能性爲23%,這引發了當前的瑞信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之間命運的比較。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瑞信目前的情況與2016年的德意志銀行有些類似。當年德銀面臨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相關的聯邦調查,CDS同樣飆升,債務評級被下調。

但是最終,德銀籌集了近80億美元的新資本,並且支付了低於預期的和解費,使得該行免於破產危機。

而瑞信的“問題”正在於它與德意志銀行的相似性:如今它已經取代了德意志銀行,成爲造成歐洲銀行業陷入困境的主要不穩定因素。

因此,每當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投資者就會對瑞信格外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瑞信曾在2021年遭受Archegos Capital爆倉和Greensill Capital破產的“雙重暴擊“,令該公司蒙受了幾十億美元的損失,並迫使其投行主管和首席風險官離職。

對此,Angel認爲,如今瑞信面臨的問題更像是個例,而並非系統性問題:

2008年時,人們是突然意識到整個金融體系的普遍虧損,而如今不存在像2008年那樣影響所有人的重大系統性問題,因爲現在的銀行面臨着更嚴格的監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