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以沙特爲首的OPEC+宣佈,於11月開始每日減產200萬桶石油,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

這是從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最大規模的減產行動。

時隔兩年,油價大戰再起,這一次跟上一次不同,國際局勢改變了。這一次的石油減產措施,觸怒了美國,也惹動了一些歐洲國家。

但相對來說,這一次的減產行動,強化了反美陣營,或是非美陣營的力量。同時,去美元化的硝煙再次揚起。

2020年3月,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急速走入滑坡,因而對石油的需求大幅減少,使得油價大跌,跌破了40美元一桶,又破了30美元,再破20美元一桶,把市場嚇壞了,搞得產油國家非常緊張,連美國也很緊張。

因爲那時候的美國已經成爲石油出口國家,跟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爭搶全球石油市場。

如果油價持續低迷,一些美國頁岩油業者可能撐不下去,得要宣佈倒閉。2020年4月1日,美國惠廷石油申請破產法保護,成爲第一家倒下去的美國頁岩油企業。

那一次的油價下跌,到了4月的的時候,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甚至於一度出現了負值,徹底顛覆了美國原油期貨市場記錄。

當時,有許多人認爲,油價跌成了這個樣子,是美國再度唆使沙特,或是聯合沙特,向俄羅斯下手,企圖打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打擊俄羅斯的經濟。

但是,我們那時候特別指出,情況是反過來,是俄羅斯聯合沙特,向美國叫陣。

目的是要迫使美國也參與石油減產,不能夠每一次都是OPEC+國家減產,美國坐享其成,辛苦活是別人做,美國只是獲益,卻不出力。

證據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說,要打電話給俄羅斯與沙特,讓雙方好好坐下來談一談,協調一下油價。但俄羅斯回話說:我們與沙特的關係很好,不勞煩特朗普先生費心。

最後的結果是,美國也同意減產,才停止了這一次的紛爭。

不過,這可是身爲美國盟友的沙特,第一次公開地違逆美國的要求,而且是在石油美元的合作基礎上,忤逆美國。

然而這一次,沙特忤逆美國的情形“更加重大”。

上一次是因爲利益之爭,沙特不甘心,憑什麼麼每一次都叫我減產,就爲了照顧美國老大哥的利益?

這一次對美國來說,之所以“情節重大”,有三個理由。

第一, 美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拜登正在爲美國的通貨膨脹搞得焦頭爛額。拜登經過幾番的努力,藉由向市場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然後又糾合G7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做出限價。

到了今天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果,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也從俄烏戰爭初期的115美元一桶降下來,9月份的時候跌破了90美元一桶,甚至於一度跌破80美元一桶(紅色箭頭)。

拜登曾經在3月31日宣佈,未來六個月美國將從戰略石油儲備中,每天向市場釋放100萬桶石油、累計釋放1.8億桶。

到現在,這個計劃也執行得差不多了,沙特在這節骨眼上,讓OPECE+減產,打破了拜登的計劃。

第二,美國要降低石油價格,除了通貨膨脹的原因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打掉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打垮俄羅斯的經濟。

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500多億美元的援助,時序進入9月,俄羅斯在烏東頓涅茨克與赫爾松兩地的戰事喫癟,正是緊要關頭的時候, 沙特卻突如其來這一招,搞得拜登憤怒異常,宣稱OPCE+這是短視行爲。

還枉費拜登於7月的時候沒訪問沙特。看來,美國已經掌控不了沙特。

第三,美國中期選舉就要到來,拜登耗時半年多,花了那麼大的功夫,好不容易油價降了一些,只要再加把勁,對俄羅斯的石油限價令發揮功效,就有可能讓80美元一桶的油價持續到中期選舉投票日,拜登正要覺得大功告成的時候,沙特卻殺出了這麼一招,着實讓拜登措手不及。

基於這三個理由,美國對OPEC+這次的減產行動,的確感到憤怒。特別是對沙特,帶頭做出這樣的決定。

沙特此舉一方面跟美國槓上了,另一方面卻等於是幫了俄羅斯一把。

不要忘了,沙特與美國是盟友的關係,沙特不幫盟友,卻反而幫了俄羅斯,至少是間接幫助了俄羅斯。

據塔斯社的報道,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在2022年生產5.3億噸石油,在2023年生產4.9億噸石油,等於是減產4000萬噸石油。俄羅斯的石油產量爲每日990萬桶,將準備削減產量以抵消價格上限;70美元/桶的油價是可以接受的。

俄羅斯副總理的說法,有幾層意義在裏頭。

第一,俄羅斯願意率先減產。按照4000萬噸的減產規模,相當於每日減產11萬噸石油。

按照1噸石油約於7.2桶來計算,差不多每日減產80萬桶石油。在OPEC+的每日減產目標,這是一個很大的份額。

我們的說法是,俄羅斯懂得江湖規矩,既然OPEC+要減產,俄羅斯就要顯現出誠意,率先減產。

第二,俄羅斯也清楚知道現在的油價走向滑坡,也知道自己的處境。

雖說俄烏戰爭導致全球油價上漲,但是在美國的努力之下,油價出現下行壓力。並且,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動盪時期,當全球經濟下滑的時候,對石油的需求也會下降。爲了應對未來油價可能面臨的壓力,俄羅斯願意率先減產。

第三,俄羅斯說出了一個目標價,70美元/桶的油價是可以接受的。

俄羅斯也清楚,美國與歐洲正要施壓,執行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限價令。對俄羅斯來說,等於是宣告70美元/桶,公開價,歡迎轉賣。當然,OPEC+的實際價碼會更高。

現在來看雙方的交鋒,衝擊,以及後續可能的發展。

這部分就精彩了,是整個美沙俄油價大戰的精華。

有個說法,OPEC+通過的減產目標,對全球供應的影響可能不太大,因爲一些產油國的每日產出已經低於其配額。

不過,重點不在這裏,而是態度與立場

第一,這表示有需要的話,OPEC+還可以再進行減產。

第二,美國圍剿俄羅斯的嚴密佈局,因爲OPEC+減產,因爲沙特力挺俄羅斯,出現了漏洞,美國因此無法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

第三,對美國來說,OPEC+已經失控了,不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這一點對美國的影響尤爲重大,尤其是影響了石油美元的基礎。

美國聯合盟國,尤其是歐洲,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包括金融制裁,限制從俄羅斯的能源進口,這是美西方有史以來,對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家,所進行的最爲嚴厲的制裁。

但即使是這麼嚴厲,規模這麼龐大的制裁,仍然出現了兩個破綻,以及一個缺陷。

缺陷是,俄羅斯是全球範圍內,礦藏資源最豐富,能源資源也極爲豐富的國家。這些資源讓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打了折扣,這是美西方對俄羅斯嚴厲制裁計劃的缺陷。

第一個破綻是,一些國家仍然堅持與俄羅斯正常貿易,比如說中國與印度。

第二個破綻是,OPEC+並不支持美國,對石油產出減產,OPEC+希望油價保持在一定的範圍,比如說90美元一桶以上。

兩個破綻,加上一個天生的缺陷,使得美西方無法有效限制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對俄羅斯的戰爭圍堵也就大打折扣。

另一個精彩交鋒是時間點。

第一個時間點,拜登的釋放石油戰略儲備計劃,期間是半年,於4月1日生效,9月底結束。10月是空窗期,11月8日是中期選舉投票日。

沙特選擇在10月5日宣佈OPEC+的減產決定,固然有巧合的部分,但也有其針對性。

因爲沙特不願意再忍受國際油價任由美國打壓,一方面損及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任由美國打壓油價,尤其是美國也已經是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大國,那就等於OPEC+失去了主導性,以後將任由美國擺佈,今後的國際油價將由美國決定,而不是OPEC+,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再理清一下:

第一,美國是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大國。

第二,全球三大原油期貨交易中心,前兩大在美國與英國,紐約交易所的西德州原油期貨,與倫敦交易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美英體系掌控了原油期貨定價權

第三,如果在這時候,OPEC+把主導權交給美國,OPEC+以後就不用混了,往後還能夠掌控什麼油價?

第二個時間點,俄羅斯在10月4日宣佈,可以用北溪-2號B線,向德國與其它歐洲國家供應天然氣,第二天5日,OPEC+宣佈減產。

不管是有默契,還是雙方密切配合,俄羅斯與沙特的時間點都抓得很好。

另外,就是美國與沙特今後可能採取的手段。

就在同一天,美國白宮發表聲明,於11月的時候,再度向市場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共1000萬桶的石油。

但是我們認爲,這1000萬桶的石油沒有多大作用,相較於OPEC+每天200萬桶石油,1個月是6000萬桶。

另外,美國國會可能還會加快通過“NOOPEC”反壟斷法案。事實上,美國參議院已經在今年5月的時候通過該提案,這個法案的目的是指控OPEC操控全球原油價格,以爲制約。

問題就在這裏,沙特對這個法案是極度反感的。應該說,整個OPEC+的成員國都反對這項法案。

就事論事,OPEC+的確是具有寡頭壟斷的性質,但是全球三大原油期貨中心卻是在別的國家,美英兩國也擁有部分的定價權,OPEC+認爲,不能把責任都歸到他們身上。

另一方面,沙特等中東產油國認爲,幾十年來就是因爲他們支持美國,支持石油美元的政策,他們爲美元霸權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但是,今天的美國卻不管不顧他們的利益,他們不能接受。

尤其是,美國自從開發出頁岩油開採技術之後,美國也成爲石油輸出國家,開始與產油國競爭。憑什麼美國有了充裕的石油之後,就想要拋開他們,由美國自己來定價?

美國與產油國競爭石油市場,這是根本性的矛盾,無法調和。

這樣的矛盾已經存在好幾年了,始終無法解決,這幾年美國又持續美國優先的對外政策,美國與產油國之間的裂痕持續擴大。

俄烏戰爭開打之後,美國曾經數次尋求沙特等國的支持,增產石油。當時我們就提過一個觀點,沙特等產油國不會聽從美國的要求,把同爲產油國陣營的俄羅斯拋棄,最多隻是敷衍美國,意思意思增產一些,當初的說法今天得到驗證。

沙特當然也有反制美國的辦法,上海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中心。這表示,中東產油國有了第2個選擇—中國。

中國是沙特抗衡美國的武器,沙特可以跟中國達成協議,在與中國石油交易的部分,採用人民幣來結算,這很正公平,也很方便。

畢竟,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這裏又進入到另一個重點。

既然美國已經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沙特等產油國有必要繼續支持使用美元來結算嗎?特別是,美國自己有了充裕的石油之後,已經不是那麼在乎,這些產油國家的利益了。

如果這時候,中國也能夠對這些產油國家提供一些安全上的幫助,這些產油國家完全可跟中國用人民幣來結算。更何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相互之間進行本幣貿易結算,特別是在大亞洲地區的國家。

沙特的安全威脅在哪裏呢?

沙特是回教世界遜尼派的領袖國家,伊朗是什葉派的領袖國家。過去幾十年沙特與伊朗頗有矛盾。但是這兩年,沙特與伊朗之間的氣氛改善了。只要沙特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不惡化,沙特的安全威脅就大爲減少。

這是中東三強,以色列、伊朗與沙特的三角關係。

當初沙特支持石油美元,也是爲了獲得美國的安全承諾,但是現在美沙關係不睦,美國搞不好自己就會修理沙特。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呼籲沙特等產油國家,要慎重考慮減產的問題,否則會遭受到政治風險。

什麼政治風險呢,不就是違背了美國的意志,可能也會得罪一些歐洲國家,因爲現在美國與歐洲都處於一個高通貨膨脹的環境。

因此,這份安全承諾就不是那麼可靠了,成爲一個懸疑。

我們做一個總結:

這幾天的國際地緣政治異常熱鬧,也異常的詭譎。

已經不是所謂的江湖風險,而是江湖險惡。

北溪三條天然氣管道被炸,接着又有挪威海底電纜斷裂,這兩個事件可能都難以找到充分的證據,證明是哪一個國家乾的。

既然如此,現在的重點是在於其他的國家怎麼看?

歐洲、美國、與俄羅斯現在是各有心思,各懷鬼胎。歐洲現在是最悲壯的,擺在眼前的是天然氣不足,能源價格高漲,電力價格高漲,通貨膨脹高漲。這還不打緊,最要命的是,歐洲還要面臨產業出走的危機。

歐洲現在應該覺得悲憤,因爲所有不利的情況都指向了歐洲。

就在此時, OPEC+決定減產石油,更是斷絕了歐洲國家還存有的一些希望,這個冬天就算是安然度過了,但是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持續在高位仍然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一些歐洲國家就算是再怎麼不滿意俄羅斯,這時候也得要爲自己打算了。

俄烏戰爭的結果,撇開烏克蘭不去計算,歐洲是從頭到尾,完全被計算的一方,歐洲今後還要跟着美國瞎搞一番嗎?

巧的是,這時候俄羅斯宣稱,還有北溪-2號B線管道可以用,只要德國通過審覈就可以啓用,這就讓在絕望中的一些歐洲國家燃起了一絲希望。

也就在這時候,地緣政治的焦點轉到了中東產油國,由中東產油國接棒,OPEC+決定減產,對美國來說這是烽火四起啊!

OPEC+之所以會上演這麼一齣戲,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美國罔顧江湖道義,只顧自己的利益,這就讓中東產油國恕難從命。

從去年8月的阿富汗撤軍,再到今天的產油國減產決定,美國已經失去了對中東地區的掌控力,這一次如果處理不好,對美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俄羅斯與沙特再次聯手,油價如果還是維持在高位,通貨膨脹也難以降下來,這會迫使美聯儲繼續升息。

因此,這次OPEC+的減產決定,不只是對石油美元的挑戰,也衝擊了美聯儲的利率政策,這對美國是雙重的衝擊。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裏,這裏是風雲天下楊風時評,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