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報道

蘋果公司最近罕見地回應了供應鏈傳聞。

在蘋果iPhone 14系列發佈不久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如果蘋果購買長江存儲的存儲芯片用於新iPhone上,將會面臨美國國會的嚴格審查。對此,蘋果回應稱,目前沒有在任何產品中使用長江存儲的芯片,但“正在評估從長江存儲採購NAND(一種比硬盤驅動器更好的存儲設備及方案)芯片,並將其用於在中國銷售的部分iPhone”。

此外,蘋果還表示,不會在中國之外銷售的iPhone中採用長江存儲的芯片,並且用戶存在NAND芯片上的數據完全加密。不過,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則稱,長江存儲已進入蘋果供應鏈,將供貨iPhone 14系列NAND閃存。

不僅如此,近日國內有數碼博主拆解iPhone 14 Pro後,發現手機閃存疑似來自長江存儲,再結合國外博主的拆解顯示,iPhone 14 Pro可能混用了西數、東芝、長江存儲三家的閃存。長江存儲有沒有和蘋果公司達成合作,爲iPhone供應閃存芯片?就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聯繫蘋果中國和長江存儲方面,截至發稿未獲答覆。

對於長江存儲打入“果鏈”的消息,有接近長江存儲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不能回應。”如果該消息爲真,長江存儲能打入“果鏈”,與西數、東芝這些成名已久的存儲大廠並駕齊驅,側面也反映出國產存儲取得了重大進步,已能與國際廠商搏一搏。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則對記者表示:“手機存儲芯片主要由國外巨頭壟斷,國產品牌處於追趕者地位,長江存儲是國產品牌中頂級的存在,近幾年主要在NAND領域發力,與三星等企業的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3年走過別人6年的路

張孝榮指出,手機存儲市場當下主要由美日韓廠商壟斷,主要分爲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和NAND Flash(Flash存儲器的一種,爲固態大容量內存的實現提供了廉價有效的解決方案)兩個市場。

“其中,DRAM是運行內存,相當於電腦內存,目前由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美國美光半導體主導,三個巨頭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NAND Flash是機身存儲,相當於電腦硬盤,由三星、鎧俠、SK海力士、西數、美光、英特爾六大巨頭瓜分市場,六家合計市場份額達九成以上。” 張孝榮說。

然而,國產存儲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領域。“長江存儲是國產品牌中頂級的存在,與三星等企業的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張孝榮指出,國內外存儲企業的差距體現在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等諸多方面。

芯謀研究分析師王立夫也認爲在手機閃存這個賽道里,國產廠商除了長江存儲以外基本還沒有參與者,“長江存儲最大的優勢是,全中國做閃存有大規模產能的就它一家,可以說是集全國之力發展的企業,如果長江存儲的200+層數NAND能按預計時間問世的話,那在閃存這個領域基本(和國外廠商)沒有太大的技術差距了”。

在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探討會上,長江存儲CEO楊士寧曾表示:“長江存儲的技術推進速度在3年裏完成人家6年走過的路。”據瞭解,2017~2020年,長江存儲閃存實現了從32層到64層再到128層的跨越。

2016年,三星64層閃存進入量產階段,而剛剛成立的長江存儲纔開始研發32層閃存。到了長江存儲32層閃存研發成功的2017年,三星的96層閃存已量產。事實上,在成立最初的兩年,長江存儲與國際大廠的距離一直有些望塵莫及,但轉折點很快到來。

2018年8月,長江存儲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召開的閃存峯會上發佈了一項名爲“Xtacking”的技術,該技術不但能縮短研發週期,還可大幅提高閃存的存儲密度。在Xtacking技術的加持下,64層堆疊的閃存密度堪比96層堆疊。等到2019年64層堆疊量產時,長江存儲意識到如果繼續一步一個腳印發展,恐怕會一直追不上三星,於是大膽決定跳過96層,直接研究128層,最終長江存儲128層堆疊閃存於2020年底開售。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雖然是處女作,但出道就有收穫,成功打入了華爲Mate 40系列手機裏。在今年的閃存峯會上,長江存儲正式發佈了採用 Xtacking 3.0技術的新品,堆疊層數高達232層,已處於國際閃存行業領域的第一梯隊。

“手機存儲芯片市場主要由國外巨頭壟斷,國產品牌處於追趕者地位,儘管劣勢比較明顯,但是已經獲得了顯著進展。”張孝榮指出,國產存儲品牌加入果鏈,不僅可以給國產手機存儲企業帶來迭代的機會,還能打破國際壟斷,實現市場突圍。

“果鏈”企業當自強

京東方成爲供應商時,蘋果沒有收到相關“警告”,爲什麼涉及到長江存儲會有?有觀點猜測是存儲芯片可能涉及用戶信息安全,對此王立夫認爲這是無稽之談,只賣內存顆粒不存在用戶數據泄露的問題,也就是說,信息安全和使用哪家存儲芯片沒關係。

“閃存芯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並且未來隨着AI、雲計算等應用數據規模的上升,對存儲容量的需求增加會進一步帶動對NAND顆粒的需求。NAND顆粒可以說是支撐數據存儲的基礎,支撐作用、輻射作用非常顯著。”王立夫認爲背後廣大的潛在市場纔是主要原因。

蘋果方面也表示不會在中國之外銷售的iPhone中採用長江存儲的芯片。而蘋果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出於經濟考量而使用長江存儲的芯片,畢竟多供應商策略可以降低閃存價格。有行業觀察人士分析,蘋果與長江存儲合作的意圖在於,通過供應商的多樣化來降低NAND閃存的價格。最重要的是,蘋果需要向中國政府展示友好姿態,以促進其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前述韓媒也稱,蘋果再次選擇京東方作爲iPhone 14顯示屏的供應商之一,也是出於降低對三星依賴的需要。報道還稱,蘋果高度依賴三星的顯示屏,從2019年到2021年,由於未能購買合同規定的金額,蘋果公司每年向三星顯示支付約1萬億韓元(約合50億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有超40家企業打入蘋果供應鏈中。若加上中國臺灣地區的46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10家,蘋果供應鏈中的中國企業達到了98家,佔全部供應商總數的49%,比例接近一半,成爲名副其實的“果鏈”半壁江山。第三方數據顯示,十多年前,中國供應商僅貢獻iPhone手機價值的3.6%;如今,中國供應商對iPhone手機價值的貢獻比例大幅增加,已達到25%以上。

然而,中國“果鏈”企業的數量優勢與權重性並不匹配。在京東方入圍蘋果電子屏幕核心供應商之前,蘋果三件套(iPhone、iPad和MacBook)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陣營中幾乎看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而更多的中國內地製造商能入圍“果鏈”,主要得益於蘋果出於分散供應鏈風險採取的多供應商“賽馬機制”。若被踢出“果鏈”名單,這些中國製造企業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歐菲光就是前車之鑑。

“閃存市場經過長期的洗牌兼併,目前形成了基本穩定的市場格局。蘋果作爲最挑剔、要求最高的終端消費品類客戶,如果有國內廠商打入‘果鏈’,說明其產品各方面是與國外領先水平相當的。這樣的廠商具備了擴大市場份額,與國際廠商同臺競爭的資格。”王立夫說。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閃存市場,長江存儲份額未能進入前五,仍處於份額僅有5.6%的others之中。而對於打入“果鏈”的中國企業來說,蘋果不能僅是業績和份額增長的靠山,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完成自己的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