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帆  

剛剛過去的國慶十一假期,受疫情防控影響,本地遊、周邊遊、短途遊成爲了主流旅遊方式。放在航空出行領域,相比於往年往大西北、大東北走的長途航線,今年國慶期間航空旅客明顯收縮了步伐,二三線城市及中短航線成爲了新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0月8日從飛常準獲取的數據顯示,9月30日-10月7日全國起降航班同比增長最快的三大機場是廈門高崎、哈爾濱太平、泉州晉江,其中廈門機場增長率高達7倍。

另外,今年國慶假期航班量十大航線的飛行里程基本爲1000公里到1400公里之間,屬於中短航程,基本爲長三角往返北京和珠三角。廣深旅客最愛去杭州,上海旅客的飛行軌跡則出現南北兩個分支,一路往東北,一路往廣東。

航班量普跌,但廈門機場增7倍

今年國慶假期,受近期國內個別地區疫情影響,倡導本地過節,長途及跨省出行受阻,導致航空出行人數呈下降趨勢。據飛常準統計,9月30日-10月7日航空出行總人數約爲656萬人次,同比2021年下降43%,同比2020年下降53%。

分機場來看,航班量也普跌。9月30日-10月7日起降航班前十名分別爲廣州白雲、上海浦東、深圳寶安、重慶江北、杭州蕭山、西安咸陽、南京祿口、長沙黃花、上海虹橋、成都雙流,這十大機場的航班量均同比去年下跌。

分日期看,9月30日和10月1日爲出行高峯期,9月30日國內客運航班量爲9620班次,10月1日國內客運航班量爲8079班次。不過,儘管這兩日爲假期航班量高峯,但仍未超過去年國慶假期的平均水平。飛常準歷史數據顯示,去年國慶假期國內航線日均執行航班量過萬,約爲11376班次。

在全國航空出行普跌的情況下,也有機場的航班量逆勢增長。據飛常準,國慶假期起降航班同比增長最快的五大機場分別爲廈門高崎、哈爾濱太平、泉州晉江、郴州北湖、龍巖冠豸山,其中同比增長最快的是廈門高崎機場(708%),哈爾濱、泉州兩地機場增長則超過3倍。這五個機場均位於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彰顯了非一線城市逐漸釋放的旅遊潛力。

另外,航班量增長最快的五大機場中,有3個位於福建,可見福建逐漸成爲了旅客的新目的地。據東南網10月7日報道中援引的福建省文旅廳數據,國慶假期前6天,福建省納入監測的4A級以上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人數281萬人次,同比增長172%。

另據攜程發佈的《2022年國慶假期旅遊總結報告》,國慶全國十大“本地遊新銳目的地”中,位於福建的泉州、莆田、南平位列前三位,分別增長463%、415%和228%。

廣深旅客愛去杭州,上海人往東北和廣東跑

一方面是二三線城市受追捧,當地機場航班增長率較快,但基數不大。另一方面,國慶假期主要的航空消費主力仍是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飛常準數據顯示,國慶期間航班量前十大航線基本覆蓋了廣州、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幾大機場。從飛行里程來看,這十大航線均在1000公里到1400公里,屬於中短航程。

具體到各大城市,每個地方的旅客航空出行意願、目的地偏好不盡相同。飛常準數據顯示,9月30日-10月7日,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起飛航班最多的均是飛往杭州蕭山機場的航線,航班量分別達到220架次和187架次。

廣深兩地旅客最愛去杭州,而上海人喜歡往東北和廣東跑。上海兩場起飛航班量最多的是上海虹橋-廣州白雲、上海浦東-大連周水子,航班量分別達到201架次和157架次。其中,前往廣東的上海旅客主要從虹橋機場出發,前往東北的上海旅客主要從浦東機場出發。據航班管家數據,9月30日-10月7日,瀋陽、大連、長春這三個東北城市包攬了上海浦東機場的通航點執飛航班量前三名;廣州和深圳則位居上海虹橋機場的通航點執飛航班量前二名。

此外,隨着疫情形勢的變化,過去的國慶熱門目的地吸引力有所下降。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假期,進港運力TOP3省份分別爲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國慶假期進港運力下降由全國第2位下降至第7位,雲南省由第9位下降至第15位,貴州由第15位下降至27位,新疆由20位下降至28位。

(文中製圖工具均爲鏑數製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