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逐步取消三級醫院普通門診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此消息源於前不久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未來三到五年將嚴格控制三級公立醫院的數量和規模,並逐步取消這些醫院的普通門診。

海南此次提出取消三級醫院普通門診,爲何會引起業內及患者的普遍關注?當地謀劃推出的醫改舉措如何讓更多患者真正獲益?

韓先生大學畢業後來到海南工作,目前已定居海口多年。前段時間,他聽到海南將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的消息,有些擔心今後如何才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韓先生說:“我不贊同!醫療資源比較好的就是海口市這幾個,取消以後,那些市縣的怎麼看病?只能跑到大城市去,就醫肯定也不方便。”

《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力爭通過3—5年努力,公立醫院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制度短板基本補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實施方案還提出7項重點任務,其中最爲引人關注的是,逐步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

海南一家省級三甲醫院的大夫表示,目前他們還沒有接到取消普通門診的任何通知,問到自己是否贊同取消,作爲一線大夫,他內心很是糾結。他說:“第一個方面,確實希望取消普通門診,因爲三級醫院主要是針對疑難病症、危重症進行救治。現在所有的普通門診都到三級醫院來了,而做的都是在基層一二級醫院可以做的,工作量太大。第二個方面,因爲醫院的創收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普通門診取消,可能對醫院的收入有影響,也直接關係到一線的醫生。”

這位一線大夫還表示,在海南,大醫院的就診量大,而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比較明顯,而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基層醫院門診量相對較好。“基層的一二級醫院越沒有病人,醫生的收入就跟不上,醫療技術也跟不上,久而久之,基層醫療水平會越來越弱化。”

實際上,控制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規模和數量,甚至取消這些醫院的普通門診,此前多地都提出過類似說法,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推進效果並不明顯。

多年來,如何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成爲強力推進分級診療的難題之一。對於外界的關注,海南省衛健委相關知情人士對中國之聲表示,實施方案中的相關表述都不是新鮮提法,目前方案中提出的重點任務,具體如何推進,還處在頂層設計階段。但海南省衛健部門實際上早有系統謀劃和思考,而且前期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改革的基礎正在進一步夯實。

該位知情人士說:“2018年以來,我們在全省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提升工程,已經做了很好的鋪墊。我們已經通過5G技術和遠程醫療的能力提升,讓老百姓在村衛生室就可以通過遠程和大醫院的專家進行連線。我們有很多改革的基礎,包括推動市縣醫院的能力。今年還會出臺一個文件,是推動省市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的。”

這位知情人士也坦言,當地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並非易事。目前,他們正在廣泛徵求意見,預計明年出臺具體落實的辦法。“大醫院要願意放,基層要接得住,老百姓還要願意去。這裏面可不簡單了,我們之前有準備,下一步可能今年做好制度的安排,我們現在就積極謀劃,準備明年出臺逐步推動下沉的具體落地方案。”

海南省衛健委相關知情人士還表示,實際上早在去年他們發佈的相關方案裏就已提出這項工作,只是當時沒有引起外界的普遍關注。但可以肯定的是,取消三級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絕不會“一刀切”,而是循序漸進。“我們要讓老百姓自願,他覺得去身邊基層的衛生院和社區看的專家,跟去大醫院看的專家水平都相當,或者是到衛生院做B超,到縣醫院去做B超或到大醫院去做B超,水平都差不多。”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表示,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的舉措,只是推進分級診療的路徑之一,效果如何,要看如何逐步取消,重點在於“逐步”。陳秋霖說:“爲什麼要逐步,無非就是在裏面做準備工作,那就要看裏面準備做哪些工作。從患者角度來講,有反對也很正常,它實際上是就醫行爲改變的過程,還有制度上的問題,要有時間上的沉澱。”

陳秋霖還表示,應讓專科醫生和全科醫生,只是專業上的差別,而不是水平上的差別,醫院級別的不同也不應該成爲醫院診療水平高低的標籤。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也對中國之聲表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社區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融合,這或將成爲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有效舉措。“只要全專融合,又有全科醫生了解你,又有專科醫生確診和普通手術,只要是質量比較好,人們幹嘛要跑到三級醫院去排隊,所以這是一個門診下基層的過程。就是說哪個科室成熟了,可以下基層了,哪個小區的家庭醫生全專融合的團隊建成了,哪個小區就可以在基層首診,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叫逐步。今後人們全生命週期維護健康和看病,不再是個人去找醫生,都是一個體系,其實從健康維護到醫療,它都是有序發生的事情,這樣質量又好,成本又低。”

文/記者 管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