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慜

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2022年9月抵押補充貸款(PSL)開展情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淨新增抵押補充貸款1082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爲26481億元。

數據顯示,這是自2020年2月以來,抵押補充貸款餘額首次出現正增長,月度淨新增規模也時隔多年重回千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認爲,抵押補充貸款時隔多年再發力,意味着人民銀行或已爲政策性銀行提供了資金支持,有望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領域融資支持,充分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

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

除了再貸款工具,人民銀行亦可通過抵押補充貸款這一工具爲特定領域、特定區域以及特定項目提供更爲合理有效的資金支持。

2014年4月,人民銀行創設抵押補充貸款,主要服務於棚戶區改造、地下管廊建設、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點領域,發放對象爲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進出口銀行。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介紹,抵押補充貸款能夠爲政策性銀行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有助於降低財政支出壓力,通過投放長期限流動性,定向投放信貸,進一步疏通傳導貨幣政策。

“與再貸款工具有所不同的是,抵押補充貸款採取質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級債券資產和優質信貸資產。”周茂華表示。

作爲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抵押補充貸款的定位爲階段性工具,有明確的實施期限或退出安排。自2019年5月起,隨着棚改工作接近尾聲,貨幣化安置力度明顯減弱,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穩步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降至2.62萬億元。

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認爲,抵押補充貸款時隔多年再次被“激活”,有助於充分發揮其“特定用途、專款專用、保本微利、確保安全”的基本功能。這也意味着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

爲政策性金融補充資金

今年以來,政策性金融頻頻發力,包括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支持基建,部署6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以及爲“保交樓”提供2000億元專項借款,合計金額達到1.6萬億元。

資產端加大信貸投放,意味着負債端也要相應加大資金籌措力度。農發行此前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稱,將通過發行債券、吸收存款、向央行申領抵押補充貸款等渠道籌措資金。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抵押補充貸款具有期限長、成本低的特點,更匹配基建項目回款時間長、回報率低的特點。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抵押補充貸款利率爲2.8%。

周茂華表示,目前我國經濟處於恢復關鍵節點,人民銀行再度啓用抵押補充貸款具有重要意義,預計資金將優先用於保障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融資,通過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就業。

政策性金融發力穩投資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疾速投放落地。近期,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三家銀行完成了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僅用時70天。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並向經濟大省傾斜資源,以投資槓桿撬動經濟穩步增長。據天風證券銀行團隊測算,預計兩批共計6000億元金融工具額度可撬動1.2萬億元項目資本金,拉動總投資額規模約爲6萬億元。

政策性金融撬動各路資金支持基建,商業銀行、社會資本迅速跟進,爲項目建設注入中長期資金。光大銀行披露,截至9月16日,已投放6筆國家重大項目配套融資,投放金額超億元,已批覆授信17筆,總金額100餘億元。建設銀行表示,截至9月26日,兩批基礎設施基金授信總額達2816億元,確保基金項目配套融資有效推進。

“保交樓”工作也得到快速落實。9月22日,國家開發銀行已向遼寧省瀋陽市支付全國首筆“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遼寧“保交樓”項目。10月1日,農發行披露,該行“保交樓”專項貸款工作已經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