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安聯人壽已完成股權變更登記,正式成爲外國法人獨資險企;阿努莎·塔夫拉吉被任命爲公司新任董事長。在此前幾年,該公司收入增速持續下滑

《投資時報》研究員  方悅

近年來,隨着外資險企持股比例限制的放開,國外保險公司在國內的佈局也逐步深化。

近期,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德安聯人壽)宣佈已完成股權變更登記,正式從中外合資險企變爲外國法人獨資險企。

與此同時,該公司的高層管理隊伍也發生了變動,阿努莎·塔夫拉吉被任命爲公司新董事長(待任職資格覈准),成爲中德安聯人壽新的“一把手”,而原中方股東提名的三位董事全部退出。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中德安聯人壽1999年開業,近幾年營業收入增速持續下降,淨利潤也波動較大。

此次股權變更和高管層“大換血”,對該公司經營產生怎樣的影響?未來如何提升業績增長動能?在轉變成外資獨資企業後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投資時報》向中德安聯人壽發送了溝通函。該公司提供的回覆顯示,2022年中德安聯人壽着力聚焦活力城市的富裕、新興、時尚羣體,致力於成爲“中高端壽險市場的引領者”,打造“文化安聯”“綠色安聯”及“數字安聯”;公司上半年總規模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3%,新單期交保費同比增長5%;爲了持續優化客戶服務體驗,全新上線了VIP增值服務體系,打造針對少兒、青年、貴賓三大客羣的多元化服務生態圈,致力於爲客戶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精細化的貼心增值服務。

合資轉外資獨資

9月23日,中德安聯人壽在官網發佈《關於完成股東變更工商登記重大事項的臨時信息披露報告》。公告顯示,中德安聯人壽已於9月16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公司股東由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信託)、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安聯中國保險控股),變更爲安聯中國保險控股。該公司企業類型正式從中外合資公司變更爲外國法人獨資公司。

據瞭解,在2021年11月17日,中德安聯人壽收到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批覆文件(滬銀保監復〔2021〕831號),批准中信信託將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轉讓給安聯中國保險控股。轉讓後,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持有中德安聯人壽100%的股權,中信信託退出股東行列。中德安聯人壽成爲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

近些年來,我國金融市場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指出,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境內外保險公司股東一視同仁,取消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該規定已於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德安聯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徐春俊表示:“隨着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安聯集團發力中國市場的腳步也在加快,中德安聯人壽致力於將安聯的服務資源成功嫁接到中國市場上,爲中國保險消費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

新“掌門人”就位

隨着中德安聯人壽股權變更,該公司人事亦相應進行了調整。

9月21日,中德安聯人壽在官網發佈《關於董事會成員變更重大事項的臨時信息披露報告》,蔡成維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長職務,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已任命Anusha Thavarajah(阿努莎·塔夫拉吉)爲公司董事長,成爲中德安聯人壽新的“掌門人”,不過任職資格仍有待監管部門覈准。

資料顯示,阿努莎·塔夫拉吉擁有英國精算師和馬來西亞精算師專業資質,曾任職於多家知名保險公司,有近三十年的精算、財務及公司高層管理經驗。自2020年6月起,阿努莎·塔夫拉吉出任中德安聯人壽的副董事長、非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原中方股東提名的3位董事全部退出。自2022年9月16日起,蔡成維、蘇繼清和王寧不再擔任中德安聯人壽董事職務。

收入增速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中德安聯人壽於1999年正式開業,深耕中國壽險市場多年,但近幾年該公司收入增速呈逐年下滑態勢。

據該公司歷年年報顯示,2017年—2021年,中德安聯人壽創造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3.15億元、54.46億元、64.22億元、68.95億元、67.6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43.79%、26.22%、17.91%、7.36%、-1.84%。其中,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40.42億元、49.46億元、57.32億元、59.74億元、56.2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43.79%、22.38%、15.88%、4.23%、-5.79%。

盈利方面,該公司近幾年的淨利潤波動明顯,2017年—2021年依次爲2.11億元、8.65億元、6.9億元、5.28億元、6.2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73.89%、310.2%、-20.17%、-23.58%、18.96%。

2017年—2021年中德安聯人壽營收增速及保險業務收入增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