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埃普西隆6號”火箭發射失敗後爲何要自毀?專家解讀

據日媒報道,12日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發射失敗後,收到自毀指令。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國土面積比較小,若不摧毀,在鹿兒島發射失敗的火箭很可能會影響到種子島宇宙中心的H2火箭發射場。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於當天上午在鹿兒島縣肝付町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火箭在上升過程中發生故障,發射失敗,故障的詳細原因正在調查中。

“埃普西隆”系列火箭是固體燃料火箭,全長26米,重約96噸,2013年首次發射,這是該系列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埃普西隆6號”上搭載了8顆衛星,其中包含2顆商業衛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火箭在發射後被判斷爲無法安全飛行,已向火箭發送自毀指令。

12日,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 “埃普西隆”系列火箭是日本研究的一型三級固體火箭,在2013年9月首次發射,前五次都成功發射,“火箭發射失敗後,研發機構會發出摧毀指令的原因在於失去控制的火箭可能會給地面人羣或設施帶來危險。尤其是日本國土面積比較小,在鹿兒島發射失敗的火箭很可能會影響到種子島宇宙中心的H2火箭發射場。”

黃志澄介紹, “埃普西隆”火箭首次發射時間原本是2013年8月份,但那次發射時間因故被推遲到當年9月份進行。“當時日本對外宣佈的原因是避免影響附近的H2火箭發射場。”

日本在成功研發一級燃料火箭H2火箭後進一步發展了固體火箭 “埃普西隆”。黃志澄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不被允許發展進攻性武器,但實際上日本可在“埃普西隆”的基礎上將其發展爲洲際導彈,“該型火箭的優點是發射機動靈活,操作能力要求不高,其缺點是有效載荷受到限制,因此重型火箭、大型運載火箭很少用固體火箭,而是用液體火箭。同時,固體火箭發射的成功率一般低於液體火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