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創維最近有點“喪”。

國慶節前夕,創維電器撤回了在創業板的IPO申請,即便保薦方是中信證券,大家都以爲這是強強聯手,最後結果卻是黯然撤回,創維到底怎麼了?

提到創維,大家腦海裏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創維的彩電。而對於創維的冰箱、洗衣機,恐怕真正有印象的並不多。

更何況家電行業如今早已不是藍海,而是內卷激烈的紅海,創維電器在家電市場的基本盤守不住不說,近年來更是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也難怪創維創始人黃宏生動了造車的念頭,只不過同樣造車的美的、海信等其他家電企業,大多是與車企合作。

而創維的想法不一樣,它不想給車企做零件供應商,而是想一口吃個胖子,一上來就想造整車。那麼問題來了,創維真的有造整車的實力嗎?

造車毫無疑問是非常燒錢的,如果電器板塊分拆上市成功,造車或許還會有點底氣,但如今創維電器的上市申請已經撤回,創維還拿什麼去造車呢?

和造家電相比,顯然造車更難,既然創維電器沒能上市,那麼創維造車的初衷恐怕還是想趁着造車的風口賭一把。

深陷毛利率窘境

這次撤回IPO申請的創維電器,掛靠的是赫赫有名的創維集團,但是相比主營彩電的創維集團,主營白色家電的創維電器,不管是在行業的競爭力、市場的佔有率還是技術的創新性上,恐怕都難以符合創業板對於“創新創業”的要求,這也是爲什麼創維電器被創業板拒之門外的原因。

創維電器如今的生存現狀到底如何,我們可以從招股書中可以一探究竟。

創維電器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冰箱、洗衣機等白電,2021年,創維電器營收在近三年的IPO報告期內首次超過40億,但其中來自冰箱和洗衣機的貢獻收入達33.79億元,佔比已超8成。

據招股書顯示,創維電器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爲36.85億元、37.39億元、40億元;淨利分別爲1.75億元、1.52億元、 1.24億元;扣非後淨利分別爲1.37億元、1.04億元、6900萬元。

對比最近三年的營收和淨利,不難發現,創維電器已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從大環境來看,家電市場進入紅海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而隨着人口紅利的消失,家電行業勢必會處於增速下行階段,這些都是創維需要面對的難題。

只不過,讓創維電器難以啓齒的是,它的毛利率甚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創維電器2019年-2021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爲14.96%、13.19%及11.74%,低於同期海信家電、海爾智家、澳柯瑪、長虹美菱、惠而浦、奧馬電器等22.93%、21.37%、18.41%的平均毛利率。

同樣選擇造車的的海爾智家毛利率高達31.23%,但創維作爲家電行業的”差生“,卻在造車業務中走在了前面,這是爲什麼恐怕大家心裏都有數。

從招股書中不難看出,即便是創維電器現有的利潤,也離不開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

編輯

招股書顯示,創維電器的其他收益有着佔比較高的風險。

在報告期內(2019年-2021年),其他收益依次爲18.66%、42.51%、53.33%,去年更是比利潤總額的一半還多。

家電已經是成熟行業,而創維電器如果還是主要依賴補貼,也難怪它IPO被拒了。

創維造車的真正目的,答案恐怕已經呼之欲出。

代工救不了創維

創維電器有可能扭轉頹勢嗎?

創維電器自己在招股書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創維電器將進一步加深與小米集團的合作關係。

創維電器通過ODM/OEM的方式爲小米等互聯網家電品牌進行代工,這也是創維電器毛利低的罪魁禍首之一。

很明顯,創維電器在和家電行業頭部企業的競爭中不佔優勢,離開了小米這條大腿,創維電器的營收就沒有保證。

小米作爲創維電器ODM的第一大客戶,貢獻了5.36億的銷售額,佔當期銷售額的13.4%。

令人唏噓的是,2001年,創維彩電銷售額在我國彩電業排名前三,突破了70億大關,但如今子公司創維電器竟然淪落到給後輩小米做代工。

創維電器也解釋稱,其目前主要生產經營以ODM/OEM(貼牌)模式爲主,該類業務在2021年的收入達22.80億元,佔比達58.22%。

也就是說,創維電器的業務主要並非來自於自身品牌的銷售,更多的營業收入是來自於貼牌加工模式。

在以ODM/OEM爲主的經營模式下,不斷走低並遠低於同行可比的毛利率,是創維電器自身“成長性”和“創新性”不足的鐵證。

毛利率過低,離不開創維賴以生存的貼牌代工模式。

創維電器生產經營模式爲自主品牌與ODM/OEM(貼牌),2019年-2021年ODM/OEM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49.53%、56.18%、58.22%,逐步走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爲過度依賴貼牌代工業務,也導致創維電器研發投入不高,進一步制約創維電器的市場表現。

2019年至2021年,創維電器研發費用投入分別1.36億元、1.37億元及1.51億元,其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70%、3.66%及3.78%。

與此同時,冰洗行業頭部化趨勢讓創維電器的市場份額目前低於頭部競爭對手企業。根據創維電器披露,2021年創維電器冰箱、洗衣機的市場佔有率分別僅爲3.78%和3.33%。

總的來說,以ODM/OEM經營模式爲主,營收、淨利潤、毛利率均不同程度下滑,研發投入低效,創維電器恐怕難以明證自身“成長性”與“創新性”符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要求。

創維集團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其實不只創維電器。

酷開科技成立於2006年,於2014年開始獨立運營,是創維集團旗下負責智能電視系統運營的技術平臺。

2018年3月,酷開科技成爲OTT行業內一家估值近百億的獨角獸公司。

到了2020年下半年,創維集團決定分拆酷開科技並獨立上市。不過,目前酷開科技尚未完成上市。

創維集團忙着”拆拆拆“的背後,離不開近年來股價的增長乏力,以及香港資本市場對家電企業的“無感”。

至於爲什麼要提酷開科技,是因爲其是創維造車的關鍵一環。

造車不是解藥

造手機的半途而廢,讓創維對於造車更爲執着。

但是其銷量並沒有說服力,去年開始交付的EV6已經上市一年多,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EV6累計銷量都沒有破萬。

剛上市的創維HT-i雖然立下了2023年銷售10萬輛的“軍令狀”。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上,創維HT-i上卻用了現成的比亞迪DM-i混動系統。

如果創維汽車想站在巨人比亞迪的肩膀上,走捷徑,恐怕是在質疑消費者用腳投票的能力,畢竟與其買創維不如直接買比亞迪。

創維集團的子公司創維電器基本盤難保,自己又沒能乘上智能手機的風口,如今直接造車,恐怕是在癡心妄想一步登天,這步子屬實跨得太大。創維的汽車銷量也已經很明顯的給出了答案。

雖然創維有酷開科技,但酷開難以爲創維汽車賦能。因此創維EV6主打的車家互聯功能很難有想象力,恐怕只是創維汽車的一個噱頭。

畢竟,創維要面對的一個殘酷事實是,其汽車目前銷量太低,汽車用戶量少,汽車銷量遠遠撐不起創維的智能汽車生態。

而且創維寄予厚望的車家生態究竟能釋放出多少商業價值,也是個未知數。

結語

到了2022年,創維電器營收出現下滑,上半年,創維電器營收16.22億元,同比下降16.38%;淨利爲5831萬元,同比增長0.83%;扣非後淨利爲4318.5萬元,同比增長0.83%。

很明顯,創維在電器業務中沒有做到出類拔萃,利潤依靠政府補貼,銷量又要靠小米等品牌商,可以說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還沒做到行業第一,又想換行去賭一把。

對於創維來說,分拆上市這條路目前看來行不通了,至於創維汽車能走多遠也需要畫個問號。

一方面,創維電器的冰箱、洗衣機等白電業務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其佔有率和產品競爭力都沒有亮眼之處。

另一方面,家電行業是夕陽產業,無論是資本還是市場都不看好,加上創維電器淨利潤同比有所下滑。

這種情況下,創維電器即便強行上市也難以獲得投資者青睞,更不可能有一個比較理想的估值,這也是爲什麼創維電器選擇黯然撤回IPO申請。

10月10日,創維集團回應,“創維電器後續還會繼續推進IPO。”

但下一次能否如願上市成功,恐怕還是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