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被稱爲中國“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09992)股價又創歷史新低,一度跌至13.06港元/股,跌5.67%,截至收盤報收13.18港元/股,最新市值僅181.96億港元。

其實,泡泡瑪特的股價下滑也並非是“一日之寒”。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自今年以來,公司的股價就開始持續飄綠,累跌超70%。而拉長時間線來看,自去年2月創下107.23港元元高點後,至今已跌去近9成。

股價如此跌跌不休,中國的“盲盒第一股”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先讓我們從其基本面來看。

疫情當前疊加消費趨理性,業績增收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11月,目前已經發展成爲,覆蓋潮流玩具爲主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全渠道銷售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

作爲國內規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近年來業績保持增長。據年報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五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爲1.58億元、5.14億元(人民幣,下同)、16.83億元、25.13億元、44.9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59.6萬元、9952.1萬元、4.51億元、5.24億元、8.54億元。不過業績增速卻有所放緩,其中公司營收增速已由2018年的225.4%下滑至2021年的78.66%。

而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更是首次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3.59億元,同比增長33.1%;經調整淨利潤3.76億元,同比減少13.5%。

對於收入增速放緩,公司於財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疫情影響了公司線下客流。期內,泡泡瑪特線下因疫情閉店一週至三個月的零售店有133家,佔比超過40%,而停運的機器商店爲324臺,佔比達到17%。

除了疫情的影響影響,泡泡瑪特還面臨着採購成本上升、庫存大增、週轉變慢等多重問題。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原材料PVC較2020年上漲30%,人工成本同期上漲40%。同時,在過去兩年間,潮玩行業競爭空前激烈,爲了進一步佔領市場,泡泡瑪特急於推出新產品,提高拆件數。對比上年同期,泡泡瑪特產品拆件數量平均每款增加了12個,同比增長60%。這更進一步地導致了成本提升,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模具費用同比增幅達到70%。

在成本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64.77%降至2021年的61.43%,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下滑至58.1%。

對此,泡泡瑪特嘗試用漲價的方式將這部分成本轉移至終端。據國海證券研報顯示,泡泡瑪特盲盒產品整體均價由2017年的60.1元提升至2021年的64.3元,複合增長率爲3%,2022年起的5個月,提價更明顯,均價較2021年漲幅7%。

但從業績表現來看,新產品的加速推出並沒有點燃消費者對於泡泡瑪特的熱情。而隨着價格的持續上升,讓消費者更難以買賬。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底,泡泡瑪特庫存達9.57億元,同比增長203%,較年初增長21.3%,存貨週轉天數從也從年初的128天增至160天。與此同時,會員的復購率這一重要指標也從2019年的58%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47.9%。

“出海”自救,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隨着國內潮玩消費漸趨理性,泡泡瑪特嘗試將目光轉向尚需開拓的國外潮玩市場。

據CBNData《2020跨境出口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盲盒海外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400%。2021年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統計數據也顯示,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東南亞、北美等地區是中國盲盒潮玩集中出口的市場。

在2021年業績發佈會上,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表示,希望海外收入能在未來達到整體收入的50%。王寧稱,在海外市場的門店中,發現超過60%是非亞裔的消費者,因此有信心達到這個目標。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加快海外佈局,將海外銷售策略由ToB模式轉向DTC主導,加快了直營店的佈局速度,分別於英國、新西蘭、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核心商圈開設門店。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港澳臺地區及海外門店達24家,預計到年底將達42家。

在積極的策略佈局下,公司海外的市場的業績成功實現了積極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港澳臺及海外市場的總收益約爲1.57億元,同比增長162.19%。在西部證券看來,泡泡瑪特已成功打入海外市場,隨着下半年海外市場的加快佈局,公司的全球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頻繁回購增持,但股價不見起色

除了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泡泡瑪特還試圖通過回購來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自今年2月開始,泡泡瑪特就在頻繁回購自家股票。截至目前,公司今年以來已累計進行了24次回購。其中7月和9月回購次數最爲頻繁,累計花費超6億港元。但從股價表現來看,大手筆回購砸下去,公司股價並沒有起色。其中,回購次數最頻繁的7月和9月正是公司股價下滑幅度最大的兩個月份,跌幅分別高達52%和29%。

除此之外,公司CEO王寧也通過自身的增持來表明對公司的信心。一直以來,在二級市場上,高管以自有資金購買股票可對資本市場釋放利好信號,表明高管對公司前景有信心,通常可以對公司股價有所支撐。根據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9月30日,王寧增持33萬股,每股均價14.3312港元,涉資約472.93萬港元。而就在9月23日,王寧纔剛剛進行了自泡泡瑪特上市以來的首次增持。合計兩次,王寧共增持泡泡瑪特62.42萬股股份,涉資約947.7萬港元。兩次增持後,其持股比例由最初48.89%上升至48.95%。

雖然泡泡瑪特的股價表現來看,回購與增持對公司股價的提升效果並不大,但從南向資金的流動情況來看,似乎已經有了一定的效果。從8月開始,泡泡瑪特持續獲得南下資金的青睞,其南向資金累計持倉比例由8月初的15%逐步升至10月初的18%。與此同時,港股通的主力淨流入資金也開始逐漸轉爲正數。

與此同時,隨着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在公司供給端恢復的同時需求端也在快速修復。據生意參謀後臺數據顯示,泡泡瑪特在天貓818超品日中兩日累計成交額超6400萬元,環比顯著改善。

綜上來看,在潮玩消費者日趨理性及疫情的雙重夾擊下,曾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的泡泡瑪特正面臨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其上市之初的高估值泡沫隨之消散。不過,作爲中國潮玩行業的龍頭企業,隨着國內疫情的好轉,公司業績和股價還是有望在公司一體化平臺的優勢下增厚業績。同時隨着海外佈局的進一步深化,公司有望通過“出海”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從而迎來業績股價的雙重回歸。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