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3日訊(編輯 卞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三表示,儘管各國政府尋求幫助受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打擊的家庭,但他們必須削減疫情期間急劇擴大的預算赤字。財政支持應針對最弱勢羣體,否則有可能反而助長通脹。

IMF在週三發佈的最新版《財政監測報告》中表示,全球公共債務今年將達到GDP的91%,比疫情前高出約7.5個百分點。

雖然隨着經濟復甦以及政府削減緊急開支,債務比率已從2020年的峯值(全球政府債務佔GDP的256%)回落,但由於各國央行加息抗通脹,償債成本勢將上升。

而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給各國財政帶來了新的壓力。

在俄烏衝突導致歐洲大陸燃料短缺後,歐洲國家一直在尋求限制天然氣和電力成本。英國試圖將能源援助與大規模減稅相結合,引發債券市場崩盤,迫使政府撤回部分減稅計劃(放棄取消45%最高所得稅稅率)。

此外,面對IMF所說的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低收入國家難以支付進口成本。

財政支持應針對最弱勢羣體

IMF表示,在尋求解決這些挑戰時,國家預算部門應該避免全面補貼,確保定向支持最需要的人,否則有可能進一步助長央行正竭力遏制的通脹。

IMF還指出,支持措施可以包括對公用事業賬單的折扣以及對學校膳食和公共交通的補貼,但僅限於低收入家庭。

IMF表示,大宗商品危機也使得有針對性的政策更加重要。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通常對窮人的打擊最大,因爲這些項目在貧窮家庭的預算中佔更大的份額,但普惠式的補貼和價格上限最終可能幫助富裕人羣。

“隨着政府的預算更爲緊張,對政策和計劃進行優先排序變得越來越重要,”IMF表示,“財政政策應該保護最弱勢羣體,同時採取緊縮立場,以免在對抗通脹過程中給貨幣政策帶來過多負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對於那些財力不濟、無法保護本國公民免受食品價格衝擊的發展中經濟體,全球應該加大對他們的緊急融資和人道主義援助。超過一半的低收入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困境,或面臨陷入債務困境的高風險。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