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雨箫 上海报道

10月12日,美国企业家丹尼斯·蒂托宣布,为他自己和妻子购买了SpaceX的Starship飞船上的两个座位,以完成为期一周的绕月太空旅行。这是继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后,第三位购买SpaceX商业太空旅行的民间人士。为何SpaceX如此受“富豪”欢迎?该公司背后的目标又是什么?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目睹SpaceX火箭发射的情形。

一开始,它只是一个亮闪闪的小点,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晚霞中划出一条长长的飞机云。或许比起飞机,它更像是流星,但它的运动轨迹却和流星相反——亮闪闪的小点是向上的,尾部的轨迹形成了一条斜线。

随后,小点开始分离成前后两个部分。后端部分成三角形,较大,前端部分依旧是亮闪闪的“子弹头”状。尾巴的轨迹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橄榄球形的轮廓。后端部分在轮廓中心,随着“橄榄球”飞行。“橄榄球”把晚霞分割成深浅不一的两部分。据后续报道称,当时,一些地区的通信甚至受到了干扰。

那是五年前一个临近圣诞的冬日,在被誉为“加利福尼亚州最美海滩”的圣莫妮卡海滩上。看到这一幕的人们忧心忡忡地讨论着是否是某种不明飞行物,抑或是袭击,另一些人则拿出手机拍摄。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雨箫 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彼时的人们还不知道,自己偶然窥见了人类通往太空漫长征途一小步的掠影。但随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人们对“不明飞行物”的分享让SpaceX第一次“上了热搜”。

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埃隆·马斯克第18次将他的火箭送入太空了。这架从圣巴巴拉以北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了10 颗商业通信卫星,用来建设SpaceX的卫星通讯网络。五年后,SpaceX完成了总计185次的航天器发射。10月5日,在将四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七个小时后,SpaceX发射了另一架搭载了52颗“星链计划”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创造了两次发射之间间隔最短的纪录。

而其最近的一次发射是10月8日,也是用“猎鹰9号”将两颗商业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架火箭本该在两天前发射,但由于少量氨气发生了泄漏,使得发射推迟。

人们看到,拥有特斯拉和SpaceX的马斯克正试图通过技术革新和压低成本从卫星通信行业分一杯羹,以扩大其商业版图。但事实可能不止如此。从SpaceX建立之初,马斯克似乎就定好了这家跨世纪的商业航天公司终极的目标,而他一切的行动,只不过是在一点点地为目标铺路——这个终极目标既不是造火箭,也不是发卫星,而是“去火星”。

关键的“交通工具”:可回收运载火箭

时间要追溯到2001年。这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人类技术上和思想上创新迸发的一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英国沃达丰网络拨出了历史上第一个3G电话;苹果推出iPod、微软推出Windows XP操作系统,电子产品迎来“革新”。随着“和平号”国际空间站因部件老化而决定坠入地球,新世纪人们对太空的“探险”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在这一年,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乘坐“联盟TM-32”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而美国宇航员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直接探测到太阳系以外拥有大气的行星。

在这一年,30岁的埃隆·马斯克刚刚将自己的在线银行公司更名为家喻户晓的Paypal。彼时的他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将成为首屈一指的企业家、“钢铁侠”的原型,但他内心堪称“疯狂”的想法似乎已为未来一切的发展“埋下伏笔”。

2001年初,马斯克向火星协会捐赠了10万美元,得到了一次全体演讲的机会。在演讲上,他宣布了自己构建“火星绿洲”的想法——在火星上登陆微型实验温室并种植植物,以重振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不久之后,在时任In-Q-Tel(一家由美国中情局资助的技术开发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迈克尔·格里芬的陪同下,马斯克企图从俄罗斯以便宜的价格购买洲际导弹来改造成火箭。然而,由于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加剧了两国间的紧张情绪,马斯克的这次“商务出差”没有取得成果。

既然买不到,就自己造吧。回家的航班上,马斯克提出,他可以创办一家公司来制造可重复使用的、廉价的火箭,把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太空。于是,SpaceX诞生了。特斯拉及SpaceX早期投资人史蒂夫·尤尔韦松曾表示,马斯克计算了生产火箭的原材料价格,发现仅是当时火箭售价的3%。如果尽可能地使用廉价的商业现成组件,并采用现代软件工程的模块化方法,自行生产85%的发射设备及软件模块,他甚至能将火箭发射价格降至十分之一。

除了从材料上减少火箭发射成本外,马斯克又想到了另一种“省钱”方式:可重复使用的火箭。NASA研制的火箭,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发射成本巨大。但如果,火箭能像飞机、汽车那样变成可重复使用的“交通工具”呢?这个想法促成了“猎鹰9号”——世界上第一架轨道级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诞生。在猎鹰9号之后,SpaceX又相继开发出“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配套货物运输和载人航天器“龙飞船”(Dragon)等。

根据NASA独立核实的数据,SpaceX开发“猎鹰1号”和“猎鹰9号”火箭的成本共计约3.9亿美元。据估计,由美国官方开发类似发射系统需花费约40亿美元,而由SpaceX开发、改进“猎鹰9号”发射系统的成本约4亿美元,仅为前者十分之一。SpaceX似乎做到了先前夸下的“海口”。

乍一看,这些可回收火箭只是为了帮助NASA向空间站输送物资和发射通讯卫星,并未真正起到“火星殖民”的作用。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肉要一点一点长。在2016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又一次提到了“火星殖民”的目标。他表示,要建立一个拥有 100 万人的自给自足的火星文明,需要40年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超过10,000次的星际航班,以及更多的发射来运送设备和补给品。这样来看,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大大降低了这些航班所需要的飞行成本,使得飞上火星的票价更加“亲民”。

相较于猎鹰系列,今年5月试飞的Starship星际飞船系统则在研发时就点名了“要上火星”。Starship由星际飞船和超重型火箭组成,是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除了运输远距离的人造卫星外,SpaceX还希望飞船能完成长时间的载人行星际飞行,去往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有人为此买单吗?还真有。还记得2001年第一位去往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丹尼斯·蒂托吗?10月12日,他又放出消息,决定“上太空”。这次,他将乘坐SpaceX的Starship星际飞船,飞船将带着蒂托和他的妻子进行为期一周的绕月旅行,预计他们将成为第一对绕月飞行的已婚夫妇。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富豪愿意购买SpaceX的服务。早在2018年,日本线上时尚零售店Start Today的创办者前泽友作就宣布,购买了一整架Starship飞船的席位,用于在2023年乘坐该航班飞掠月球。而去年,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就已经乘坐过 SpaceX 的私人航班进入过轨道了。后来,他又向SpaceX购买了多达三架的航班,以完成他的“北极星”计划。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长远来看,当搬到火星的成本大致等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净资产时,火星殖民就不再会是“奢望”。“因为会有足够多的人愿意抛售他们在地球上的资产,并搬到火星,成为创建这个‘新星球’的一部分,”马斯克说。因此,尽可能地压低运输成本,创造可重复使用的星际“出租车”,或许是SpaceX实现终极目标的必经之路。

沿途的意外收获:“星链”计划

上了火星后,除了基础能源及食物外,人类最需要的莫过于“网络”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在与世隔绝、没有WIFI的地方度过余生。因此,SpaceX的下一步便和网络有关。2015年,SpaceX发布“星链计划”,将发射约4000多颗近地人造卫星,组成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全球网路,为网路服务不可靠、费用昂贵或完全没有网络的位置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同时,SpaceX也希望能将这个“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运用在火星等环境上,在太阳系内部署通信基础建设。

2018年2月22日,SpaceX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载有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标志着“星链计划”的开始。截至2022年1月,星链计划已发射2,042颗卫星,其中在轨卫星数量为1,495颗。同时,SpaceX还提出了第二代星链计划,该计划将依托Starship发射并构成数量达29,988颗卫星的卫星星座。

对此,头豹研究院工业组分析师吴子坤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给SpaceX的火星殖民之路画一个树状图,最上面的目标是火星殖民,中间是运输工具“可回收运载火箭”,最下端便是“星链计划”。“我们把火箭回收技术看作是火星殖民缩减成本的方法的话,那么星链计划其实就是帮助它回收火箭、缩减成本的路径。”

吴子坤认为,不断进行发射、回收试验的火箭需要装载货物,除了NASA的宇宙空间站补给外,星链计划需要的低轨卫星便成为了“货物”。低轨卫星的发射不仅给了火箭更多发射试错的机会,也带给SpaceX一定的盈利资源和能力。“近地轨道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可以说,占领这个资源最多的就是马斯克,”吴子坤说,“不管是对于美国的通信导航商业,还是政府的军事应用等,‘星链计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和利润。”

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如果说,“星链计划”算是SpaceX实现目标中的小小机遇,那么在飞往火星的路上可能发现的稀缺资源、深空探测,甚至于新的物理现象和宇宙起源等,或许比“火星殖民”本身更具商业价值。

“现在的太空探索就像18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最终由于航道的偏离或一些机遇,可能会发现一些地球上没有的资源、一个比火星更适于居住的星球等……这些机遇其实都是我们想象不到,但必然存在的。”吴子坤说,“大航海时代结束的时候,人类的科技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我们现在可能也会经历相同的技术发展和发明。我们将这些基础发明在火箭或航天飞船上进行应用和拓展,然后不断地去深耕这些技术,最终就会促成人类科学技术的飞越。”

SpaceX是否会在去往火星的远行中为人类带来这些惊喜,目前还无人知晓。但在以“世纪”计时的长远未来,在人类整体的不断努力下,偶然也许终将成为必然。  

(作者:张雨箫 编辑:和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