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原油需求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地時間10月12日,歐佩克在月度報告中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爲今年4月以來第四次下調。具體來看,歐佩克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期爲264萬桶/日,比之前的預測減少46萬桶/日,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預計爲9967萬桶/日;歐佩克還預計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爲234萬桶/日,較此前預期減少36萬桶/日,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預計爲10202萬桶/日。

10月13日,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報中也下調了原油需求增速預測。IEA將今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小幅下調6萬桶/日至190萬桶/日,對2023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則大幅下調47萬桶/日至170萬桶/日。IEA現在預計2022年石油需求總量爲9960萬桶/日,2023年爲1.013億桶/日。

受需求擔憂、美元走強以及主要央行持續大力加息的影響,10月12日國際油價跌約2%,連續第三天下跌,徘徊在90美元附近,10月初歐佩克+減產曾推動油價大幅上漲。

另一方面,儘管原油需求增速放緩,但在歐佩克+大力減產支撐油市後,不少觀點認爲四季度油價或有望重回100美元上方。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2022年四季度油價重回100美元/桶的情況不能排除,但應該不是可持續的平衡價格。強勢美元疊加高油價,意味着產油國從世界財富中攫取了遠遠高於其實際應該獲取的份額,與石油作爲現代工業血液的功能和地位不匹配,對世界經濟不能起到很好的促進和支持作用,反而是一種抑制和破壞的作用。長此下去,世界經濟只能通過衰退來應對強勢美元與高油價疊加的不利形勢,結果是產油國和進口國雙輸。

歐佩克+減產或將加速需求下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週警告稱,通脹、戰爭導致的能源和糧食危機以及利率大幅上升的碰撞壓力,正在將世界推向衰退的邊緣。IMF預計累計佔全球總產出三分之一的國家明年可能會陷入萎縮,包括德國和意大利在內的一些歐洲主要經濟體明年將陷入“技術性衰退”,能源價格急升和短缺會對產出造成衝擊。

具體來看,IMF預計明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放緩至2.7%,低於7月時預估的增長2.9%。此外,IMF維持2022年增長預測在3.2%不變。

需求前景的下降爲歐佩克+上週減產提供了理由。當地時間10月5日,歐佩克第45次部長級聯合監督委員會會議(JMMC)、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決定自2022年11月起,歐佩克+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

鑑於此前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的產量遠未達到目標,IEA稱,實際減產幅度可能在每天100萬桶左右,而不是歐佩克+宣佈的200萬桶/日。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的產能限制意味着,沙特和阿聯酋將承擔大部分減產。

但需要警惕的是,歐佩克+的減產還可能進一步加劇需求破壞。IEA警告稱,減產的影響將加劇高油價和全球經濟增長疲軟交織的局面,這兩種情況都會破壞對石油的長期需求。因此IEA把減產描述成一種讓石油生產者和消費者雙輸的局面,石油買家在短期內要承受更高的價格,石油生產者則面臨由此導致的需求疲軟。

在IEA看來,全球經濟持續惡化,加上歐佩克+減產計劃引發的油價上漲,正在減緩全球石油需求,在持續的通脹壓力和加息衝擊下,油價上漲可能成爲本已處於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的轉折點。

高漲的油價已經愈發成爲脆弱的全球經濟“不可承受之重”,也讓即將面臨“中考”的拜登政府頭疼不已。在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之際,控制汽油價格和通脹已經成爲競選活動的核心議題,可能將決定美國國會的控制權歸屬。

巨大不確定性籠罩油市

一方面,需求前景蒙陰正打壓油價,但另一方面,供應端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動盪的油市將何去何從?

當地時間10月12日,波蘭石油管道運營商PERN公司發佈聲明稱,10月11日晚檢測到其“友誼”石油管道西段的兩條輸油管線中,有一條出現泄漏。而這條管道是世界上最長的輸油管道之一,也是向德國輸送石油的重要管道。該管道的起點是俄羅斯,北段主要向波蘭和德國輸送俄羅斯原油,南段主要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供應原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跡象顯示泄漏是人爲破壞造成的,但供應端的脆弱性仍給能源市場敲響了警鐘。

IEA警告稱,歐佩克+大幅減產之後,在市場極度脆弱的當下,幾乎沒有額外的供應來源可供彌補缺口,這將使全球油市進一步喫緊。G7和歐盟對俄羅斯的新制裁也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全球供應。

歐盟將從今年12月5日起暫停從俄羅斯購買大部分原油,從明年2月5日起,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禁令生效。IEA此前警告稱,隨着歐盟進口禁令生效,俄羅斯石油產量下降的速度將會加快,到2023年初俄羅斯將有接近200萬桶/日的產量關閉,下降約20%。

朱潤民對記者分析稱,國際局勢對油市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供給端的影響,導致非正常的供給減少甚至中斷,會驅動價格上漲,這種情況比較多,比如歐美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限制,對伊朗的制裁等等;另一個方面是對需求端的影響,導致需求減少,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會驅動供給端價格下跌,這種情況比較少。

此外,石油價格上限的潛在負面影響也需要警惕。

對此,瑞銀大宗商品策略師Dominic Schnider分析稱,在歐佩克+已經決定減產的當下,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主導的價格上限計劃將可能再減少100萬桶原油的日供應量,可能將導致石油價格再次飆升。俄羅斯對價格上限計劃的反應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市場,讓原油價格衝上每桶125美元。

在歐佩克+減產公佈後,高盛上調了油價預期,將今年第四季度的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上調10美元至110美元/桶。高盛認爲,歐佩克決定11-12月減產“非常利好”油市。

與此類似的是,摩根大通也表示,能源公司對資本支出的持續投資不足、伊朗石油仍無法進入市場以及歐佩克的減產,都可能使油價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飆升至100美元/桶上方。

但鑑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斷惡化,即使接下來油價衝破100美元,可能也難以長期維持。經濟衰退擔憂下需求疲軟,供應端風險也不少,多空力量正激烈博弈,未來哪方可能會佔上風?

在朱潤民看來,在美元強勢階段,需求端疲軟有佔上風的內在動力;在美元由強勢週期轉入弱勢週期後,供應端的風險會顯得更強。

需要注意的是,處於20年高點附近的美元正持續施壓油價。華安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何寧對記者表示,當前美元指數的上行一方面是源於美聯儲進入快速加息週期,且經濟增長前景較歐洲更優,爲美元的持續上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全球局勢引發美元的避險需求提升,疊加日本和英國貨幣政策相對鴿派等因素,共同推動了此輪美元的上行。本輪美元指數的上行是由內外因素共同推動,短期來看,美元指數的上行可能還未結束,甚至有可能會觸及2001年120.9的高點。

對於未來而言,多空大戰下油價或仍將劇烈波動,巨大不確定性籠罩油市。加拿大皇家銀行RBC)預測,在一切因素趨向積極層面的情況下,布倫特原油價格有望在2023年年中達到115-120美元/桶。在宏觀經濟疲軟但基本面偏有利的情況下,布倫特原油價格2023年年中有望達到90-95美元/桶。但如果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並導致需求急劇減少,明年油價可能跌破每桶60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