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2022年迄今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經歷大幅縮水。其中美國IPO規模降幅劇烈,幾乎錄得史上最差成績,全球IPO重心也隨之東移至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13日在報道中引用金融信息服務機構路孚特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2022年以來全球範圍內上市企業的數量同比大幅減少38%,降至978件,IPO融資總額減少63%。同時,在今年完成IPO的企業表現也整體不佳。《日本經濟新聞》旗下的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全球IPO企業首日平均市值相比2021年的水平大幅下降44%,減至11.09億美元,下滑到2018年以來的4年最低水平。其中,IT行業以往一向青睞的北美市場上進行IPO的企業市值減少90%,歐洲減少59%,而亞洲減少34%。

2021年,在全球貨幣寬鬆的總體態勢下,大型IPO相繼出現。規模最大的IPO是中國短視頻平臺快手科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當日的收盤價計算的總市值達到1589億美元。韓國電子商務巨頭Coupang爲844億美元,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美國Coinbase也達到648億美元。

不過,進入2022年以後,全球IPO繁華不再,大型IPO寥寥無幾。《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受中美摩擦持續的影響,從美國股市退市、改爲在中國上市的中國移動等企業成爲今年主要的大型IPO。而新興企業中,IPO首日市值過100億美元的只有印度尼西亞的GoTo。報道認爲,在目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果無法在股票市場獲得較高的估值水平,並難以獲得期望的融資規模,將無法保障股東們的投資回報。基於此,上市計劃推遲,甚至取消IPO的初創企業相繼出現。例如,涉足人事管理系統開發的美國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Justworks取消了今年的IPO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在報道中將全球股市IPO大幅下降的原因歸結爲:歐美國家的貨幣緊縮政策,風險資金的流入減少,以及美國和中國有潛力的企業正在推遲或暫時取消上市計劃。

日本最大風險投資機構之一的WiL首席執行官伊佐山元認爲,全球IPO市場的低迷態勢還會持續約2年,同時,缺乏穩定盈利模式的科技企業所獲得的投資或將減少。《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認爲,加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全球股市的前景日益充滿不確定性。

2022年前9個月,全球IPO不僅規模驟減,格局也發生劇烈變化。美聯儲強勢加息導致美國股市在2022年經歷暴跌和劇烈動盪,這使得幾乎所有大型美國上市交易都前景不明,全球IPO活動的重心隨之東移到了中國。

彭博社在近期的報道中說,2021年全球IPO籌資規模創下657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其中逾一半來自美國市場的貢獻。但2022年,由於對高通脹的擔憂和市場波動加劇使得企業估值萎靡不振,並導致投資者避開通常主導IPO活動的高增長公司,美國IPO市場隨之陷入停滯。

彭博社彙總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旬,2022年發生在亞洲的IPO活動共計籌資1040億美元,佔全球的68%。相比之下,美國市場IPO僅佔全球總籌資額1530億美元的14%,可謂這個歷來全球最繁忙IPO市場的最差成績。

彭博社認爲,亞洲表現強勁主要歸功於中國市場IPO交易源源不斷。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十大IPO中,有6箇中國公司在內地或香港市場進行。“在全球面臨通脹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2022年,IPO交易的重心已經東移”,高盛亞洲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表示,鑑於還有一些規模可觀的IPO可能在年底前探試香港資本市場,而且這一趨勢目前看來是可持續的。根據國際會計機構德勤的報告,在中國與其他國家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和亞洲區投資者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後,將會令市場情緒向好,改善市場流動性,加上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將爲香港市場帶來不少利好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