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數字地圖” 賦能行業發展

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推出國內首個證券信息交互平臺

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獲悉,由該公會打造的上海證券行業分支機構信息交互平臺(下稱“數字地圖”平臺),將近千家會員的各類數據經處理後搬上了“雲端”。該平臺以上海證券經營機構電子地圖數據庫爲基礎,可實時、快捷、智能化地查詢上海地區證券分支機構經營機構網點分佈、經營信息等各類數據。

記者用手機打開“數字地圖”平臺,輸入某家證券公司名稱後,即可查詢到該公司旗下所有位於上海的營業部的所屬區域、所屬類別、公司地址、聯繫電話、投訴電話、公司網址等信息。“從員工人數、營銷人員、開業時間,到房租物業費、營業面積,再到開戶情況、營業收入、A股交易量、融資融券交易量等50多項經營指標情況,均可在‘數字地圖’平臺上獲取。”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該平臺已向會員單位開放,並設置了分級管理。

除了內容翔實、要素豐富外,高效及時則是該平臺的另一大優勢。針對上海地區證券機構名稱、營業場所、增加或減少營業面積、負責人、經營範圍等涉及變更經營許可證的信息變更,“數字地圖”平臺通過信息備案,實現了對上海地區證券經營機構變更營業場所的信息披露,會員可通過公示信息查詢到分支機構名稱和運營地址變更記錄、變更時間。

“上海每年平均有上百家證券經營機構搬遷,以往獲取各種信息費時又費力。現在會員單位在搬遷選址、瞭解分支機構經營情況時,會主動從‘數字地圖’平臺上獲取相關數據信息,作爲選址、經營等工作的決策依據,有效提升了新址落地的確定性及合理性。”一名上海證券行業從業者向記者透露。

在上海經紀類的證券公司總體經營狀況分析方面,該平臺則補充完善了以營業部、分公司爲統計單位進行各項經營指標的統計,便於讓會員單位進行對標,以此可以取長補短,調整經營方向和思路。如向會員提供實時的存量客戶資金賬戶數、兩融業務情況、平均佣金情況、金融產品備案情況、營業收支情況等。

數據生態是證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爲進一步加強自律監管,提升上海證券行業合規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在上海證監局指導下,從今年起,針對經營機構在業務工作中存在不符合各種現行規範的情形,該平臺還設立了案例警示專欄。記者瞭解到,目前該平臺主要由公會動態、會員動態、案例警示、會員地圖、本單位數據統計信息等八大項基本功能組成。“這爲公會下一步向投資者開放平臺,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打擊非法證券活動提供了信息化基礎。”上述公會負責人透露。

據統計,自2021年底“數字地圖”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已向社會公示證券經營機構信息近1000 家、上海地區證券營銷人員執業信息14416人、累計登記銷售金融產品數23868只、搬遷信息1354次、誠信信息公示24條。

“該平臺不僅服務於會員單位,也能爲監管部門及時瞭解研判證券機構動態風險提供相關數據,同時也爲各區政府相關部門瞭解本區證券經營機構的發展情況提供有力支撐。”公會負責人表示,作爲行業自律組織,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將在監管部門和廣大會員單位的支持下,持續豐富完善“數字地圖”平臺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自律管理的前瞻性引導、預防性規範作用,凝聚行業發展共識,共謀行業發展大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