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杜宇

10月14日,大盤早盤受隔夜外圍股市大漲影響高開,隨後震盪走高,創業板指領漲。

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達5108億,較上個交易日上午放量530億。截至上午收盤,滬指漲1.57%,深成指漲2.12%,創業板指漲2.58%。

北向資金半日淨買入額91.24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55.16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6.0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盤面上,醫藥生物股全線大爆發。

迪瑞醫療、浩歐博、心脈醫療、新產業、普門科技漲20%,恆瑞醫藥、百花醫藥、四環生物、大博醫療等近20股集體封板。

康龍化成大漲16%,百普賽斯漲14.68%,智飛生物逼近漲停,凱萊英漲近9%。

10月14日上午,醫藥生物板塊高開後持續走高,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午一度漲超7%,創逾14年盤中最大漲幅。

與A股同步,港股市場上醫藥保健股持續走強。科濟藥業漲近17%,愛康醫療、微創機器人、榮昌生物、微創醫療等多股漲超10%;藥明生物大漲10.4%,領漲藍籌。

醫藥生物股爲何爆發?

消息面上,近期國家醫保局明確創新醫療器械暫不納入集採。國家醫保局表示,當前集中帶量採購重點將部分臨牀用量大、臨牀使用成熟、採購金額高、市場競爭較充分帶醫用耗材納入採購範圍,通過公開透明帶競爭規則,促使價格迴歸合理水平。

此外,13日晚間,由江西牽頭的22省區肝功能生化試劑集採方案徵求意見稿傳出。生化集採相對此前高值耗材集採更加溫和,預計後續IVD集採壓力要好於市場預期。

12日晚間,藥明康德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83.95億元,同比增長約71.87%;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3.78億元,同比增長約107.12%。此外,預計前三季度實現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7.72億元,同比增長約77.92%。

據證券時報,興業證券指出,醫藥板塊三季度業績仍延續相對穩定較快增長,部分細分領域源於二季度有疫情影響,三季度呈現環比改善狀態。考慮到前期板塊調整導致當前的低估值,且後續將逐漸進行估值切換,醫藥板塊性價比突出。

該機構表示,當前醫藥板塊仍處於政策底、估值底、持倉底,隨着政策端擔憂情緒的緩和,疊加近期頻發利好事件催化,醫藥板塊已逐漸積蓄起向上的動能。從細分領域來看,除前文提及的創新藥板塊,處於景氣度向上週期的生命科學上游賽道;受政策擾動相對較小、當前景氣度維持的消費醫療領域;高端製造領域等當前均可關注。

國金證券指出,藥品板塊二季度業績見底(集採、疫情管控等因素),三季度開始業績有望持續恢復,政策持續邊際回暖大背景下,關注醫保談判進展、新品種商業化放量及重點在研管線推進進度。同時關注新冠防治相關藥品及疫苗研發、放量進展,關注相關藥企、疫苗企業及其產業鏈。

據中國基金報,德邦證券最新研報指出,當前基層醫院、公立醫院建設如火如荼,政策及千億資金層面推動新基建實質落地,預計未來3年國內醫療設備等需求將加速釋放,市場空間持續擴容。長期看,中國人均醫療資源距離發達國家還有顯著差距,隨着中國GDP的持續增長、國民健康需求的持續提升,醫療設備作爲醫療機構最重要的硬件設施將迎來長期擴容。

這些板塊也大漲

除了醫藥生物板塊一騎絕塵外,商貿零售、社服、美容護理、食品飲料等板塊均有不錯表現。商貿零售方面,東百集團、跨境通雙雙漲停,中央商場、中興商業、王府井均漲超7%。中國中免漲4.68%,上午成交額11.67億元。

上午券商板塊一度出現異動,浙商證券衝板回落,截至午間收盤漲6.22%。 

據上海證券報,國泰君安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中性假設下,引入做市商後,科創板總交易量提高10%(參考新三板歷史數據),做市價差爲0.5%,做市交易佔比爲20%,預計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帶來的增量收入將佔券商行業總營收的2.25%。

中信證券表示,做市商制度能夠抑制股價操縱行爲,有助於投資者專注企業自身價值、促進股票價格發現與合理定價,進而可以吸引長期投資者,爲科創板股票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有助於科創板市場更好地發揮服務我國科技創新企業發展、促進直接融資的功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中國基金報、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