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民營油企通源石油(300164.SZ)第一次披露員工持股計劃,就遭監管質疑是向董監高輸送利益。

國慶節前通源石油發佈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草案顯示,本期員工持股計劃擬受讓的股份總數不超過290萬股,佔公司當前股本總額的0.53%;受讓價格爲1元/股,股份來源爲回購股份,回購最低成交價爲4.3元/股;參與本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爲128人,其中8人爲公司董監高。通源石油稱,本次員工持股計劃旨在回報員工,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不過,深交所對此事下發關注函,關注函指出,上述員工持股計劃未設置業績考覈指標。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12億元,同比減少32.70%。且參加的上市公司8名董監高(含1名監事)擬認購份額佔員工持股計劃總份額的35.86%。

關注函因此質疑上述員工持股計劃的設定和目標,要求公司說明本期員工持股計劃是否存在向特定對象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爲變相的股權激勵計劃,是否存在規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關於激勵對象、授予價格、分期解除限售等相關要求的情形。

“如果價格和行權條件沒有限定的話,那麼股權激勵肯定是有問題的。”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表示,“授予數量、行權價格需要跟業績目標掛鉤,才能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否則就沒有必要。”

此外,關注函還要求通源石油說明員工持股計劃未設定任何業績考覈指標的主要考慮,是否能達到員工持股計劃提及的“搭建公司核心員工與全體股東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的目標,是否符合公司當前業務發展和業績提升要求;說明監事張園在你公司日常經營的具體職責,對你公司日常經營、客戶拓展是否存在重要影響,並說明將監事納入員工持股計劃的原因及必要性。

事實上,近期因員工持股計劃引發市場和監管關注的案例屢見不鮮。今年以來,超億元級別的員工持股計劃不斷增加,同時以低價,甚至零元實施的案例也不少。天齊鋰業(002466.SZ)、福光股份(688010.SH)等公司就因“零對價”員工持股計劃收到交易所下發的關注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通源石油的償債壓力依然較大。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通源石油的貨幣資金在0.89億元到2.12億元波動,而這三年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在2.49億元到3.8億元之間波動。

通源石油業績層面的表現也並不理想。通源石油的主要業務是爲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伴隨着上半年國際油價的飆漲,多家油企實現業績大幅增長。但通源石油營收同比下滑11.58%至3.2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2.70%至0.12億元。公司稱,雖然國際油價回升,但油氣公司勘探開發投入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和謹慎性,油服市場規模復甦還需一定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