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月評論所預期的“年內金融環境持續放鬆已成定局”,繼8月之後,9月份金融數據繼續呈現出融資環境的明顯改善,融資環境繼續穩定在“量增價降”的狀態,而且實體部門債務融資擴張速度回升至近33萬億/年的水平,其中主要是非金融企業融資速度的提升,截至9月末該部門債務融資速度已升至19.7萬億/年的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國內金融條件則在匯率放鬆的推動下,繼續保持放鬆態勢,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指數已經回落至101附近,從9月份發電量的情況來看,金融環境的持續放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已經開始顯現,這些都是5月下旬以來,宏觀調控集中向穩增長側重的體現。

不過,在宏觀面改善的同時,微觀經濟主體的預期尚未完全恢復。最典型的就是居民中長期債務融資速度在下滑。

爲此,央行宣佈自10月1日,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調整爲2.6%和3.1%,之前已下調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並階段性調整差別化房貸政策(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當然這些政策的效果還需要後期數據來驗證。

目前,我們還是堅持“年內金融環境持續放鬆”的判斷,並且此局面還將延續至明年,此判斷主要基於三點考慮。

首先,按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的要求,保持一定的增速還是需要的

其次,全球金融環境已經進入緊縮週期,且海外產能也在恢復和追加,因此後期外需對經濟強拉動的持續性具有不確定,因此能否保持4-5%的增速,就要看投資和消費了

第三,考慮到外需和消費的不確定,投資需要階段性承擔起增長的主要任務,而且在經濟結構調整內在要求,基建投資等投資領域確實也有客觀需要,同時在微觀主體預期扭轉之前,其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還會持續,因此投資就需要廣義政府資金的支持,這就需要金融環境給予支持和配合,尤其是在利率水平和融資環境方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