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參考報

澳洲最大百貨公司David Jones、日本MARCHE集團旗下數百家居酒屋門店近日開通了銀聯卡或銀聯移動支付服務。儘管近年來跨境人員流動減少,但銀聯網絡卻不斷延伸至全球181個國家和地區,銀聯標準已成爲全球支付產業的國際化標準之一。

十年來,支付工具從單一的現金、銀行卡變得更爲多元、智能,移動支付的推廣加速境內外受理網絡建設。支付工具變遷的背後,是支付產業對數字化浪潮的追逐以及對更便捷、更高效、更無感支付體驗的追求。

銀行卡從實體到“無界”

提起銀行卡,人們的第一印象多是一張小小的塑料卡,卡面上印有一串長長的以“62”開頭的數字串。早在2003年8月,伴隨着南京市商業銀行成功發行梅花卡,中國境內第一張銀聯標準信用卡正式問世。

2011年起,銀聯的第二代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正式建成啓用,銀行卡交易處理能力,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都揭開了新篇章。作爲支付清算領域的重要基礎設施,銀聯持續取得創新突破,上海、北京兩地信息中心雙活運營,每秒交易處理能力超過24萬筆,銀聯網絡達到國際同業領先水平。

數字化浪潮奔湧而來,支付工具與智能手機深度綁定,面對這一趨勢,銀行卡逐漸由實體變爲“無界”。2020年,首張數字銀行卡“銀聯無界卡”正式發佈,實現了髮卡模式、管理模式、安全應用等方面的數字化,成爲銀行卡產業邁向數字化新階段的重要一步。

“無界卡”的發佈,進一步凸顯了銀行卡的“賬戶”本質。隨着時間的更迭,銀行卡的載體或許會經歷進一步的演變,但其“賬戶”本質,作爲支付行爲的起點與終點的基礎性角色,仍將始終發揮積極作用。

“支付+”構建新業態

銀行賬戶的普及,爲以雲閃付App、銀聯手機閃付等爲代表的移動支付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爲響應新經濟、新業態的“支付+”需求,銀聯正式啓動了第三代系統建設,打造更加高效、靈活、開放的銀聯網絡。

2017年12月,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佈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按照統一接口標準、統一用戶標識、統一用戶體驗的原則,整合銀行卡金融服務資源,提供更有競爭力,更具差異化的支付新服務。

今年以來,依託廣泛的商戶受理網絡和雲閃付App平臺,銀聯積極支持廣州、深圳、天津、寧波、成都、福州、廈門、濟南、青島等地政府發放消費券,覆蓋餐飲、百貨商超、文娛旅遊等各類民生消費領域。

同時,隨着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的不斷深入,銀聯受理網絡在出行、醫療、政務、公繳等領域的鋪展取得亮眼成效。截至2022年7月,雲閃付App已整合上線40項相關防疫便民服務應用,國家健康碼、大數據行程卡、疫情政策查詢等業務覆蓋全國,支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助力各地羣衆快速通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的十年是中國支付市場全面開放的十年,也是支付產業高速發展的十年。從銀行卡支付到移動支付再到“支付+”,探索構建產業新模式、新生態,保持支付產業旺盛的生命力和先進性,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是社會共同目標。

把中國支付產品推向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跨境人員流動大幅減少,跨境支付需求下降。銀聯國際通過深化受理網絡建設、加快境外本地髮卡、加速佈局移動支付服務,馳而不息推動國際業務高質量發展。僅今年,境外新增受理銀聯卡的商戶就超過170萬家,新增發行銀聯卡逾1300萬張。

目前,境外181個國家和地區約3700萬家商戶可用銀聯卡支付,其中800萬家爲疫情後新增。歐洲、北美、亞太受理覆蓋率已分別增至80%、75%、90%。《尼爾森報告》顯示,2021年銀聯亞太地區交易量在各大國際卡組織中位居第一。

不斷提升的用卡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居民申領銀聯卡。據銀聯相關人士介紹,2020年以來,瑞士、塞爾維亞、盧旺達、贊比亞等多個國家實現本地銀聯卡髮卡突破;全球77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銀聯卡,境外發卡規模超1.9億張;在亞太地區,每新增發行4張銀行卡,就有1張爲銀聯卡……

銀聯國際業務高速發展,得益於國家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與中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地區中,超過85%已開通銀聯卡業務,受理網絡覆蓋1400多萬家商戶,累計發行超過1.2億張,相較倡議提出前分別增長超過7倍、70倍。

銀聯也將境內移動支付發展經驗運用到國際市場。目前境外30個國家和地區140餘個電子錢包已支持綁定銀聯卡。境外發行的銀聯卡交易中,每4筆即有1筆通過綁定移動支付工具完成。

毫無疑問,中國支付產品正在走向世界,在這過程中不僅創造出新的紅利,也不斷推進了互惠共贏。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