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都加滿

昨天看新聞,看到了睿遠基金陳光明卸任總經理,稱未來將更專注於投資管理工作,公司副總經理饒剛將接替陳光明擔任總經理。

這讓我有點詫異。

作爲睿遠基金大股東的陳光明,現在既不是公司董事長,也不是公司總經理,說要去關注投資管理,這有點少見。

我去了解了一下陳光明產品的淨值表現。

據有關信息,陳光明在睿遠基金負責專戶產品管理,但是他在去年8月發行的睿遠洞見價值二期五年持有期專戶產品,出現大幅虧損。

這隻500萬起投,鎖定5年的持有期產品,近期淨值0.839,1年多一點的時候已經下跌超過16%。

對比一下上證指數,從去年8月底到昨天,下跌了13%,而作爲專戶產品的洞見二期,下跌幅度超過上證,也就是沒做過大盤。

而在另一個層面看,公募的專戶產品其實是類私募的。

一般私募基金在新基金成立時,多會設置0.7、0.8元左右的清盤線,此外還有一個0.8、0.9 元的預警線,到了預警線私募就要謹慎了。

而現在看來,作爲一隻新產品來說,不知道洞見二期安全墊和建倉期是怎麼設置的,個人的觀點,陳光明的這隻專戶產品顯然沒有控制好回撤。

對洞見二期的客戶而言,很多或會感覺到痛苦,不但浮虧還要鎖定五年。

再就是費用高,2%+20%結構,年管理費高達2.02%,業績報酬超過年化5%部分計提20%。

這樣算下來,該基金客戶5年下來,要付出10.1%的管理費,拿一隻100億的專戶產品來說,就是10.1億的管理費。

另外,除私募外,睿遠的公募近兩年也是很拉跨,兩隻權益公募近一年虧損都在20%以上,近兩年虧損在12%以上,都排在同類靠後水平。

就連公司新發的固收—+產品,由饒剛管理的睿遠穩進也累計虧損5.34%,排名業內居後。

2022年半年報顯示,睿遠基金的三隻公募上半年合計虧損73.52億元,但公募產品共計收取管理費3.83億元,同比增加5.42%。

個人覺得,無論是在權益投資、還是固收投資,睿遠都遇到了瓶頸,面臨着很大挑戰,它的投研能力能支持這麼大的規模嗎?它的風格能適應市場的風格轉換嗎?

這裏打一個問號。

饒剛出任睿遠總經理後,他是否有足夠精力來給已經虧損的睿遠穩進扭虧呢,不少基民已經提出了疑問。

做一個今天文章的總結:很多時候,無論是基民,還是渠道,都喜歡把基金經理的資歷、知名度、歷史業績來說事,作爲主要賣點,屢試不爽。

但是,市場是千變萬化的,樹不能長到天上去,公司股價不能脫離行業和業績而無限上漲,終有盡時,

很多時候,一種策略在市場無限風光的同時,可能接下來就要大幅回撤了,要時刻牢記均值迴歸的道理。

這裏也想對一些公募公司說,工作中少一點雞湯,少一點自我宣揚,少虧損,多幹一點實事,多去做好業績,這纔是公司的長青之道,這纔是基民之福。

最後引用一位基民的話,和我的觀點一致:作爲基金持有人,你看的是過去,買的是未來,所以我們不要單純被名氣所吸引,過去不代表未來。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