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趙利新)10月19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稱,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10月10日到14日當週,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廣大養殖戶應合理安排出欄時機,及時鎖定利潤,避免後期價格回落風險。

10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稱,爲切實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35.12元/公斤,比10月18日上升0.4%;比兩個月前上漲超過20%。全國多地表態將繼續加大政府儲備凍豬肉投放力度,遏制豬價過快上漲。據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監測,全省精瘦肉零售均價已連續2周超過40%,進入《河南省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實施預案》確定的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遼寧省發改委發文稱,三季度末遼寧生豬、豬肉價格分別爲11.66元、17.13元,較季度初分別上漲23.26%、27.36%。總的來看,後期上市肥豬市場供應有保障,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基礎。

朱增勇認爲,10月豬價繼續走強的主要原因是壓欄和二次育肥現象明顯增加。當前部分散戶和小戶壓欄情緒濃厚,盼望11月、12月生豬價格再次上漲,這樣很容易導致後期豬價出現較大回落風險。

他表示,在生豬產能高位回調、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今年6月份以來,豬價走高,養殖利潤不斷擴大,目前自繁自養標豬盈利超過一千元,“肥豬肥利”現象明顯,而且標肥價差擴大,這增加了部分養殖戶壓欄和二次育肥情緒,部分養殖戶賭後市心理下依然購買高價標豬二次育肥;從時間上看,國慶節後,天氣轉涼,豬肉需求量季節性增加,去年相同時間段也存在豬價季節性上漲情況。

10月16日,牧原股份公開表示,近期生豬價格上漲,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主動加大出欄量,積極配合保供穩價工作,促進生豬市場和價格平穩運行。公司現階段商品豬完全成本在15.5元/kg左右,現階段飼料綜合成本爲3100元/噸左右。

10月19日,新希望公開表示,截至今年9月份,公司累計出欄量爲990.05萬頭,今年1400萬頭的出欄規劃沒有變化。公司的出欄節奏是在確保養殖成本、效率逐步改善的情況下,根據當前內外部環境變化趨勢來安排,實現穩步健康的成長。

朱增勇建議廣大養殖場戶看準行情,合理安排出欄時機,及時鎖定利潤,將好豬價落實爲好收益,避免在11月份以後生豬集中出欄出現踩踏效應導致價格回落風險。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