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一年一度的萬象大會上,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羣組(MEG)總經理何俊傑首次公開亮相,闡述百度在移動端業務的戰略思考與佈局。

2020年離開百度戰投的管理崗位後,何俊傑已經更換過兩次職位,還曾先後兼崗過預算、銷管和直播等跟MEG有關的業務,但外界對他最大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投資層面。

內外部亦有心存疑慮之人,想知道他成爲業務主管後,會給百度移動帶來哪些變化。

何俊傑接管MEG之時,百度正面臨着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短視頻的用戶越來越多,使用時長不斷增加;廣告市場的整體競爭日趨激烈化,廣告主不再滿足於曝光和線索,對效果的追求更高。

萬象大會前幾天,界面新聞與何俊傑聊了聊,在採訪中他明確表示百度移動的方向不會大變,搜索和信息流依舊是MEG的雙引擎,“信息+服務”的戰略也不會調整。

百度移動生態已有10多年曆史,各業務線盤根錯節,其中不乏老牌大流量產品。在既定戰略有效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對於百度這家歷史上經常搖擺的公司來說也比較難得。

在具體的業務板塊上,他定下幾個“不放棄”的基調:百度不會放棄視頻和電商,要堅持不懈的做;UGC是百度長期要做的事情,不會放棄;貼吧是百度最老的產品,但擁有最年輕的用戶,不能倒掉。

這次採訪主要圍繞百度搜索和信息流的業務現狀、視頻化的思考、如何應對服務化戰略的挑戰以及百度商業化的突破方向等話題展開。

何俊傑肯定了百度移動的成績,但並不避諱困難和挑戰。他告訴界面新聞,雖然百度的交易數據增速明顯,但離不開基數較低的因素,目前團隊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前幾步。

隨着沈抖入主百度智能雲事業羣,何俊傑接管移動生態事業羣,百度在B、C兩端都迎來了更擅長讓產品落地,同時熟悉商業化的年輕高管。

MEG涵蓋了百度歷史最悠久、用戶規模最大、社會記憶最深刻的那些業務,它們的管理者要麼黯然離場,要麼功成名就,何俊傑的挑戰和機遇纔剛剛展開。

百度不會放棄視頻和電商

“視頻和電商,百度不會放棄的,我還會堅持不懈的做”,在採訪中,何俊傑對這兩項業務表達出明確且堅定的支持態度。

在電商業務上,百度的邏輯不是再建一個京東APP或者天貓APP,而是要直接滿足用戶的交易需求。

“百度是用戶規模巨大的流量入口,也是離交易最近的決策入口”,何俊傑認爲這是百度在電商類別中獨有的優勢。

過去一年百度在電商垂類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做榜單和用戶評價的內容,這些都是爲了提高百度的信息決策工具價值。

百度還在用戶需求匹配上,進行了大量算法優化。很多用戶在百度問的問題,與在美團或者淘寶這種平臺上問的問題完全不同,所以百度需要爲這些個性化的需求做好匹配算法。

與此同時,百度還在打通外部電商平臺的大品類,給用戶提供交易場景,要麼跳轉到其它電商平臺交易,要麼在百度的閉環內交易。

這項業務的推進,得益於國內電商缺乏獨立站的背景,行業競爭主要集中在淘系(淘寶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等大平臺之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朋友之間就能互相開放”,這三家頭部平臺目前都用小程序的形式跟百度建立了合作。

但何俊傑說,百度“不滿足於只做一個SKU的小程序,(未來)要做更多的閉環交易”。

在他的規劃中,百度首先要搭建起電商搜索的交易鏈路,讓獨立商家和三方供應鏈入駐,確保商家在百度的ROI能跑通,提升交易效率;其次還要培養用戶電商搜索以及交易的心智。

即便是百度在電商業務上已經有所突破,但何俊傑認爲這些措施只相當於萬里長征的前兩三步,“等百度走到七八步的時候,電商的貨幣化程度就比較高了”。

對短視頻堅持投入

對於視頻業務的未來,“我們肯定不會大改戰略”,何俊傑表示,百度不太可能再單獨做一個短視頻APP,這條路已經不太現實。

在他的描繪中,百度對視頻化內容的重視和投入是多路線的,不僅侷限在好看視頻這個單一APP上,好看視頻聚焦於中青年人羣,內容帶有知識屬性,它的定位不是抖音和快手這種面向最廣泛受衆的產品。

此外,在信息流、搜索和問一問等場景下,還有更加廣泛的受衆,百度也在向這些用戶提供短視頻內容。

去年,百度在視頻內容的供給端進行了比較多投入,提升了信息流和搜索引擎分發短視頻內容的力度。

何俊傑表示,未來百度將繼續推進這個戰略,按照“帶來更大增量”的邏輯去做視頻化。

百度搜索還針對情感、法律和醫療等垂類行業,在算法匹配和架構上做了部分調整。通過視頻內的描述、對視頻內容的理解以及周邊信息,去做大模型匹配,希望找到好的長尾視頻內容,給予一定流量分發。

百度搜索的負責人肖陽將其視爲百度的優勢,他認爲雖然各大視頻網站都有站內搜索,但這些平臺要麼技術投入不足,要麼算法的匹配能力不足,導致用戶搜不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很多問題只有在百度才能得到答案。

要承認抖音和小紅書做得好,大家各有所長

近年間,抖音、小紅書和B站這類平臺深受年輕用戶追捧。

“要承認抖音和小紅書做的好,它們有自己的優勢,大家各有所長”,何俊傑並沒有迴避競品的成績,但他認爲這個話題要區分看待:前者在特定的垂類上有優勢,而百度搜索在更廣泛的長尾需求上領先。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後期,外界經常有輿論認爲百度在被年輕人逐漸拋棄,何俊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他說從數據上看使用百度搜索最多的就是年輕人,“年輕人非常聰明,有問題都會來(百度)搜”。

他用百度在教育垂類的成績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市場上很難找到在教育相關內容中比百度更能滿足用戶的”。

今年無論是騰訊、阿里、字節還是百度,旗下各種工具類產品都在高考季等節點投入資源,大力競爭年輕用戶。在剛過去的高考季中,百度APP的拍題和填報志願等功能吸引到不少學生用戶。

百度當然需要全力爭取年輕用戶,但讓人意外的是,在何俊傑的設想中,貼吧有可能成爲最能吸引年輕人的載體,它能滿足年輕人對卡通、視頻內容和社區的綜合需求。

他將UGC定義爲百度的長期戰略之一,多年來百度雖然一直在做貼吧,但也遇到過不少困難,整體表現目前還難堪大任。想讓這塊業務煥發新生,何俊傑表示百度未來會做一些重點優化:

首先要依靠運營讓用戶數據回暖,去掉貼吧內的戾氣,改善吧主和吧友的關係;其次讓UGC內容發佈更便捷,增加類似捏臉這種年輕人喜歡的功能;第三是打破貼吧之間的分發障礙,同時藉助搜索引擎將貼吧內容分發出去。

貼吧是我們最老的產品,但擁有最年輕的用戶……這個東西不能倒”,何俊傑表示。

如何解決內容源問題

MEG提出的“信息+服務”戰略,離不開信息背後的內容源供給。

過往幾年中,平臺吸引創作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砸錢補貼,雖然在數據上立竿見影,但很多作者只是將原發平臺的內容在多端同步,湊數的成分更大。

這種簡單粗暴的補貼方式高投入低迴報,對於想做頭部玩家的公司來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何俊傑希望創作者把百度作爲發佈內容的第一陣地,而不只是做內容搬運工,基於這個目標,百度將在激勵方式、運營策略和組織方向上做更多調整。

首先要發揮百度在搜索權益上的優勢,對重點作者進行流量扶持。

百度副總裁、百度APP總經理平曉黎告訴界面新聞,百度將推出創作者的“搜索直達”名片,根據創作者級別給予不同的展示位,爲創作者製作百科,在整個百度平臺推廣曝光。

在何俊傑看來,創作者本身也有外部擠出效應,“老俞(俞敏洪)的東方甄選做完了,自然想要跟百度聊下增長和獲客”,在創作者內卷、生產溢出的情況下,“誰都不希望在一棵樹上吊死”。

其次,讓頭部作者賺到錢。過去創作者在百度比較依賴廣告收入,未來百度要把非廣告分潤的收入也做起來。

這種多元化收入結構包括商單、站內電商帶貨、付費專欄、付費訂閱、用戶讚賞、問一問等不同形式。根據萬象大會公開的數據,過去一年平臺上實現多元化收入的作者數量增長了3倍,創作者商單收入同比增長了10倍。

第三,通過AIGC(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的圖文轉視頻、自動剪輯等工具,降低內容創作門檻和成本,提高創作者的工作效率。

在萬象大會上,百度用單獨的環節介紹AIGC推動的寫文章、繪畫和數字人等產品,而它們都是百度爲人工智能尋求更多落地場景的結果。

此外,“問一問”同樣是補齊MEG內容源的核心業務,也是百度信息和諮詢服務的重要補充:傳統的百度知道是圖文類型,而問一問提供了更多視頻化內容,傾向於法律和情感等重度決策的領域。

平曉黎將問一問提供的“更完整答案、情感和聊天陪伴”等需求,看做是對百度搜索能力的升級和邊界擴展。

目前問一問每天大約有400萬諮詢量,雖然知乎和抖音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但“它們的規模跟百度差很多”,平曉黎表示。

說服供應商跟百度合作

內容源解決的是信息供給問題,而“信息+服務”戰略的另一半是服務,百度需要滿足用戶獲取信息之後的交易需求,而不是坐看用戶搜索完信息就跳出百度選擇其它平臺。

何俊傑將平臺上的服務分爲標準化和非標準化服務兩大類,併爲百度提出一個“兩條腿走路”的策略。

首先,針對用戶標品、通用化的服務需求,百度的方式是引入第三方平臺,以小程序爲核心載體,建設包括電商和生活服務在內的閉環。

百度認爲,除了抖音和微信公衆號,絕大部分平臺都有流量增長壓力,而百度的流量池對它們來說是一個新的機會,所以阿里、京東、拼多多、B站以及優愛騰三大視頻網站,甚至字節系的懂車帝,都在跟百度進行合作。

MEG的團隊搭建了一個全網服務地圖,標示出所有的服務來自哪裏,提供者是誰,服務的質量好壞等信息,然後再去定向引入這些服務(商),目前取得了不錯效果。

何俊傑透露,已經有部分企業(比如京東)開始主動輸出自己的供應鏈,百度得以接入第三方的供應鏈(內容、實物交易或者服務),藉助別人的能力在百度的域內做交易。這對於百度來說,是商業邏輯上的完全轉變。

目前,百度APP內來自第三方主流電商網站的SKU數量已接近10億,二季度GMV增長近2倍。商品對比類的搜索量佔比上漲了37%,商品榜單帶動交易規模提升1.35倍,內容帶貨增長4.55倍。

其次,面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百度更多依賴“問一問”爲用戶提供一對一問答。最新數據顯示,百度“問一問”整體諮詢量較去年增長16倍,月諮詢量超過1億次。

最後,在另一些非標準化的長尾需求(比如汽車和健康垂類)上,百度會選擇自己做服務商,把曝光、種草和交易的閉環做深。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