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塔拉灘,成片的光伏板在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上綿延,而在光伏板下,青草在蔓延生長。

“原來塔拉灘是‘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現在是‘地上都是草,還讓羊喫飽’,綠色金融在這場荒漠變綠洲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青海銀保監局局長景晉生說。

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超過1萬億元……隨着“雙碳”目標提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業內專家表示,綠色金融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隨着頂層設計加快完善,以及產品基層實踐日趨成熟,綠色金融將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識凝聚 發展駛入“快車道”

青海塔拉灘光伏產業園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景晉生介紹,青海銀行保險機構結合光伏產業園建設週期性的特點,提供“完善機制+政策工具+精準對接”的“套餐式”融資支持,目前轄內光伏產業貸款餘額達555億元。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爲共識,金融管理部門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

興業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今年向某碳化法鋼鐵渣綜合利用項目投放7000萬元項目貸款,用於設備預付款,該項目也成功獲批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爲保障項目建設資金需求,我行僅用了1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項目審批落地,同時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政策紅利,對貸款成本進行讓利。”興業銀行呼和浩特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安徽省淮南市,農業銀行淮南分行投放5億元信貸用於西淝河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徽商銀行淮南分行爲鳳台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投放0.5億元垃圾處理PPP項目貸款,該項目實現了對鳳臺縣11個鎮、5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一體化。

郵儲銀行副行長姚紅看來,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既是商業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推實現“雙碳”目標的責任擔當,也是商業銀行緊抓政策與市場機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隨着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共識不斷凝聚,金融市場也逐漸對綠色金融產品產生了濃厚興趣,供需兩端相向而行,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綠色債券存量規模達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

路徑明晰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綠色金融快速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的持續完善。早在“雙碳”目標提出前,發展綠色金融就已被確定爲我國金融工作的重點領域之一。

2016年,我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首次將綠色金融引入G20議程。此後,在我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綠色金融連續納入G20峯會重要議題,爲加速綠色金融國際主流化進程和全球綠色金融治理作出卓越貢獻。

在“雙碳”目標明確提出後,相關工作穩步推進,目前“1+N”政策體系已構建完成。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會着力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頂層設計,推動中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開展碳覈算,穩步推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

爲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在標準制定方面,《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碳金融產品》等綠色金融標準均已正式發佈。我國還與歐盟聯合發佈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標誌着中外綠色金融標準正在逐步趨同。

“在前期已建立的綠色金融標準基礎上,下一步應繼續推動明確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以及各類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覈算標準。”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副祕書長徐忠說。

激勵約束機制也在逐步完善。從2018年起,人民銀行全面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2021年升級爲綠色金融評價,並將綠色債券業務納入評價範圍,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增加綠色資產配置。同時,人民銀行於2021年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鼓勵帶動社會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領域。據介紹,截至2022年6月末,人民銀行通過兩項工具分別向金融機構發放低成本資金1827億元和357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相關貸款3045億元和439億元,帶動減排二氧化碳當量逾6000萬噸。

業界預期,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持續完善,以切實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

多措並舉 奏響綠色發展“交響樂”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綠色金融更需加快向縱深發展,爲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更大助力。可預期的是,隨着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綠色金融將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

“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人民銀行明確提出,將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逐步強化金融機構碳覈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優化綠色金融評價方法,拓展評價結果運用場景。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好地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加大創新力度也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乘着綠色低碳發展的東風,我國綠色金融創新產品密集推出。據介紹,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託、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人民銀行研究局近日發文稱,人民銀行鼓勵金融機構提升綠色貸款業務規模,創新各類綠色債券產品,穩步推出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多樣化產品。

業內專家認爲,不斷深化綠色金融國際交流與合作,爲綠色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樣十分重要。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建議,加快綠色金融開放步伐。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全球治理,爲綠色標準協同、氣候信息共享、環境風險防範貢獻中國智慧,爲全球綠色資金的跨境流動拓寬通道。深度參與多邊合作平臺建設,推動綠色金融務實合作與研究交流,助力全球金融業達成綠色發展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在綠色金融成爲行業熱詞的同時,轉型金融也正越發受到關注。業內專家表示,高碳行業企業的低碳轉型對經濟整體有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影響。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介紹,人民銀行正組織力量開展建築建材、鋼鐵、煤電、農業等領域轉型金融標準的研究,條件成熟後將公開發布。相關標準的確立,有助於金融機構結合市場需求,積極創新轉型金融產品工具,綜合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