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

国家统计局表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看点1:

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未出现报复性反弹

对比来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但由于消费仍然受到疫情反复影响,导致修复力度偏弱,三季度GDP增速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

几项主要指标回升势头明显。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二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9月份环比增长0.84%,达到近期月度高点。

9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重新回到扩张区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4%,上升1.1个百分点,上述两项数据说明工业生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修复能力。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也在修复进程中,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2%,二季度为下降0.4%,季度重新“回正”。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1%。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2%、3.9%、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48.8%和41.9%。

截至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3%、40.2%和53.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看点2:

消费复苏偏弱,9月份餐饮收入“转降”

从三大需求,即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出口均持续回升,恢复发展后劲增强,但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3.5%,二季度下降4.6%,一季度增长3.3%,三季度较二季度加快恢复。

罗奂劼认为,消费尽管回升明显,但复苏程度仍然偏弱,三季度增速仅恢复到疫情前40%左右的水平。特别是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分析原因,罗奂劼认为,主要是由于疫情反弹加剧使得9月多地管控措施升级,导致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9月份,餐饮收入由增长8.4%转为下跌1.7%;汽车销售增长14.2%,尽管较为强势,但增速较8月仍放缓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年初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降至低点,6月份后恢复增长,9月份增速再次出现回落。

董礼华表示,前三季度,消费市场韧性显现,市场销售规模保持扩大,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新型消费稳定增长。但也要看到,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餐饮企业和小微商贸企业恢复程度较低,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看点3:

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企稳迹象

“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三季度平均增速为11.3%和9.6%,分别比二季度平均加快5.2和1.8个百分点。

特别是9月份,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5%和10.7%。前者已连续三个单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后者单月增速则为半年以来新高。

今年,我国将投资作为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砝码,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中也突出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的倾斜,在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的支持下,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投资也承担起了“稳增长”的责任,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投资略有改善。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0%,其中,9月份房地产投资降幅较8月收窄1.7个百分点,且单月降速为季度最低。

罗奂劼认为,房地产投资已出现企稳迹象,对投资的大幅拖累将在四季度有望得到一定改善,也从侧面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或已筑底。

看点4:

出口边际放缓,但外贸仍有较强韧性

“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则出现边际放缓,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比1-8月放缓0.4个百分点。

9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8.3%,较8月份放缓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0.7%,增速较8月份放缓1.1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分析,在外需走弱、内需有待提振以及高基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9月的进出口增速处于下行通道,外贸形势承压。但短期内,RCEP驱动、国内政策护航对出口增速仍有托底,欧洲能源危机也可能带来结构性增长。

常冉分析,9月国常会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为下阶段出口稳增长营造良好条件。同时,今年是RCEP落地生效第一年,在RCEP互惠关税助推下,东盟对我国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愈加显著。

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表示,展望四季度,在外需走弱和产业韧性的交互影响下,出口可能进一步放缓,但我国外贸仍然具有较强发展韧性。

看点5:

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两月下降,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其中,三季度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不过,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一季度,前2个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二季度,4月份调查失业率继续升高至6.1%,5月份以后,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调查失业率开始回落,6月份降至5.5%。进入三季度,7、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7月份为5.4%,8月份为5.3%,而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特别是青年人失业率较高受到关注,目前情况已有所好转。记者注意到,9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7.9%,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比7月份高点下降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大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王萍萍表示,总体来看,三季度就业形势仍好于一季度和二季度。三季度,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4%,明显低于一季度4.9%和二季度5.0%的均值水平;本地劳动力失业率为5.3%,比二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下阶段,就业保持稳定仍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 专家:

四季度GDP增速将进一步加快,但下行压力仍大

展望四季度,罗奂劼表示,在全国疫情整体可控、消费旺季开启和低基数的综合影响下,供需两端会有所改善,多项经济数据的恢复力度也会有所加大,从而带动GDP增速进一步加快。

不过,基于上半年受疫情严重冲击,且当前疫情仍在反复导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现实,若全年GDP要达到4%左右的增速,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

具体来看,工业方面,随着全国疫情整体可控、基建投资保持较快推进节奏、企业生产预期和信心有望重新加强,叠加我国工业生产内生韧性和调整能力较强,工业生产仍将向继续常态化水平修复。但外需和出口的边际放缓,叠加局部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等季节性因素,也将对修复进程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消费方面,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将开启,同时近期各地政府相继实施促消费政策,叠加9月信贷数据和结构均得到较大改善,供需两端仍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此外,三季度就业形势相较一二季度出现回暖,也为消费持续恢复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仍在不断反复,对服务业冲击仍会较大,居民防御性储蓄欲望仍然较高,对需求端的修复会造成一定影响。

投资方面,四季度,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发挥“稳增长”两大抓手的作用,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此外,随着房地产投资的筑底企稳,四季度对投资的大幅拖累有望得到一定改善。总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进一步加快。

针对下阶段的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克服多重超预期冲击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恢复回稳,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