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在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中,細胞治療逐漸成爲熱點研發方向。截至2022年4月,全球共計有2756項免疫細胞治療正處於不同臨牀階段(含研究者發起的臨牀試驗)的研發,較之2021年同期增長約36%,其中美國、中國的研發數量居於前兩位,分別達到791項、695項。

近日,一家專注於突破性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與生產的創新生物醫藥公司——上海恆潤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潤達生)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中金公司爲保薦機構。

由於無上市產品目前恆潤達生無主營業務收入進展最快的產品預計2023年提交NDA申請。2019年至20221-3報告期),公司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累計-570億元截至報告期末,恆潤達生累計未分配利潤爲-2.76億元

恆潤達生前身達生有限成立於2015年7月20日,由李國順、上海寓庸、李國清、上海覺海和恆潤研究所共同出資500萬元設立。

本次發行前,恆潤達生實控人李國順通過直接、間接持股和一致行動關係合計控制公司49.18%的股份。

此外,國有股東張江火炬、新時代資本分別持有公司總股本的1.35%、0.70%;深創投持有公司0.90%的股份,杭州紅土(持股2.93%)、紅土醫療(持股1.35%)、金山紅土(持股0.90%)、威海紅土(持股0.45%)的基金管理人,執行事務合夥人也均爲深創投控制的主體,合計持有公司5.63%的股份。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恆潤達生董事、總經理黃飛2021年稅前收入高達303.92萬元,黃飛2015年7月加入公司,現任恆潤達生董事、總經理。除在關聯企業領取收入外公司董事長李國順及鄭禾澤均未披露薪酬情況。

恆潤達生本次預計募集資金25.39億元,其中13.37億元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項目;6.03億元用於總部及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還有6.0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據悉,佔募投項目比例較大的總部及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擬選址上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但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恆潤達生尚未取得募投項目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已進入用地項目產業准入審批程序,上述項目在後續的投資進度可能受到取得土地使用權證的進度影響,從而造成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風險。

2015年至2021年,全球腫瘤免疫治療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爲53.01%,腫瘤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6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3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890億美元2021年,中國的腫瘤免疫治療市場爲267億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2000億人民幣。

恆潤達生是一家專注於突破性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與生產的創新生物醫藥公司,主要聚焦惡性血液病和實體腫瘤領域的細胞治療產品。自主研發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爲先導,同步佈局CAT-NK等產品開發管線。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全球共有2756項免疫細胞治療正處於不同研發階段(含非註冊臨牀試驗),較之2021年同期增長約36%。其中,CAR-T、NK&NKT(包含CAR-NK)細胞治療更是研發熱門方向,且作爲研究作爲廣泛、發展最爲成熟的細分領域,CAR-T細胞治療在臨牀前和臨牀的各個階段均有大量的管線在推進。

2017年,全球首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2021年,中國首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復興凱特的阿基輪賽注射液(奕凱達)也在NMPA獲批上市目前,全球已有8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

其中,國外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包括Kymriah,Yescarta,Tecartus,Breyanzi,Abecma和Carvykti,國內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包括奕凱達以及倍諾達。其中6款產品的靶點爲CD19,Abecma和Carvykti的靶點爲BCMA。

據招股書披露,恆潤達生正在開展包括CAR-T、CAR-NK等技術在內的10個主要產品對應的11個在研項目,有4個在研項目尚處於臨牀試驗階段,尚未實現產品上市銷售。報告期,恆潤達生的研發費用分別爲8436.79萬元、8459.53萬元、1.60億元和9964.31萬元。

其中,恆潤達生進展最快的管線HR001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適應症被納入CDE“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已處於II期註冊臨牀試驗階段,預計於2023年提交NDA

HR003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適應症被納入CDE“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已處於II期註冊臨牀試驗階段(確證性臨牀試驗),預計2024年提交NDA申請

需要指出的是,國內目前已有針對r/r B-NHL的同類藥物獲批上市銷售,已有針對r/r MM的同類藥物提交NDA,且有多個同類藥物處於不同的臨牀試驗階段。恆潤達生HR001、HR003未來獲批上市銷售後,不僅面臨與上述品種的直接競爭,還將與同適應症的其他藥物展開競爭。

由於公司暫無產品上市,恆潤達生產品尚無營業收入。2019年至2022年1-3月,恆潤達生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20億元、-1.17億元、-2.08億元和-1.25億元截至報告期末,恆潤達生累計未分配利潤爲-2.76億元。

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8792.16萬元、-6340.70萬元、-1.66億元和-8086.82萬元。

但燒錢研發的風險背後能爲公司帶來收益同樣較高。雖然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單次給藥後獲得長久的臨牀獲益,乃至實現治癒,因其研發週期長、研發難度大、病毒載體生產成本在其生產成本中佔較大比例致使製備成本高等因素,目前全球已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價格均較爲昂貴。

例如,依據公司年報及灼識諮詢數據Kymriah治療r/r B-ALL兒童及青少年、r/r DLBCL成人患者、r/r FL成人患者適應症的治療費用均達到了47.50萬美元;Yescarta治療r/r LBCL成人患者、r/r FL成人患者適應症的治療費用約爲37.30萬美元;Breyanzi治療r/r LBCL成人患者適應症的費用約爲41.03萬美元

國內方面奕凱達治療r/r LBCL成人患者適應症的治療費用高達120萬元人民幣;倍諾達治療r/r LBCL適應症的治療費用高達129萬元人民幣。

如此“天價”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巨大經濟壓力。除此之外,CAR-T細胞治療的流程通常包括從患者身上分離T細胞,對患者T細胞進行改造及體外擴增,最後將CAR-T細胞治療產品輸回患者體內。從患者採血至會輸通常需要3-4周,整個過程高度定製化、製備週期長、技術流程複雜、質量控制難度高。

另外,CAR-T細胞治療產品在冷鏈物流及醫院端管控要求也很高,全流程達到藥品監管要求的技術難度大,導致大規模產業化應用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因此,如何提升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成爲當前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亟待解決的挑戰之一。

恆潤達生表示:公司通過全自主開發的穩轉細胞株病毒載體生產系統,實現了病毒的規模化生產,可有效降低包括HR001在單劑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成本,有望惠及更多患者。但能否真正實現規模化和降低成本成本降幅多少目前未有答案

此外,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應用範圍有限在實體瘤領域療效不佳,成藥性上同樣面臨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