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海名蟹“黃浦江大閘蟹”開捕。

一早,在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內,一籠籠肥壯的大閘蟹被撈起,在網兜中張牙舞爪,活力十足。捕上來的大閘蟹中,公蟹基本在300克以上,較大的母蟹可達265克左右。塘邊早已備好的蒸煮器皿則第一時間用來檢驗大閘蟹的肥美程度。大閘蟹開水入鍋,15分鐘即可撈出,掀開蟹殼,便可見油光鮮亮的膏黃,令人垂涎欲滴。

黃浦江大閘蟹是上海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的代表作,其培育的“江海21”良種河蟹是擁有上海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河蟹新品種。由於今年的開捕時間相比往年延遲了一週多,讓黃浦江大閘蟹有機會進行了一波最後的“茁壯生長”。

捕撈出水時“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黃浦江大閘蟹。

今年,高溫天對大閘蟹存活率及水草生長環境均帶來了影響,國內大閘蟹產量普遍下降,但黃浦江大閘蟹的投放回捕率仍在70%以上。這是得益於上海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以及“松江模式”影響下的種源和養殖技術。

松江河蟹養殖總面積2300.18畝,在水域和地域規模受限的情況下,松江區發展出“小、高、精”的“松江模式”進行專業養殖,探索“稀放蟹種、精種水草、優化飼料、立體增氧”,憑藉其優質水質,力主在池塘裏養大蟹、養好蟹。

松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江芝娟表示,河蟹養殖“松江模式”技術水平全力提升,實現了在上海及長江流域廣泛技術推廣,助力上海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