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調:更多跨境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穩匯率再出新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爲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增加企業與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與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央行“再放大招”。

10月25日,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決定將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將有助於企業與金融機構引入更多海外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對設立跨境資金池的跨國企業而言,這項政策將進一步擴大他們從境外母公司與境外銀行借入資金的規模與操作便利性。”一位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境內企業的外債餘額上限=淨資產*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考慮到企業淨資產係數爲2,如今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意味着境內企業的外債餘額上限相應調高至淨資產的2.5倍。

他認爲,這項舉措的出臺,某種程度表明當前中國外債安全性指標持續穩健,令相關部門有底氣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擴大境外融資規模,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是45%,遠低於國際警戒線100%的要求。此外,中國外債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都在國際公認安全線以內,遠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決定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也被金融市場視爲相關部門穩匯率的新舉措。

“事實上,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調整,一直對穩定人民幣匯率有着不小的推動作用。”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指出。2020年3月,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曾將企業與金融機構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此舉有效遏制當時全球疫情擴散與美元流動性喫緊所造成的人民幣匯率下跌壓力,進而減弱人民幣匯率單邊下跌預期;2020年底,相關部門先後調降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至1,也令當時人民幣單邊快速升值預期降溫,減少外匯市場順週期行爲。

“如今,央行與外匯局再度決定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或將吸引更多境外資本流入,從而帶動人民幣結匯需求,給境內人民幣匯率提供新的支撐,減輕外匯市場押注人民幣匯率單邊快速下跌的預期。”他直言。

截至10月25日19時,境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徘徊在7.3085附近,較境外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高出逾500個基點。

一位境內私募基金宏觀經濟學家向記者透露,中國央行此舉所產生的穩匯率效應,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顯現。加之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未來人民幣不存在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

跨國企業“受益匪淺”

一位外資跨國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透露,在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決定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至1.25後,他們向境外母公司借入資金的額度相應擴大,有助於其在華業務發展。

“受俄烏衝突與全球供應鏈不夠順暢等因素的影響,境外母公司一直打算加大在華生產線的投資。但此前他們只能通過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向境內分支機構注入資金,其資金進入流程相對較長,或影響在華生產線快速落地。如今,在企業跨境融資額度擴大後,我們可以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向境外母公司直接借入外幣資金,不但提升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也解決產能擴張的部分資金問題。”她告訴記者。

上述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考慮到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令美元融資成本水漲船高,目前不少企業更傾向借入日元資金。究其原因,一是日本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令日元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二是未來日元貶值壓力不減,有助於降低企業購匯還貸財務成本。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儘管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接近15%,但日元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超過30%,令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仍然上漲逾10%。若日元跌幅仍大於人民幣,境內企業則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幣購匯償還日元貸款。

多位外資跨國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透露,鑑於西方發達國家大幅加息,目前他們不打算從境外銀行借入更多外幣資金,而是通過境外母公司資金池拆借更多資金支持在華業務發展,因爲此舉可以實現更低的資金拆借成本。

一位中資企業海外業務部主管向記者透露,在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決定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至1.25後,他們也打算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將海外分支機構的美元頭寸調入境內企業賬戶支持境內業務發展。

“目前,我們的海外分支機構存有不少美元頭寸,但受到歐美金融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影響,這些美元頭寸不敢開展金融投資,只能以存款方式存放。與其這些資金被閒置,不如趁着企業跨境融資額度上調,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劃入境內企業賬戶支持後者業務發展。”他指出。

多位企業財務人士認爲,受上述政策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境內企業與金融機構調入外幣資金的額度將持續增加,此舉或有助於銀行吸收更多外幣NRA/FTN存款與外幣同業拆借資金,進一步降低外幣資金的獲取成本,助力企業購匯對外付款的財務成本相應下降。

穩匯率效應“立竿見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民銀行與外匯局決定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也被金融市場視爲相關部門穩匯率的新舉措。

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10月以來境內外人民幣匯差突然擴大,似乎預示人民幣匯率單邊下跌預期有所升溫。

截至10月25日19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徘徊在7.3085附近,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則觸及7.3615,兩者匯差一度超過500個基點,顯示境外資本押注人民幣匯率下跌的預期有所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上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無形間將通過擴大境外資本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需關係,給人民幣匯率提供新的支撐。

受上述政策影響,10月25日境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幅爲392個基點,低於境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524個基點,表明這項政策已對境外資本構成一定的威懾力,迫使他們削減沽空人民幣的押注。

東方金誠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年底前美聯儲或大概率保持大幅加息節奏,令短期內中美利差倒掛局面進一步加劇,對人民幣匯率構成一定貶值壓力。但是,當前國內經濟穩健回升,經常項目仍保持較大規模順差,加之穩匯率在貨幣政策的權衡比重上升,令人民幣很難持續脫離美元走勢呈現單邊快速下跌局面。

王青表示,若未來人民幣匯率下跌波動幅度進一步加大,相關部門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加大在香港市場的央票發行規模,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調低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重啓逆週期因子,調低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助力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匯率水準平穩波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