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間,國內最大特鋼上市公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特鋼”,000708)發佈三季報,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55.11億元,同比增長0.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55.43億元,同比下降6.51%,每股收益爲1.0980元。

中信特鋼在公告中表示,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31.05%,主要原因爲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國內疫情散發,宏觀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合金、焦煤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下游產業以消化庫存爲主,市場需求收縮,鋼鐵企業利潤空間有所壓縮。

對於年初至報告期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增加80.14%,中信特鋼表示去年同期,公司存貨及經營性應收項目佔用了較多的資金,本報告期,公司大力壓降前期受疫情影響而擴大的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在產銷規模穩定提升的情況下,逐步消化存貨和應收項目,經營性淨現流有所提升。

東方證券10月12日發佈報告稱,中信特鋼持續推進產銷目標,內生外延增長可期。

東方證券報告稱中信特鋼維持今年產銷目標不變,持續推進“十四五”2000萬噸銷量目標。根據公司9月29日公開投資者交流紀要,公司今年計劃爭取達到1500萬-1600萬噸的產銷量規模的目標不變。“十四五”期間計劃產銷量達到2000萬噸,在產銷量的增長來源上,公司將持續推進外延式收購兼併。中信特鋼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持續鞏固“護城河”。創新研發是保證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動力,公司堅持產品迭代更新,每年新開發10%的新產品,淘汰10%的落後產品。上半年,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2.4%,達21.4億元。轉債進入轉股期,維持轉股價格不下修。公司上半年公開發行50億元可轉債,於2022年9月5日進入轉股期,可轉債逐步轉股後將改善公司股本流動性。2022年9月8日,公司發佈關於不向下修正中特轉債轉股價格的公告,決定自2022年9月8日至2023年9月7日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彰顯了對公司內在價值的信心。 

東方證券預測公司2022-2024年EPS爲1.77、1.98、2.23元,參考可比公司22年14倍PE,維持目標價24.78元,給予買入評級。

中信特鋼目前爲國內最大特鋼上市公司。2019年1月,中國最大特鋼集團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特鋼整體上市工作正式啓動;2019年8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下發證監許可覈准批文;2019年10月11日正式登陸深交所,完成重組更名暨整體上市。

中信特鋼方面表示,“十三五”期間,中信泰富特鋼實施兼併重組,先後收購了前身爲清末洋務運動時期建立的老企業(現爲湖北黃石的新冶鋼)、青島特鋼、天津鋼管廠、浙江鋼管廠等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針對來自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所有制類型、不同地域企業文化差異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中信泰富特鋼黨委全面調研、準確“把脈”、整合資源,給予人才、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支持以及企業文化的輸入,優化了產業佈局和產品結構,實現了從“沿江”到“沿海沿江”產業佈局的戰略升級。

其以青島特鋼爲例提到,收購後通過內部協同降低財務費用、藉助品牌優勢拓寬銷售渠道、大宗原輔料統一採購等措施,僅用3個月時間,實現青島特鋼扭虧爲盈,成爲國內鋼鐵行業成功兼併的典型案例。

中信特鋼稱,將堅持深耕主業,做精做專高品質特殊鋼,爲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基礎產業以及先進製造業提供關鍵基礎材料。

根據報告披露,中信特鋼具備年產1600多萬噸特殊鋼材的生產能力。目前,其有江蘇江陰興澄特鋼、湖北黃石大冶特鋼、山東青島特鋼、江蘇靖江特鋼四家專業精品特殊鋼材料生產基地,安徽銅陵特材、江蘇揚州特材兩家原材料生產基地,山東泰富懸架、浙江鋼管兩大產業鏈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產業鏈的戰略大布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