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个体工商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本原则,完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要求,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职约束,加大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条例》出台的诸多措施旨在为市场发展留下更多“火种”和“火苗”。《条例》中有许多规定体现出对个体工商户的精心设计、精准支持。

条例出台为市场发展留下更多“火种”和“火苗”

李志起认为,《条例》出台的诸多措施旨在为市场发展留下更多“火种”和“火苗”。

个体工商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个体工商户在繁荣经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9亿户,是2012年的2.7倍,十年来年均增长10.9%。2022年1-8月,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359.1万户,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同比6.0%的增长,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志起说,新时期个体工商户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的传统服务业(如餐饮、零售、居民服务等)为主,正在转变为涵盖“四新经济”为主的新型现代服务业,如直播电商、文化创意、个人电商等正在年轻人创业中纷纷涌现。

李志起认为,由于个体工商户往往是以“一己之力”在缝隙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其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所以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关注。要想让个体工商户群体越来越壮大,就需要在税费减免、金融支持、促进就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疫情反复影响下需要及时给予帮扶、重点关注,为市场发展留下更多“火种”和“火苗”。《条例》的出台正是时候。

《个体工商户条例》相比,条例有诸多精心设计、精准支持措施

李志起认为,与《个体工商户条例》相比,《条例》明显突出了“促进”的用意,是一个鼓励性的方向引导。

“《条例》的亮点不仅仅在于中央政府以法规的形式正式对个体工商户提供顶层支持,还在于细节上有许多精心设计、精准支持的亮点。”李志起举例说,如《条例》中专门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这说明政府看到了个体工商户在贷款融资问题上存在较多痛点;又比如,《条例》中提到了“引导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要求平台企业不得对个体工商户有不合理限制,这都是回应了当下个体工商户的实际发展需求。

“此外,《条例》还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要求个体工商户接受不合理的付款限制、不得变相拖欠账款,这都是对个体工商户非常重要的保护内容。”李志起说,《条例》也对政府自身提出了要求,要求不得盲目追求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例》得到认真落实和贯彻执行,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更多新型个体工商户会不断出现,质量会得到不断提升,在化解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创新等方面将会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