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當地時間10月25日,剛剛當選爲英國保守黨黨首的裏希·蘇納克在白金漢宮接受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爲英國新任首相。20日,前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在上任45天后宣佈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和首相職務,英國也在七週之內迎來了第三位首相。

隨着“特拉斯經濟學”黯然落幕,英國市場風暴終於暫時平息,英鎊也從此前的紀錄低點大幅反彈。

10月25日,英鎊兌美元延續漲勢,突破1.13關口,較9月底創下的紀錄低點大幅反彈約10%。在早前英國50年來最激進減稅方案出爐後,9月26日,英鎊兌美元一度跌至近1.03的歷史低點。

儘管“特拉斯風暴”終於平息,但英國的經濟形勢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即使在特拉斯政府出臺的減稅計劃大部分被取消的情況下,下一財年英國國債的淨髮行規模依然巨大,借貸成本也居高不下。倫敦工商會首席執行官Richard Burge認爲,特拉斯辭職“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會神奇地激發身處數十年來最糟糕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企業的信心”。

整體來看,英國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近期英鎊的反彈或只是“曇花一現”,後續走勢或仍將承壓。市場依舊在擔心,英鎊兌美元是否最終仍難逃平價命運?

短暫喘息後英鎊仍“壓力山大”

在美聯儲持續大力加息的影響下,美元今年大幅升值,打壓了一系列非美貨幣的表現,而英鎊更是因近期的英國減稅風暴一口氣跌至歷史新低。在英國財政政策大逆轉、特拉斯辭職後,英鎊迎來了久違的喘息之機。

但接下來英鎊或仍將面臨巨大壓力,不論英國政府如何重新組閣,英國經濟面臨的困境都難以輕易扭轉,在G7國家中幾乎最慘,滯脹已成定局。

今年跌跌不休的英鎊正面臨多重考驗。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英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間存在內生矛盾,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對市場信心造成干擾,也將加劇中期貶值壓力。一方面,英國CPI仍在歷史高位,勞動力供給不足、薪資同比高企使英國或進一步面臨工資-通脹螺旋;單一目標制下,英國央行理應進行更大幅度的加息以遏制通脹。但另一方面,疫情後英國財政赤字迅速擴張,2021年達1874億英鎊,若繼續大幅加息又無疑將加重政府債務負擔。政策之間的內生矛盾加劇了英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其對於宏觀經濟預期、市場信心的擾動,也將加劇中期貶值壓力。

英美兩國貨幣政策節奏的分化也對英鎊匯率構成了擾動。9月22日,英國央行溫和加息50基點,不及市場此前預期的75基點。而美國方面,在9月22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將2023年加息終點利率由第二季度的3.75%大幅提高到4.63%;美聯儲官員的措辭也多呈“鷹派”,市場對加息終點利率的預期攀升。

趙偉還表示,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價格的再度上漲同樣對英鎊匯率造成了一定衝擊。8月26日,英國能源監管機構宣佈將從10月1日起,把能源價格上限提高到3549英鎊/年,歷史性地提高了80%;這一措施將使衆多家庭的能源成本飆升,在8月已引發了英鎊的一輪大跌。此外,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歐佩克+自11月起超預期減產200萬桶/日的供給側擾動,疊加冬季臨近、英國能源需求的上升,能源危機再度對英國基本面形成衝擊,同樣也加劇了英鎊匯率的波動。

市場對接下來英鎊的表現並不樂觀。獨立金融諮詢公司deVere Group首席執行官Nigel Green認爲,英鎊出現一輪寬慰性的反彈,但這將是短暫的。“目前,英國的通脹率高達10.1%,家庭和企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沒有正常運作的政府。對投資者來說,英國看起來是難以治理的,其經濟類似於新興市場,而非G7國家。”

英鎊匯率難逃跌破平價命運?

在G7國家中,英國在經濟泥潭中幾乎陷得最深。

英國10月製造業和服務業PMI雙雙下滑至榮枯線下方。10月24日,IHS Markit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10月綜合PMI初值由9月的49.1降至47.2,低於預期的48,創23個月新低,進一步跌至榮枯線下方。製造業表現尤爲糟糕,10月製造業PMI初值由9月的48.4降至45.8,創29個月新低。不含疫情年份在內,英國產出下降速度更是創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評論稱,10月英國PMI數據顯示,經歷近期政治不確定和金融市場動盪後,經濟下行勢頭正在加快。英國經濟可能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持續收縮,這“意味英國經濟陷入衰退”。

更糟糕的是,英國的通脹率還在繼續上行,已難逃滯脹命運。當地時間10月19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9月CPI同比增長10.1%,重回40年最高水平,高於市場預期的10%,也高於8月的9.9%。即使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燃料價格,英國9月核心CPI同比增長6.5%,也高於預期值6.4%,8月爲6.3%。

40年新高的通脹將令英國央行繼續加息,繼續深化英國陷入衰退的風險。目前多數經濟學家預計,英國央行將在11月3日加息75個基點。

財政政策方面,凱投宏觀首席英國經濟學家Paul Dales指出,短短几周內,英國財政政策從極度寬鬆轉爲緊縮,這也增加了經濟風險,英國經濟將進入衰退,同時面臨生活成本危機、借貸成本危機和信譽成本危機等多重挑戰。

歐美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也進一步加劇了英國的壓力。趙偉對記者分析稱,中期來看,歐美步入衰退、疊加能源價格高企,無疑將加深英國衰退程度,對英鎊匯率形成拖累。2021年,英國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高達40.48%,對外依存度較高。其中,歐元區、美國佔英國出口比重的58.4%,歐美經濟對英國經濟影響巨大。

從數據上看,歐元區、美國經濟衰退跡象已然愈發明顯。歐元區10月製造業PMI初值由9月的48.4降至46.6,低於預期的47.9,創下29個月新低;歐元區10月服務業PMI則由9月的48.8降至48.2,創下20個月新低。

此外,美國也出現了經濟衰退信號,10月製造業PMI兩年來首次跌破榮枯線,服務業PMI更是連續四個月萎縮。美國10月Markit製造業PMI初值爲49.9,爲2020年6月份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遠低於預期值51和前值52;10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爲46.6,也低於預期值49.5和前值49.3。

展望未來,趙偉對記者分析稱,短期內,從交易面來看英鎊兌美元“平價”位附近或有支撐。但在英國中期基本面惡化、政策面掣肘下,英鎊跌破“平價”或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未來並非全是壞消息。近期美國一系列經濟數據疲軟,暗示美聯儲的一連串大幅加息正在產生效果,提高了美聯儲不久後開始放緩加息步伐的希望。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Kristina Hooper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無論美聯儲最終利率是多少,可能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美聯儲很可能不得不在達到最終利率後不久開始降息,尤其是在最終利率達到5%或更高水平的情況下。

而美元未來潛在的走軟可能會給英鎊等非美貨幣帶來提振。高盛預測,可能沒有必要等到美聯儲大幅放鬆政策或通脹處於底部,美元纔會見頂。一旦美國出現加息可能接近停頓的明確跡象,或者如果美聯儲的口風轉變,美元也有可能提前見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