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實習編輯 馬子卿

10月25日,央行網站公告稱,爲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人民銀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人民銀行、外匯局上次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在2020年12月11日。彼時,人民幣持續升值,兩部門將此參數由1.25下調至1。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根據相關政策規定,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資本或淨資產×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此次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可以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鼓勵市場主體跨境融資。

目前,我國外債規模和結構合理,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提高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在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的同時,也有助於境外資金流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旨在擴大資本流入

據央視新聞報道,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創設於2016年,主要是通過調節宏觀審慎參數,使跨境融資水平與宏觀經濟熱度、整體償債能力和國際收支狀況相適應,以控制槓桿率和貨幣錯配風險。

根據我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規定,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由微觀主體的資本或淨資產、槓桿率和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因素共同決定。

比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調節係數是1時,某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是100億美元,係數是1.25時,上限是125億美元。現在上調至1.25,上限就由之前的100億美元上升至125億美元。

分析本次調整的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旨在擴大資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內機構借用外債空間進一步擴大等,屬於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之一。

“出臺此項措施的背景是10月下半月以來,受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擴大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出現脫離美元走勢的較快貶值苗頭,穩匯率需求增加。此舉一方面有利於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緩和現匯市場人民幣貶值壓力,更重要的是進一步釋放了穩匯率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避免短期內人民幣貶值預期過度聚集。”王青稱。

王青指出,此項措施的政策目標與9月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以及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一致,均爲階段性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摩擦力,防止匯率大起大落。其判斷,若後期匯市波動風險增加,監管層還可能採取以下具體措施應對:一是加大在香港市場的央票發行規模,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遏制離岸人民幣貶值勢頭;二是調低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控制資本流出;三是正式宣佈重啓逆週期因子。另外,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也還有一定下調空間。

下階段匯率如何“走”?

今年以來,受美聯儲持續加息影響,美元指數不斷走強,包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

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也多次出手穩匯率。2022年9月26日,央行公告表示,爲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決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將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2022年9月5日,央行宣佈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至6%。

中國貨幣網25日公佈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668,下調438點,創2008年2月15日以來最低水平。另外,24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3關口,日內跌超700個基點。

預測下階段匯率走勢,王青表示,11~12月美聯儲大概率會保持較快加息節奏,年底前可能繼續上調政策利率125個基點。這會對強勢美元構成支撐,也意味着短期內中美利差倒掛局面還可能進一步加劇,人民幣或還存在一定貶值壓力。

與此同時,王青還指出,當前國內經濟已進入較爲穩定的回升過程,我國經常項目將保持較大規模順差局面,加之穩匯率在貨幣政策權衡中的比重上升——預計年底前央行再度實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認爲年底前人民幣會保持與美元類似幅度的反向波動格局,也就是說人民幣出現持續脫離美元走勢單獨較快貶值的風險可控。

王青強調,當前穩匯率的焦點不是守住某一固定點位,導致人民幣跟進美元兌其他貨幣持續升值,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基本穩定,穩定匯市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