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山】近日俄烏衝突中的另類核威脅引起全球關注。俄羅斯警告“烏克蘭可能會使用核髒彈”,西方則提醒說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打擊,可能導致烏克蘭核電站釀成災難性後果。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宣稱,陷入戰火的核電站爆發災難性核泄漏事故的風險,遠超外界的想象。

烏克蘭核電站普遍老化

烏克蘭在俄烏衝突爆發前仍是歐洲電力的重要供應國。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烏克蘭4座核電站擁有15座核反應堆,提供了烏克蘭約一半的電力供應。其中赫梅利尼茨基核電站(2座核反應堆)和羅夫諾核電站(4座核反應堆)位於烏克蘭西北部,南烏克蘭核電站(3座核反應堆)和扎波羅熱核電站(6座核反應堆)在烏克蘭南方。此外著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基輔以北,1986年該核電站的4號核反應堆發生的災難性核泄漏事故震驚全球,但其餘反應堆一直運行到2000年才相繼退役。

英國《衛報》稱,烏克蘭現役的核電站普遍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雖然經過多次延壽改造,但15座核反應堆中的9座都將在未來數年內達到設計壽命終點。例如規模最大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始建於1981年,目前共有6座核反應堆在運行,其中1號、2號和4號核反應堆均爲超期服役。

與超期服役相比,烏克蘭核電站陷入戰火的風險更令人焦慮。俄烏衝突初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扎波羅熱核電站都曾遭到炮擊,所幸沒有受到較大損壞。但從8月烏軍進行局部反擊以來,俄軍控制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多次遭到攻擊,俄軍指責烏軍動用無人機、火箭炮和大口徑榴彈炮頻繁攻擊核電站;烏軍則指責俄軍以核電站爲掩護炮擊烏方目標。國際原子能機構發佈的報告顯示,核電站內多處設施受損,“炮擊雖然尚未引發緊急情況,但對核安全構成持續威脅”。

除了扎波羅熱核電站外,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還對南烏克蘭核電站的安全表示擔憂。雖然後者距離戰區較遠,但烏克蘭方面稱,4月16日、6月5日和26日,監控攝像機多次記錄下俄巡航導彈以“極低”高度從核電站上空飛過的視頻。如果飛過核電站的俄軍導彈失靈,就可能擊中核電站。美媒甚至“以己度人”猜測稱,“2017年美軍轟炸敘利亞最大水壩,幾乎導致大壩坍塌,直接威脅到水壩下游數萬名敘利亞平民生命。因此俄軍認爲核電站有烏軍存在,也可能會對核電站發動空襲。”

核反應堆面臨三大風險

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網站警告稱,陷入戰火的核電站所面臨的風險遠超外界想象。

報道稱,對於扎波羅熱核電站面臨的威脅,外界的關注主要集中於炮擊等外力造成的核反應堆安全問題。“一旦核反應堆的安全殼結構和屏障破裂,核燃料將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導致火災、爆炸、堆芯熔燬和放射性污染,就像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一樣”。但烏克蘭方面表示,當前扎波羅熱核電站採用的是相對先進的VVER-1000反應堆,而且擁有厚重的混凝土保護層,核心裝置能承受飛機撞擊、地震和海嘯的衝擊,“除非遭到專門的重型鑽地炸彈襲擊”。

因此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網站認爲,烏克蘭核電站面臨的更現實威脅來自另兩個方向。首先是長時間斷電導致冷卻系統失效,將導致堆芯熔燬。報道解釋稱,核反應堆的鏈式反應受到控制,核裂變和放射性衰變產生的大量熱量通過冷卻系統用於產生蒸汽,驅動渦輪機發電。但如果核反應堆不斷排出的熱量不能及時被帶走,就會出現極度危險的堆芯熔燬事件。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就是地震及海嘯造成長時間的完全斷電,導致反應堆冷卻系統功能喪失、餘熱無法排出,最終出現堆芯熔燬。

目前烏克蘭核電站主要依靠外部電網在反應堆被迫關閉時幫助冷卻反應堆。雖然核電站也有柴油發電機等備用電力,但它們的作用時間有限。由此報道警告稱,“相比於受到重重保護的核反應堆,負責驅動冷卻系統的電網更容易遭到破壞”。當前扎波羅熱核電站4條750千伏輸電線中的3條已經被切斷,最後一條也多次因戰事中斷,屢次出現危險情況。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調查報告,目前核電廠僅剩下一座反應堆仍在運行,以保障核電站的冷卻等基本安全功能。

在俄軍利用導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電力系統等基礎設施頻繁發動攻擊的情況下,雖然位於烏克蘭西北部的兩座核電站看起來遠離戰火,但它們仍可能因爲電力中斷而發生事故。

第三個風險是核電站的乏燃料水池遭攻擊後出現大規模放射性污染。所謂乏燃料是指使用過的核燃料,它們含有大量未反應完的高輻射性裂變材料,從反應堆取出後仍在不斷產生衰變餘熱,需要放入專門的水池中進行長達數年的冷卻和屏蔽。美國核專家擔憂,乏燃料水池通常不會進行特別加固,一旦水池破損導致乏燃料無法得到充分冷卻或直接暴露,同樣會導致乏燃料熔化並造成大規模放射性污染。“這種情況曾是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時,核專家設想的最糟糕情況”。

運送核廢料也不安全

除了這些直接與核電站相關的風險外,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網站警告說,烏克蘭核電站還面臨其他附帶麻煩。報道稱,雖然烏克蘭核電站採用4%-5%的低丰度核燃料,不會發生核爆炸,但一座核反應堆內裝有100噸核燃料,其中包含的放射性元素絕對數量仍非常可觀。此外,乏燃料在水池裏經過充分冷卻後,才能運到專門的幹桶裏,利用空氣通風系統進行自然冷卻和乾燥,最終送到長期儲存地點進行深埋或再處理。之前烏克蘭的核廢料都是送往俄羅斯進行再處理,但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的核廢料處理必須另尋出路。

《衛報》記者此前在採訪扎波羅熱核電站時發現,大批裝在金屬桶內的核廢料被存放在露天混凝土幹桶內,沒有任何其他保護措施。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發言人帕特里夏·洛倫茨表示:“該核電站的核廢料容器就存放在沒有保護的露天場地,這令人震驚。”但烏克蘭方面表示,要修建專門的加固存放設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烏克蘭無力承擔,必須由歐洲方面提供資金。

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烏克蘭在西方資金援助下,已在切爾諾貝利附近修建了全新的永久性地下儲存庫以容納核廢料。但這些高度危險的核廢料需要通過長達數百公里的鐵路進行運輸。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網站警告說,“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運輸核廢料尤其危險,運送它們的火車可能會被俄軍導彈或炮彈擊中,這些核廢料儲存桶遠沒有核電站的反應堆安全殼那樣堅固”。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