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

近期以來,“二師兄”站上風口,身價再度“飆漲”。

10月19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10月10日至10月14日當週,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

國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豬肉的身影。有網友戲謔:不知不覺間,我的紅燒肉自由危險了。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剛過中秋與國慶,明明處於消費淡季,可豬肉價格爲何大漲? 

豬價飆升

“一斤五花肉要30多元,豬肉怎麼這麼貴了?”在北京某連鎖超市的豬肉攤前,一位顧客感嘆道。

在這家超市裏,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豬肉價格幾乎都是“2”開頭,前後腿瘦肉15.5元/斤,帶皮後尖25.98元/斤,裏脊31.98元/斤,帶皮五花33.98元/斤,優質腔排39.98元/斤……

豬價再度“飛上天”。圖/餘源攝

其中最貴的要數精品肋排,價格高達49.98元/斤,即便是凍肋排,價格也達39.98元/斤。

工作人員表示,10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基本每天都在漲,一天一個價,有時候一天就漲一塊多。

事實上,豬價漲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今年生豬價格在3月21日降至11.78元/公斤的低點後便重回上行通道。

三季度尤其是進入10月份以後,上漲勢頭更加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生豬生產者價格上漲36.1%,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同比下降態勢。

截至10月20日,生豬價格到達到28.59元/公斤,創下今年新高,最近半年累計漲幅超過100%。

對於豬價,參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分析研判的專家指出,從歷史數據看,2019年前歷次“豬週期”生豬平均價格最高點爲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慮近年來成本上升因素,目前價格也已經處於過高水平。

受豬價上漲影響,虧損了大半年的生豬養殖企業也一改此前頹勢,9月銷售收入紛紛迎來大漲。

據統計,A股市場中已公佈數據的16家豬企9月生豬出欄量合計約1025.53萬頭,銷售收入合計243.05億元。其中,“豬茅”牧原股份銷量及收入穩居第一,分別爲446.2萬頭和119.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6%和180.2%。

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9月多數豬企的生豬銷售均價在23元/公斤以上,最高達26.81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則多在12元/公斤上下。

養豬戶惜售

從本質上講,豬價變動反映的是供需關係的變化,而我國豬肉需求總體穩定,因此豬肉價格走勢主要由供給決定。

在發改委此前組織的業內研判會上,專家認爲,近期生豬價格明顯上漲,重要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爲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爲,減少市場供應量。

通常來說,豬肉價格上漲會帶動養殖戶出欄積極性,但爲何會捨不得賣呢?

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惜售現象是非常明顯的投機行爲,賭的是未來價格還將上漲。“再有兩個月,春節消費旺季就將到來,這也是一年中豬肉價格的高點。重新補欄肯定趕不上了,所以養殖戶選擇壓欄。”

布瑞克農業大數據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進一步分析道,每年11月到次年1月,都是豬肉的消費旺季。一方面,秋冬季氣溫下降,帶動居民日常飲食豬肉消費增加。另一方面,秋冬季也是我國傳統食品生產旺季,各類肉食加工需求旺盛,尤其是臘腸臘肉等食品加工,進一步刺激着豬肉消費。

據林國發觀察,國慶節前後,有些豬本來200多斤就要出欄屠宰,結果被一些養殖戶進行二次育肥,養到300多斤。“這是把豬當牛養!”

“這背後都是對於利潤尤其是超額的利潤的追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2018年以前,養殖業長期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賺的都是辛苦錢。但在上一輪豬週期中,不少養殖企業獲利頗豐,養一頭豬的利潤超過1000元成爲常態,因此企業希望進一步攫取利潤。

中國新聞週刊查閱數據得知,眼下養一頭豬,獲利早已超過1000元。

10月20日,卓創資訊發佈的生豬市場周度分析報告指出,當週自繁自養盈利與仔豬育肥理論出欄盈利環比上漲。卓創資訊監測全國自繁自養盈利平均爲1641.87元/頭,環比上漲119.48元/頭。仔豬育肥盈利平均爲1566.91元/頭,環比上漲118.22元/頭。

調控加碼

面對不斷走高的豬價,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

10月19日,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消息顯示,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自10月15日起,北京開始投放政府儲備豬肉。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輪儲備豬肉計劃投放量爲600噸,全市共有24家連鎖超市和兩家企業零售網點共計576家門店在售。

北京市開始投放政府儲備豬肉。圖/餘源攝

10月25日,中國新聞週刊在一家社區超市內看到,大紅條幅上印着“北京市政府儲備肉投放點”的宣傳語。相較於鮮肉,儲備肉的價格確實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後腿瘦肉15.99元/斤,一級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

治標的同時還得治本。李國祥表示,增加生產供給,纔是平抑豬肉價格的根本之策。“養殖主體、尤其是大型養殖企業應加快出欄力度。”

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表示,針對近期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加強與部分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溝通協調,建議企業保持正常出欄節奏、順勢出欄育肥豬,促進生豬價格穩定和市場平穩運行;不得故意壓欄擡價,更不得串通漲價。

牧原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近期生豬價格上漲,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主動加大出欄量,積極配合保供穩價工作,促進生豬市場和價格平穩運行。

新希望也表示,公司作爲養殖龍頭企業,將於節日前後加大生豬出欄量,保障生豬的穩定供應,四季度各月出欄量預計也將繼續提升。

多管齊下後,豬肉價格也終於“冷靜”下來。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10月25日生豬價格爲28.15元/公斤,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穩產能才能穩豬價

我國高度關注豬肉價格的背後,是豬肉價格不僅影響紅燒肉自由,也關係民衆切身利益。

馮永輝指出,豬肉價格對我國CPI籃子影響很大。一方面,豬肉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肉類消費品,2021年我國肉類產量中豬肉約佔60%。因此豬肉在CPI籃子商品中的權重高。另一方面,相對於其他商品,豬肉價格波動較大。而且豬肉價格的提升,對其他畜禽產品等替代品的價格提升也有傳導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2.8%,環比上漲0.3%,創2020年5月來新高。而食品價格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6.0%,漲幅比上月擴大13.6個百分點。

林國發分析,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國家鼓勵養殖戶儘快出欄還有一層深意,就是避免“人畜爭糧”。

隨着畜牧業,尤其是養豬業的快速發展,飼料已成爲人類糧食資源主要的競爭者之一。儘管我國糧食產量長期穩定在6億噸以上,但進口量同樣維持高位。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6億噸,糧食產量與進口量總和共8.5億噸,創歷史新高。

“進口糧食以大豆、玉米和小麥爲主,主要就是用於彌補飼料糧缺口。生豬體重越大,飼料消耗量也越大,這會加劇我國飼料用糧的緊張。”林國發分析道。

爲了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2021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預案將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爲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並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

李國祥還補充道,政府主管部門在引導養殖企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大型養殖企業的銷售行爲,避免企業爲了追求超額利潤而損害市場秩序。

馮永輝則認爲,避免豬價大起大落的根本還是保障生豬產能穩定。而制約產能穩定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國生豬養殖業的水平還不夠高。“規模化程度不高,導致供求銜接不夠好,一有風吹草動容易‘一哄而起、一鬨而散’。”

數據顯示,全國散戶數量佔養豬主體的99%以上,其出欄生豬的數量約佔總體的近一半。

“未來國家要做好頂層設計,不能價格高的時候就支持,價格低的時候就收緊,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馮永輝指出。

參考資料:

養一頭豬賺1000元,16家豬企一個月賣了1000萬頭豬!牧原三季度賺了98億?時代週報,2022-10-11

作者:餘源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