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準備過冬。

記者丨覃毅

想靠“科技與狠活”出圈的小鵬汽車,感受到了階段性壓力。

日前,小鵬汽車舉辦了“小鵬科技日”,介紹了“全場景語音”“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功能在G9量產車上的體驗

作爲創始人,何小鵬一直信奉技術,樂於分享,只是最近,他還多了些煩惱——拿下新勢力半年度銷冠後,小鵬汽車一邊經歷銷量與股價雙殺,一邊在新車定價爭議同時,公司整體發展出現滑坡。

就在科技日前幾天,何小鵬主持管理層會議併發布全員郵件稱,公司將進行一次全面組織架構調整

業界人士一致認爲,調整的直接導火索即G9改配風波背後呈現的決策失誤,核心根源是內部管理問題的集中爆發。

內部人士向《21CBR》確認了調整的消息,並擔憂公司即將面臨銷量下滑。

小鵬科技日當天,特斯拉宣佈旗下兩款主要車型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價,新勢力車企的大考來得措不及防。

1

近況不佳

近三個月,小鵬汽車受挫連連。

最初的矛頭是P7大賣後,接力斷檔,新車P5及G3銷量平平,公司整體銷量下滑。

今年9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裏,小鵬月交付8468輛,同環比分別下降18.7%和11.6%,被哪吒零跑擠出第一梯隊,也成了唯一銷量下跌的品牌

9月中旬,新車型G9上市,本是肩負振奮公司銷量、突圍高端品牌的重任,不料又陷入減配風波。公司緊急調整市場策略,挽回部分訂單,終究傷了口碑。

掉隊愈發明顯,外界提出擔憂:如果G9依舊不能帶來銷售增量,未來一段時間,小鵬會越來越難。

銷量正值低迷時,何小鵬又意外翻車。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位小鵬G3老車主置換新車G9,車主女兒手寫感謝信的動態。

可惜,網友不買賬溫情牌,反而讓外界感受到了 G9市場表現不理想的窘境。

這不是小鵬第一次掉鏈子。第一款車型G3上市,就陷入質量門風波,公司遂即推出了中期改款G3i,升級整改了車型配置。

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G3之前還有一款車型,因質量不合格整改了一年,最終落地成了G3。”

面對非議,公司近日多次召開管理層會議反思,最新提及的全面組織架構調整,也被看作是外部壓力驅動

小鵬內部人士向《21CBR》透露,內部郵件發出後,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已完成。“目前的調整,業務形成模塊化,整體更精簡。”

部人士透露,小鵬汽車計劃成立“戰略、產規、技術規劃、產銷平衡以及OTA委員會”這五大虛擬委員會組織,何小鵬直接負責公司品牌戰略、產品規劃以及技術路線制定等決策工作。

與此同時,建立“E平臺產品矩陣”、“F平臺產品矩陣”及“H平臺產品矩陣”三個虛擬產品矩陣組織,圍繞一款車從市場、客服、傳播、銷售 、培訓、銷售管理等各個職能協同,確保以客戶和市場導向爲主。

三大產品平臺負責人均直接向何小鵬彙報。

丟掉銷冠寶座後,小鵬的整改方案還算及時。只是不能確定,當前的組織架構調整,能否起到作用。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只是初期,各玩家才度過了第一個階段,接下來會出現各種階段性考驗。”原廣汽蔚來首席執行官、智由新能源汽車公司創始人廖兵對記者表示。

2

內卷困局

掉隊的小鵬,四面楚歌。

24日,特斯拉宣佈主打車型降價,壓力給到國產新能源汽車。相較其他車企,小鵬更被動。

“特斯拉降價,是因爲比亞迪等本土車企威脅到了其市場地位。特斯拉本身利潤很高,降價後,‘蔚小理’們反而會受傷,因爲三者還在虧損狀態”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說。

盈利是焦慮根源。

10月26日,記者獲取了一份《2022年員工購車福利政策迭代的通知》,相比此前政策,更新後的員工購車補貼新增了G9車型。

補貼發放流程從原來分6個月隨工資發放,優化爲直接抵扣。兩次購車的補貼間隔期從18個月縮減爲12個月,所有員工無需等待轉正,即可享受優惠。

一切爲了多賣車。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4%至6.9萬輛,虧損卻高達44.02億元,同比增長122%。相當於每賣一輛車,就要虧6.4萬元。

其毛利率僅爲11.6%,蔚來爲13.8%,理想達22.1%,小鵬墊底。

銷量和盈利兩頭承壓,小鵬才急於推出G9。作爲一款頂配價格觸及40萬元的中高端產品,G9明顯與小鵬之前走性價比路線的產品拉開距離。

如今,特斯拉降價了,對標的小鵬,如何自處?“恐怕最困難的時候還沒到來。”一名小鵬內部人士判斷,內卷會加劇。

市場競爭趨於激烈,主攻30萬級車型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小鵬的粉絲、用戶慢慢被稀釋了。現在要重新迴歸,需要打造真正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張翔表示。

價格戰之下,技術或許能成爲護城河。

“這個行業,單純依靠價格打垮競爭對手是很難的。”廖兵覺得,不用過於擔憂特斯拉降價,新勢力們的博弈會慢慢脫離價格維度。

於小鵬而言,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技術上做文章,堅持潮酷定位纔是關鍵。

24日活動現場,小鵬分享了對智能駕駛和智能交互體驗的技術迭代思考。

官方預計,明年將是輔助駕駛下半場的起點,從2023年到2025年,公司將主要佈局全場景輔助駕駛。3年後,小鵬將向全面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進發。

只是,在真正實現自動駕駛前,小鵬要先講好眼前的故事。

3

陣痛難免

在新勢力車企相繼邁過生死考驗後,感到陣痛的不只小鵬一家。

“外部環境對所有車企都是一樣的。雖然在銷量上小鵬下滑了,但這不是唯一標準。”汽車分析師鄭誼表示,零跑、哪吒、威馬目前都以廉價車型爲主,價格低,銷量自然高,一味推出低價車不是健康的發展方式

面對市場波動,小鵬重新梳理組織架構。

造車新勢力們的團隊,絕大多數來自傳統車企,對本身立足於探索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小鵬,員工的管理和適應問題擺在眼前。

即便互聯網出身,何小鵬還是做派“老套”,他曾多次用社交媒體,進行情懷營銷後,有自媒體人忍不住吐槽:“一幫觀念土到冒泡的人,幹着最新潮、最酷的事。”。

技術路上,小鵬也走得艱難,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例如,華爲在芯片、車機系統、自動駕駛算法、激光雷達等領域,投資力度就在不斷加大,小鵬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都難以匹敵。

隨着智能駕駛的量產普及率不斷提高,更多主機廠與智能價值解決方案供應商走向競合關係。小鵬一直堅持全棧自研、把控產品上升價值的話語權,勢必要啃下更多硬骨頭。

與‘直奔L4’路線的自動駕駛公司不同,小鵬走的是一條漸進式路線。也只有通過逐步擴大量產才能完成數據採集,深度學習訓練其算法模型。”張翔表示。

資本市場,也對新勢力造車集體退潮。因銷量不及預期,品牌屢陷風波,小鵬年內還多次遭機構減持。

近幾個月,“蔚小理”在美股市場,價格齊跌。

截至10月25日,小鵬股價已較去年末跌去8成,市值縮水329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2389億元)。

告別高光時刻的小鵬,眼下好消息不多。如何擺脫越銷越虧的困境,市場在等小鵬的答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