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辦: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10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明確了包括依靠改革開放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面向市場主體和人民羣衆的政務服務效能、着力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在內的三大方面二十一項舉措。

《方案》包括,依法盤活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相結合,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在專項債資金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使用過程中,注重創新機制,發揮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爲重點項目建設配足融資。

同時,抓緊研究支持製造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設備更新改造的政策,金融機構對此要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完善對銀行的考覈辦法,銀行要完善內部考評和盡職免責規定,形成激勵機制。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相關政策釋放國內將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信號,促進內需動能加快恢復。從9月宏觀數據看,國內消費、投資穩步恢復,經濟處於需求追趕生產供給階段,國內消費需求偏弱。周茂華表示,《方案》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好此前出臺的設備更新改造工具,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助力消費動能加快恢復。

用好用足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

今年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於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8月24日的國常會表示,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

在具體措施方面,《方案》提出,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用好用足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和8000億元新增信貸額度,優先支持專項債券項目建設。鼓勵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等通過銀團貸款、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重要項目建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

近日,銀保監會政策銀行部主任周民源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銀保監會引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週期調節作用,全力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在8000億元新增信貸額度方面,周民源透露,該信貸額度主要用於支持網絡型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五大領域。銀保監會指導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加快對接、加快評審、加快投放,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此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9月27日,6000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基本投完。其中,國開行披露,截至9月20日,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已投放資本金3600億;農發行披露,截至9月16日,首批和第二批共計1900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均已投完。進出口銀行9月28日披露,進銀基礎設施基金圓滿完成500億元資金投放任務,共支持了106個重大項目。

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方案》稱,要抓緊研究支持製造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設備更新改造的政策,金融機構對此要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完善對銀行的考覈辦法,銀行要完善內部考評和盡職免責規定,形成激勵機制。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具體看,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負責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效能,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督促21家全國性銀行完善內部考覈、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爲設備更新改造等配足融資。

在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方面,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曾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該負責人透露,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實行名單制管理。發展改革委依託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會同各地方、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形成分領域備選項目清單。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向清單內項目發放貸款。

“專項再貸款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按月發放。對於金融機構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以不高於3.2%的利率向清單內項目發放的合格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等額提供資金支持。”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在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周茂華對記者表示,《方案》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好此前出臺設備更新改造工具,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助力消費動能加快恢復。

“一方面是降價,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紅利,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另一方面是擴面,就是引導金融機構完善內部治理,建立科學合理考評機制,加大對小微企業、製造業、重點基建等領域支持力度。”周茂華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