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華社消息,2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2300多名黨的二十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由376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和133名中央紀委委員組成的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在171名候補中央委員中,不少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多是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高等院校校長或黨委書記,科研單位負責人、研究人員或首席科學家。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爲,二十大後中國邁向新徵程,兩院院士、高校校長,科學家、教授等知識分子都是所在領域精英,他們進入中央委員會,有利於提高決策水平,推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當選中候補的兩院院士們

根據新華社報道,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平均年齡57.2歲,女幹部33名,少數民族幹部32名;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佔98.9%,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佔49.5%,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9名。

中國新聞週刊不完全統計,在171名候補中央委員中,兩院院士人數佔比更高。

中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于吉紅、王曦、杜江峯、李儒新、吳朝暉、邱勇、何雅玲、周志鑫、黃如、黃路生、龔旗煌、常進、曾益新、竇賢康、黎湘等。

他們中,杜江峯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儒新現任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吳朝暉現任浙江大學校長;邱勇現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黃如現任東南大學校長;黃路生現任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龔旗煌現任北京大學校長;竇賢康現任武漢大學校長;黎湘現任國防科技大學校長。王曦現任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常進現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曾益新現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

此外,于吉紅長期從事無機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與製備化學研究,是無機化學領域專家;何雅玲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是工程熱物理專家;周志鑫長期從事空間遙感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是空間遙感應用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括:劉仲華、湯廣福、李術才、李賢玉、吳孔明、陳杰、金東寒等。他們中,李術才現任山東大學校長、吳孔明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陳杰現任同濟大學校長、金東寒現任天津大學校長。

此外,劉仲華是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湯廣福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是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專家;李賢玉長期從事作戰指揮信息系統工程領域技術研究、工程管理工作,是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專家。

另外,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陳宏敏,中航工業空天研究院總工程師李建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等也入選中央候補委員。

不難發現,上述這些成爲中候補的專家學者,他們或是某一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或是某機構某單位的首席科學家,或是取得過諸多研究成果的高校校長、副校長,以及校黨委書記。

據新華社報道,從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看,主體爲省部級和軍隊戰區級以上領導骨幹,也有一些地市級和軍隊軍級領導幹部以及金融企業、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領導人員,還有工人、農民中的優秀代表和解放軍英模代表,專家、學者和各條戰線的優秀代表。

黨校專家:利於推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代表大會如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五年以上的黨齡。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

一般來說,中央候補委員本身沒有行政級別,擔任中央候補委員者的行政級別來自其所擔任的實際黨政職務。

歷屆中央委員會組成各有特點,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十九屆中央委員會,204位中央委員、172位中央候補委員,共有2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佔總人數的6.6%。

就在2019年10月,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定遞補中候補馬正武、馬偉明爲中央委員會委員。

公開報道顯示,馬偉明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他多次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曾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被譽爲“國寶級”專家。

前述《環球人物》雜誌報道還提到,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特點之一是院士越來越多。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共有15位兩院院士。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兩院院士數量達到25位。另據新華社報道,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兩院院士29名。

針對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情況,竹立家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中央委員會的組成也會考慮代表性。在政壇,知識分子、少數民族、女性等,這幾類羣體人員通常會佔一定比例。

他說,上述中候補都是專家學者,都是各領域的精英,他們瞭解當今世界科技、人才發展的大勢,他們在決策層中,有利於提高中央的決策水平,有利於推動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實施。

竹立家還表示,從歷史脈絡看,專家學者進入中央委員會,成爲中候補或中央委員,這是一個趨勢。一方面,黨員隊伍素質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中國正邁向新徵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也需要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推動。中央委員會吸納專家學者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作者:佟西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