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歐盟委員會26日提議收緊歐盟的空氣質量指導方針,力爭到2050年實現“零污染”。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提議加強對一些污染物的限制,比如,將細顆粒物(PM2.5)的年平均濃度限值從25微克/立方米改爲10微克/立方米,從而在2030年前將因空氣污染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75%。歐洲環境署的數據顯示,在整個歐盟空氣污染水平有所改善的情況下,2019年歐盟仍有30多萬人因空氣污染過早死亡。此外,歐盟還提議更有效地處理城市廢水。

2019年,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50年歐盟地區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碳中和”。去年5月,歐盟委員會出臺具體行動計劃,宣稱到2050年將空氣、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不再有害的水平,打造一個“零污染”環境。

不過,據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歐盟的“零污染行動計劃”的新規並沒有迎來一片讚揚之聲。不少非政府組織要求歐盟將其空氣質量標準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靠攏,即5微克/立方米。還有歐洲議會議員稱,歐盟委員會在制定政策上“不夠雄心壯志”,也未能遵循科學建議。此外,有環保組織稱,該提案在執行方面缺乏力度。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的負責人稱,如果不通過經濟制裁追究各國政府“不達標”的責任,提升空氣質量的說法就是一個“空洞的承諾”。因此他敦促委員會加強機制建設,確保各國遵守新規。

另一方面,受歐洲能源危機影響,歐洲多國“開起環保倒車”,重啓煤電。歐盟委員會的最新提案引發了部分國家以及歐洲議會中右翼議員的抵制,他們呼籲在能源價格飆升之際,暫停更新綠色立法。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事務的官員承認,“在當今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實現零污染並不容易”,但他堅稱,政策制定者“不能分心”,否則後果會很嚴重。(劉 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