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消費稅後,電子煙零售價中40%都將是給國家上繳的消費稅和增值稅,不出意外的話,國內電子煙將會調高終端售價,爲了讓消費者相對可以接受,調價將相對剋制。

10月25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共同發佈《關於對電子煙徵收消費稅的公告》,《公告》顯示,電子煙實行從價定率的辦法計算納稅,生產(進口)環節的稅率爲36%,批發環節的稅率爲11%。自2022年11月1日起執行。

根據政府規定,上游企業需要在10月27日前對出廠價進行調整,並在10月28日填報建議零售價;零售終端會在11月1日正式開始執行加上消費稅之後的訂貨價。

經過測算,銷售價中40%將用來納稅。如果終端不漲價,品牌商和終端零售商將難以爲繼,漲價勢在必行。

漲價

消費稅是以特定消費品爲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稅,針對煙、酒、化妝護膚品等產品,在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再徵收一道消費稅,目的是爲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加稅之後,電子煙成本大漲,鏈條的各個環節都將承受壓力。

電子煙生產環節加稅36%,批發環節加稅11%,生產環節的加稅由品牌方支付,批發環節由菸草批發平臺支付,經過加價後,零售商拿貨價格,增加的不止50%,只能通過終端銷售價格來轉移成本上升。

據瞭解,大多數品牌商將上調終端售價,有不少品牌已開始上調價格,出廠價上漲幅度在40%左右,剛好是電子煙稅上漲的成本。

不過零售商拿到的價格漲幅會不止如此,因爲還要經過批發環節徵稅,據瞭解,有家主流品牌商批發價將會上漲66%。終端價格可能會上漲30元,每顆煙彈上漲10元。

即使如此,產業鏈中各個環節利潤情況都會承受壓力。

主要是因爲,加稅後,零售價中大概有40%是稅收,其實還不止如此,這還沒算上企業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沒算上各個環節要繳納的其他稅收。

調增價格後,政府稅收從12.9%增加到40%,品牌方在售價中的賺取佔比減少了一半,零售商佔比也有所下降。

和此前相比,賣一盒煙彈,終端價格雖然上漲,但是品牌方收入減少了近8元,零售商收入減少了5元多,毛利率下降幅度不小,這些都是爲了納稅,減少消費者承擔。

目前加工環節看似不受衝擊,但是品牌商毛利率大幅降低後,難免會和上游重新洽談,轉移成本,行業需要共克時艱。

在這個過程中,銷量比較高的一線品牌商可能會佔優勢,可以重新洽談加工費用,均攤生產成本比較低,而銷量比較低的二線品牌,可能會揹負比較大的成本壓力。

目前國內品牌商基本上都委託思摩爾國際生產加工,思摩爾國際的毛利率達到40%以上,長遠看也有可能因爲加稅而下降。

徵稅

徵稅並不是將數字簡單相加,由於徵收環節不同,基數不同,此外還有一些隱含稅負需要考慮。

生產(進口)環節的稅率爲36%,批發環節的稅率爲11%,消費稅徵收時,還要徵收其金額的12%爲附加稅,包括城建、教育及地方教育,是隱藏成本,品牌方出廠價要增加40.32%。

批發環節徵收消費稅爲11%,此外還有12%是在消費稅的基礎上徵收的附加稅,批發環節成本就上漲了12.32%。

零售商從平臺拿貨價格,經過上述兩個環節上漲,成本有大幅上漲,批發拿貨價格也相應漲高。

以某一個電子煙終端售價99元的電子煙企業爲例,此前品牌方出廠價50元,零售商拿貨價53元。按照其最新一期報表,毛利率44%,運營利率20%,假設品牌方的成本是28元,一盒煙彈在各環節的利潤是:品牌方毛利22元,經營利潤大概10元,零售商毛利46元。

如果不漲價,終端價格還是每盒賣99元,各個環節來承受稅收壓力。

品牌方的出廠價需要提高到63.5元,扣除消費稅實際出廠價是38元,此時零售商拿貨價是78.5元。

品牌方毛利變成9.8元,下降一半以上,考慮經營成本就會出現虧損;而零售商毛利變成22元,下降55%。

爲了維護零售價不上漲,需要品牌方和零售商損失超過一半毛利,這無法讓經營持續,零售環節只能漲價。

如果維持各環節的毛利不變,含消費稅出廠價要提高到84元,這種情況下零售商需要漲價到150元,才能維持毛利不變。品牌和零售沒有多掙錢,消費者比原來多付50%,這將使得消費者承壓太大,不利於銷售。

加稅將會影響電子煙銷量,收窄行業利潤,短期內對行業有不利影響,將會影響從業者收益,但是長期看,電子煙優點明顯,在很多國家推廣順利,前途依然不容小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