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0月31日,騰訊會議部分功能開始收費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超過9000萬次。

經濟觀察網記者登陸騰訊會議官網看到,騰訊會議基礎的線上會議等服務仍然免費,收費的是自動會議紀要、字幕、高清畫質、實時轉寫等增值功能。騰訊會議於2019年底上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騰訊會議創造了245天用戶破億的記錄。2020年1月24日騰訊會議承諾,到疫情結束前,面向用戶端的300人不限時會議功能始終免費。今年9月15日,騰訊會議對於實時轉寫等增值功能開始收費。

爲什麼惹爭議

記者從一個騰訊會議用戶處瞭解到,他對於騰訊會議不滿的點在於,此次收費的幾個功能,有一些早已上線,現在卻開始收費。並且,只有包月服務,不能單次付費。

比如騰訊會議的自動會議紀要,由騰訊會議於2021年3月推出,用戶開會時點擊錄製,選擇自動會議紀要,就可以生成文字版的會議實錄。這在之前是騰訊會議的“賣點”之一,被一些會議組織者認爲非常實用。現在,這項功能收費了。

另外收費的功能還有字幕、實時轉寫等,於今年4月上線。與自動會議紀要功能一樣,上線之初都是免費的,當時在界面上方有“限免”的標識。

一位經常使用騰訊會議錄製視頻的用戶告訴記者,騰訊會議雲視頻存儲空間也有收費項目,免費版可以存儲1G,30元會員版則有20G空間。目前她的辦法是,錄製完新的,就刪掉舊的,這樣可以保證空間夠用。不過她並不介意爲騰訊會議付費,因爲一些功能的確很有用。

騰訊會議登上熱搜,與其用戶衆多也有關係。騰訊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會議註冊用戶數3億,月活用戶數突破1億,2021年用戶參會次數超過40億次。之前騰訊會議也多次因同時在線用戶衆多,出現“騰訊會議崩了”話題而登上熱搜榜。

爲什麼要收費

騰訊會議這些增值功能,上線之初是免費的,爲什麼現在開始收費?截至發稿,騰訊會議對此沒有做出回應。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告訴記者,騰訊會議最開始其實是一個面向B端的商業化產品,沒想到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就把一些功能限免出來。現在騰訊公司正在降本增效過程中,騰訊會議也有盈利壓力。

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記者,視頻會議耗用的資源很大,騰訊想回收成本,要賺錢,是可以理解的。他覺得,現在是騰訊會議收費的一個合適機會,“它已經有了一批經常使用的用戶,用戶量足夠大,團隊目前也有經營壓力”。但要注意的是,一定得是增值服務收費,而不能是基礎服務收費。

此前騰訊會議也有收費項目,主要面向企業端。其中爲中小企業提供的商業版服務每年費用4788元起,還有爲企業線下會議室打造的軟件系統,費用每年1200元起步。

騰訊會議沒有對外公佈過商業版客戶的數量。廣發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曠實今年8月在一份研報中提到,國內視頻會議市場收入仍以硬件爲主。根據IDC發佈的數據,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2021年爲9.7億美元,其中硬件市場規模爲7.4億美元。從過去2年的數據來看,華爲、可達、中興、Poly、小魚易連持續佔領行業前五的位置。相較之下,包括騰訊會議在內的雲會議軟件市場還沒有實現規模化商業變現。

量潮科技創始人張果在騰訊會議剛上線企業版時就關注過,不過他沒有選擇付費。他還使用過騰訊雲的多項服務,他告訴記者,最近騰訊會議收費是在騰訊雲整個B端產品漲價的大背景下出現的。他們公司多款產品都使用騰訊雲,發現近期騰訊雲取消了一些免費額度,設置了最低收費,還有一些小幅度的漲價,“我們使用的量非常大,賬單有明顯波動,總體能漲30%左右。”

商業化能跑通嗎

在騰訊會議增值功能收費爭議之前,今年7月,釘釘的商業化也引起過一波爭議。當時有消息稱,釘釘基礎版超過10人將收費,被認爲釘釘要收費了。釘釘對此回應稱:這爲不實消息,實際爲釘釘內的一款項目管理產品把免費使用人數上限調整爲10人。

無論是騰訊會議所在的騰訊雲,還是釘釘所在的阿里雲,目前都處於投入期。儘管已經做了7年,今年釘釘總裁葉軍接受採訪時依舊說,釘釘處在一個非常明確的投入階段。

今年釘釘正在加快商業化。3月,釘釘提出全面商業化,在免費版基礎上,按照客戶規模分爲付費的專業版(每年9800元)、專屬版(每年10萬元起)以及專有版(每年100萬元起)。葉軍9月時提到,過去半年間,釘釘商業化收入增速超過50%。

騰訊另一款辦公軟件企業微信今年也開始商業化。5月中旬,企業微信發佈公告表示,將按照平臺接口調用許可向服務商進行收費。

《SaaS產品經理》作者戴明認爲,互聯網巨頭B端業務收費是大勢所趨,因爲大公司B端業務普遍面臨盈利壓力。而且企業業務場景較爲複雜,SaaS公司必須提供很重的服務才能保證企業正常使用。如果免費,SaaS公司很難實現盈虧平衡。

廣發證券測算,騰訊會議未來商業化的基準收入體量爲每年40億-50億元,若考慮更大的用戶規模和付費率的樂觀假設,可以達到每年85億-113億元。但在商業化起步期,收入貢獻有限。

騰訊會議可以直接對標的公司是國外的Zoom。Zoom起步之初,也是主要做To C產品,用戶免費使用。之後推出付費版,並進軍To B領域,國外知名企業Uber富國銀行、Gap、Oracle、HSBC等都是Zoom客戶,同時也有大量中小企業客戶。

今年二季度,Zoom收入11億美元,淨利潤爲4575萬美元。Zoom預計,2023財年總淨收入將達到43.85億美元至43.95億美元。根據廣發證券測算,Zoom月活用戶爲8億左右。

與國外對比,國內辦公軟件收費問題此前一直是難題,互聯網大公司入場後,能商業化成功嗎?張毅告訴記者,之前騰訊做軟件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一次騰訊會議試水收費,也不乏成功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