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很多技术含量高,甚至是为未来生产和研发的,所以必须要获得客户的高度信任。这是为什么虽然有隔离要求,我也要来中国与他们见面,达成对未来的共识。”

作为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电子全球业务单元总裁,原本每年都会从德国飞来中国四五次的布鲁纳(Klemens Brunner),疫情后第一次重新当面见到了中国的客户。

近日,在贺利氏招远(常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20周年庆典上,布鲁纳告诉第一财经,贺利氏电子对于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加码布局的计划没有改变。本着“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贺利氏电子在常熟的工厂从早期主要进口德国的原料到现在90%以上都在中国采购、中国生产和中国销售,本地化不断提升,随着设备和产线不断升级,产品的附加值也显著增加。

这样以中外合资形式在中国深耕20年的案例,不仅仅是外资巨头带动中国供应链发展的缩影,也是外企持续看好中国、升级中国战略的见证。

也就在最近几天,全球外资纷纷加码在华投资,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开幕前提前掀起了一波高潮。

加码动力

10月18日,全球光学及光电技术领军者蔡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启动“凤栖” 工程建设,这是蔡司在国内首次购地自建项目,也被视为蔡司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

“蔡司始终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创新战略。”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在蔡司全球化的布局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中国不仅是蔡司全球最大的战略市场,而且在新能源汽车、近视防控等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还在稳步上升。

福斯特说,一些领域和产品的需求是在中国产生的,“我们必须在场,所以我们把生产和创新技术引入了中国”。以往主要考虑中国制造成本较低而在当地设厂的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如今越来越多强调“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定位。

事实上,刚刚启动的“凤栖”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制造基地,还带有产品研发的使命,与上海作为区域总部和数字化研发中心的定位形成互补。

“苏州据点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没有额外职能的工厂转向产品组合的扩张,并为将要开发的产品带来研发能力,并且这是面向全球的。”福斯特提出,80%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将面向中国和全球,20%的产品专门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从2021年起,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的当下,宝马集团、特斯拉大众汽车等外资汽车品牌近期也纷纷宣布在中国汽车生产基地继续扩产的计划,同时加强了与宁德时代、地平线等当地汽车供应商的合作。

10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软件公司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以加快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该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布鲁纳也对第一财经透露,除了现有的两家合资公司,贺利氏电子在中国正积极选址、筹划成立第三家公司,专注于服务电动汽车产业。新公司将采取贺利氏独资的形式。

除了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市场和供应生态,外企还看到了中国“双碳”目标带来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针叶浆供应商,芬林集团在2018和2019年联合参展芬兰馆后,今年将首次独立参展进博会,入驻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全方位展现低碳环保的木浆、纸和纸板、锯材和深加工木制品等可持续可再生产品组合,以及北欧先进森林工业的一体化生产和服务等解决方案。

10月20日,芬林集团亚太区总裁宋望球告诉第一财经,集团正在欧洲实施和规划一系列重要的投资扩产项目,而亚太地区尤其中国是芬林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亚太市场的业务占集团业务1/5以上,“中国是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在集团的增长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集团今年独立参展,并在去年把亚太区总部设在上海的重要动因。

10月20日当天,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正式揭幕全新升级的上海应用中心,计划以更数字化的服务能力,为客户带来更多符合潮流的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

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表示,上海应用中心的升级是恒天然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也是推动集团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引擎,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认可、信心以及坚定承诺。

商务部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下同),折合1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48.6%,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7.9%。

在10月17日举行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总的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吸引外资也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将和有关方面一起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更好发挥外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13年的福斯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国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趋势。

“我们在中国经历了相当稳定的增长。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的业务增长率在15%~25%之间。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从追求发展速度转换到追求发展质量,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福斯特说,蔡司很幸运地进入了仍在强劲增长的细分市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小或优先受到关注的领域,比如医疗保健和半导体。同时,蔡司的工业质量产品还服务于中国的产业升级,随着政府对研发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国的相关投资不会放缓。

本土化升级

对外资而言,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他们既是中国市场和当地强劲供应链的受益者,也是中国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贡献者和陪伴者。

上海美国商会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虽然受到了疫情和宏观经济压力等影响,大部分在华外资仍将保留其在华足迹及业务并专注于本土化战略。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谭森在10月27日的线上媒体会上表示:“调查显示,我们的会员企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并看好其增长与盈利能力。”

自2018年起每年都在上海举办、力求“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成为了外资与中国市场扩大了解的窗口,持续释放的溢出效应也在加快推动更多“展商变投资商”的进程。

作为连续第五届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蔡司集团今年是“双展齐发”,除了在技术装备展区设立了五年以来最大布展规模的主展位,还将加入6号馆“展商变投资商”展区,以展现蔡司入华65年来持续耕耘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进一步在华扩大本土创新和投资高质量生产研发的坚定信心。

近年来,蔡司把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了上海,并设有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及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具备面向整个国内市场的中央物流与仓储功能,全面支持中国的本土研发与生产。

“要立足中国,就必须了解中国的需求,让中国的业务进一步自给自足。”福斯特表示,蔡司在苏州生产制造的大多数产品线,本地化率高达80%左右,如果是显微镜产品,占比会更高。如果是工业测量机器,则有相当多的部件来自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制造基地。

和蔡司陆续在中国加大生产和研发,并把中国制造输出到全球有所不同,贺利氏则是把在中国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输出到海外的工厂乃至更大的市场。布鲁纳举例说,有一种产品就是在常熟工厂研发出的,目前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应用,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坚信‘在中国、为中国’的定位,不仅生产在中国,销售在中国,研发也要在中国做,和当地的客户与高校一起做。”布鲁纳认为,中国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愿意为新的技术和产品冒险,因此从生产到研发再到服务,都需要高度的本土化。贺利氏电子在中国的工厂,90%以上都由当地供应,同时绝大多数的客户也是中国本土企业,许多外企客户也纷纷在中国投资建立了工厂。

布鲁纳提出,本土化的投资不仅仅是生产线和客户的本土化,还要重视团队的本土化。在贺利氏的全球团队里,除了30%的员工在德国,欧洲以外的团队以中国人为主。

“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和变化。许多本土客户喜欢尝试新的产品,常常在不断迭代中告诉我们该如何改进。因此,我们在中国更注重本土创新。”布鲁纳说,贺利氏在中国拥有很强大的团队,往往是由当地的团队来告诉总部,应该为中国市场和客户做些什么。中国公司也成为获得总部支持最多的团队。

同样是连续五届参加进博会的“老面孔”,去年在集成电路专区参展的贺利氏集团,今年将“转战”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聚焦“材料科技助力低碳环保”主题,更好地与中国的“双碳”目标同频共振。

赵辰昕在上述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注入强劲的动力。接下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优化外资企业的服务。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主管合伙人单小虎提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随着未来经济复苏、中国消费市场增长,在华运营的外企将继续保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