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近日,《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是该《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实施优质学位扩增、薄弱学校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常规措施之外,实施数字化战略也被列为重要措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变革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在教育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是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已经实施教育数字化试点的地区,西部山区的孩子可以和北京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乡村的学生打开智慧大屏也能享受丰富精彩的课后服务。例如,在以教育数字化支撑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慕课西部行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实施10年来,东部地区高校累计面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19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将东部高校的大批名师名课输送至新疆、西藏、青海、宁夏、贵州等地区。如今,随着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为教育数字化创造有利条件,网络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让“一根网线,连接你我;一块屏幕,共享世界。”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还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存在的空间、时间、人数限制,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深刻改革。一些新研制上市的学习智能设备不仅让孩子有了自主学习的学伴,还能从多个维度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形成数据化分析报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和推广,针对每个中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将在技术上具备实现条件。例如,在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中心小学,任课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给学生上课,智能白板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多角度的高清摄像头能够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智能分析。

如今,教育数字化正成为普遍共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时代的潮流,而且是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的有效手段。 (杨斌鹄)

相关文章